四十七 難說再見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秦始皇下世兩千多年還被人們屢屢提及的另一表現是對秦始皇的罵聲不絕於耳!罵聲來源於爭議。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里,秦始皇是獲得罵聲最多的皇帝。從這個角度看,秦始皇在傳播學上絕對是一位大贏家!他讓後人永遠無法忘記他!我們從秦始皇的身上再一次看到「小罵小火、大罵大火、爆罵爆火」的傳播學規律!

簡略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秦始皇評價史,歷代文人、政治家因出於不同的目的,具備不同的眼光,處於不同的時代,對秦始皇的評價不盡相同。不僅古人如此,今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同樣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難以定論。由於評價難以統一,所以,對秦始皇的解讀永遠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可能有所謂的定論。我們在總結秦始皇一生之時並沒有對秦始皇做出自己的評價,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秦始皇。筆者並不想以個人的眼光去評價這位蓋棺而難以定論的中國第一位皇帝。因為,對秦始皇評價的這個動態的過程遠遠沒有結束。

如果一定要做出所謂的評價,我們只能說秦始皇是一位對中國社會發展有巨大貢獻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

秦始皇為後人詬病最多的暴政是焚書坑儒、嚴刑苛法、濫用民力,正因如此,秦始皇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對此,我們該如何認識呢?

如果以焚書坑儒定性暴君,我們講過,焚書事件為中國文化專制的肇始,影響極壞,必須徹底清算。坑儒之說並不準確,坑儒其實是坑術士,它是秦始皇一怒之下的失當舉措,這並不意味著秦始皇殺人成性。僅僅從人數上說,秦始皇坑殺四百六十名術士,也不是兩千多年封建皇帝中殺人最多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奪取政權之後,一次就殺了方孝孺十族共八百三十七人,而原因僅僅是方孝孺不願歸降朱棣,不承認朱棣憑藉武力奪取政權的合法性。如果以殺人的多寡定性暴君的話,那麼,中國歷史上的絕大多數皇帝都是暴君,包括我們認為是明君的皇帝。

如果以大修皇陵、大造宮殿來定性暴君,那麼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不為自己大修皇陵的,難道他們都是暴君嗎?乾隆皇帝也以奢侈聞名,歷朝歷代沒有幾個皇帝修那麼多的園林,就是桀紂也不能與之相比。他在北京及京畿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然而,沒有人因此痛斥他是暴君。

如果以嚴刑苛法定性暴君,秦律的確嚴酷,但是漢代建國之後承襲的就是秦律。直到漢惠帝時才廢除挾書令,至呂后時才明令廢止夷三族罪,然而三族罪在此後非但沒有被廢,還逐漸發展成為五族罪、七族罪、九族罪、十族罪。可見,後世律令不比秦律寬鬆多少。

秦始皇的性格中確有殘暴的一面。

滅趙之後,秦王趙政破例來到了趙都邯鄲,這裡是他度過了九年童年時光的地方。故地重遊,趙政進行了殘酷的報復,凡是當年和他母后有仇的趙人,全部活埋(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史記·秦始皇本紀》)。我們無法得知趙政是如何知道誰和他母后有仇的,儘管他對自己母后的印象並不好,但他還是對當年母后的仇家實施了最殘酷的報復。然而,這只是一個個案。大多數情況下他處理問題還是比較理智的。

當然,被人們視為暴君,這對於秦始皇來說並不是特別冤枉,他確實夠得上一個暴君的標準,只是許多和他同樣殘暴的皇帝並沒有被稱為暴君。如此一來,對秦始皇的這個定位就顯得有些過頭。其實,秦始皇被稱為暴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秦帝國二世亡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人們往往將責任歸咎於秦始皇的殘暴。魯迅先生說:「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魯迅全集·准風月談》)

其實,評價秦始皇應當完整地看他的一生。

秦始皇的一生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出生至十三歲。這一階段的前九年他在趙國,其父異人為秦國派到趙國的質子,他是質子之子,地位低下,生存權完全沒有保障。這是他過得最悲慘的九年。九歲那年,因為他的父親當上了太子,註定要成為日後的秦王,他的命運這才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被趙國禮送回國,開始受到良好的培養教育。十三歲那年,其父去世,他繼位成為秦王,這是秦始皇一生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他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沒有權力的孩子。

第二階段是十三歲到二十二歲。趙政十三歲繼承了王位,此時的趙政雖然成為秦王,但因為年幼,政權並不在他的手中,而在他的母后趙姬與呂不韋、嫪毐手中。他目睹了嫪毐的橫行不法,目睹了呂不韋的專權,無奈手中無權,只能隱忍等待。

二十二歲時,趙政舉行了加冠禮,這才開始親掌政權。從這一年到他三十九歲兼并六國統一天下成功,是秦始皇一生的第三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平定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政治集團;二是為最終兼并六國進行準備;三是發動兼并六國的戰爭。

從三十九歲到五十歲病故是秦始皇一生的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他在兼并六國成功之後,為建立並鞏固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中央集權制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設。如建立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地方的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南征南越,北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馳道、直道、驪山陵,進行五次大巡遊,大尋仙藥,焚詩書,坑術士,等等。秦始皇飽受後人非議的事件基本上都發生在這一人生階段。其間,他有貢獻,也犯錯誤,而且越到生命即將結束之時,他的為政越是糟糕。如四十六歲開始修萬里長城,四十七歲焚詩書,四十八歲坑術士。所以,秦始皇的主要敗政都出現在他死前的四五年間。

綜觀秦始皇的一生可以發現,在他一生的四個階段中,他基本上只在第四個階段犯了一系列錯誤。此時,他完成了對六國的兼并,建立了皇帝制度,個人慾望極度膨脹。他要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工程,既要大修陵寢,又要大求仙藥。此時的秦始皇已經完全聽不進大臣的意見,一意孤行,不立太子,不立皇后,完全意識不到自己死後一年即將爆發反秦大起義。秦始皇為了削弱天下的反秦武裝,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鍊鋼鐵運動」,下令將天下兵器盡數收繳到咸陽,加以冶煉,鑄成十二個人形鍾架。然而,秦始皇的這些舉措並未能阻止之後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起義。僅僅三年之後,大秦帝國便從現實中徹底消失。

打敗自己的只有自己,歷史無情地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秦始皇的悲劇,也是一切獨裁者的悲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