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二世詐立 蒙氏兄弟被殺:野心是一把屠刀

野心是一把屠刀。一個利欲熏心、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會時刻揮舞著屠刀向一個個阻攔他達到狂妄目的的對象砍去。哪怕這個對象本來無心去阻攔他,但只要他認為這是一個絆腳石,誰都不能逃脫。

趙高的野心隨著他陰謀的順利得逞而不斷膨脹。因此在除掉扶蘇之後,他又會把屠刀砍向誰呢?

胡亥做了皇帝,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讓趙高畏懼的是,蒙恬手握重兵,宗室大臣竊有異議,這些都是他實現陰謀的嚴重阻礙。逼死扶蘇,是他的第一步棋;要徹底實現自己的目標,現在應該走第二步棋了。趙高還要除掉兩個人,這兩個人是誰?

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秦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在朝中也權高位尊,因此是趙高平生最忌之人。

趙高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場政變中除掉這兩個人呢?

一是舊恨,二是擔心。

先說舊恨。趙高曾經因為犯法受蒙毅審理,蒙毅不畏強權,按照秦律判了趙高死刑;後來因為秦始皇的干預,趙高才僥倖躲過一劫(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史記·蒙恬列傳》)。由此,趙高對蒙毅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

再說擔心。趙高對蒙氏兄弟非常擔心。趙高的擔心集中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蒙毅審案秉公無私,趙高深感他可能不會像李斯那樣俯首聽命。如果蒙毅「不為己」怎麼辦?因此,必須要除掉蒙氏兄弟。

二是蒙恬與扶蘇的關係不一般。蒙恬是長城軍團的統帥,扶蘇是長城軍團的監軍,這段經歷使蒙恬和扶蘇結下了友誼。現在扶蘇已被假詔書賜死了,但與扶蘇關係交好的蒙恬還在,這使趙高極不放心。

三是蒙氏兄弟如果再次受到秦二世胡亥的重用,這對趙高不利。蒙毅、蒙恬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均為大秦帝國的重臣。蒙氏家族三代功勛卓著,胡亥對蒙氏兄弟並沒有必欲除之的想法,反而想釋放蒙恬,因為在他心中只擔心扶蘇,只想除去扶蘇(使者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史記·蒙恬列傳》)。胡亥的這種想法更堅定了趙高屠殺蒙氏兄弟的意念,也就是說如果蒙氏兄弟活著,被重新重用的可能性很大(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怨之。《史記·蒙恬列傳》)。所以,趙高內心有著深深的隱憂,而這種隱憂也不是沒有道理,以蒙氏在秦國的影響與功績,東山再起的可能性極大。

小人的「核武器」是誣陷。趙高日夜在胡亥面前詆毀蒙氏兄弟,並派人網羅、製造蒙氏兄弟的罪過,以此彈劾他們(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史記·蒙恬列傳》)。趙高對胡亥說:先帝想立你為太子,但是蒙毅堅決反對,這是不忠。所以,應當除掉這個不忠之臣(毅還至,趙高因為胡亥忠計,欲以滅蒙氏,乃言曰:「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俞弗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史記·蒙恬列傳》)。胡亥對蒙毅最初並無惡感,但是,在趙高不斷的聒噪之下,他將祈禱山川歸來的蒙毅囚禁在了代地。

原來,秦始皇在平原津病重之後,立即派當時隨行的蒙毅去名山大川為自己祈禱,渴望通過這種方式消災治病。蒙毅到名山大川祈禱最後也沒有治癒秦始皇的病。直到秦始皇病死之時,蒙毅還在忙活,尚未歸來。等到蒙毅任務完成回來交旨時,秦始皇早已撒手人寰。這時的胡亥聽信了趙高的挑撥,囚禁了他。

此時的蒙氏兄弟雙雙被囚。趙高一心想要殺掉他們。但是,趙高欲除蒙氏兄弟一事遇到了麻煩。遇到了什麼麻煩呢?有人為蒙氏兄弟說情。這個說情人是誰我們暫且不表,以後再補敘。

最有分量的話是剛剛發生的活生生的歷史事實。這位說情人對秦二世講了趙國和齊國的亡國原因:趙國的亡國之君趙遷殺了李牧而重用他人,齊王田建殺了老臣而重用後勝。結果,他們都因為殺錯了人、用錯了人而亡國。胡亥對十幾年前發生的秦始皇兼并六國的事非常清楚,這些話也最能打動胡亥。蒙氏兄弟就是秦國的李牧,一旦殺了這樣的忠臣良將,國家將會非常危險。此人進言胡亥要慎重,不可輕率,殺忠臣而重用沒有節操的人,將會導致群臣不服、眾將離心,最後必定是眾叛親離的局面(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史記·蒙恬列傳》)。

胡亥能聽得進去嗎?

當然不能。

胡亥派使者到關押蒙毅的地方,逼迫蒙毅自殺(賜死)。

什麼理由呢?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先皇想立我為太子但是你反對。所以,你這是不忠。本來此事要牽連你的家族,但是,我不忍心,現在只賜你一人自裁,這夠寬大的吧(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史記·蒙恬列傳》)。

蒙毅回答:要說我不了解先主的心意,我怎麼能年紀輕輕就得到先皇的提拔賞識,一直到先皇仙逝都深受信用?在諸位公子中,只有您陪侍先皇周遊天下,可見您遠勝其他公子,我怎麼會懷疑您的才能呢?先皇重用您是多年來的深思熟慮,我怎麼敢進諫(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則臣少宦,順幸沒世,可謂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史記·蒙恬列傳》)?不是我找借口躲避死罪,只是擔心羞辱了先皇的名聲。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以不應得的罪名錯判重臣百里奚,死後的謚號為「繆」(以其所舉不得人,故加惡謚。繆者,妄也。《漢書·張湯傳》顏師古注)。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上述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錯誤,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聲名狼藉。

但是,胡亥的使者知道秦二世的意圖是必殺蒙毅,所以根本聽不進蒙毅的申訴,最終殺了蒙毅。

蒙毅被殺之後,其兄蒙恬能躲得過去嗎?

肯定躲不過去!

秦二世又以什麼理由殺蒙恬呢?

兩點:一是「君之過多矣」,二是「卿弟毅有大罪」。你自己的罪多得很,你弟弟又犯了大罪,誅連到你。

蒙恬像蒙毅一樣,堅持為自己辯護。

他說:我們家族三代有功於秦,而我統率三十萬大軍,即使現在被關押,我的力量也足夠發動一場叛亂,然而,我不會做不義之事,也不敢讓我們蒙氏家族蒙受恥辱(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史記·蒙恬列傳》)。

周成王即位之時年幼無知,他的叔叔周公姬旦背著周成王接受群臣朝見,最終平定天下。等周成王病危,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祈福說:國君年幼,是我當權執政,如有罪過,上天應懲罰我。周公旦把禱詞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裡。當周成王能親理朝政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早就想作亂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會發生大事。周成王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到了楚國。後來,周成王在檔案館審閱檔案,發現了周公旦當年的禱告書。看著這些昔日的文件,他流著眼淚說:「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於是,殺了造謠的大臣,請周公旦回歸。

我蒙氏宗族,世代沒有二心,最終落到這樣的結局,一定是亂臣賊子欺君罔上。周成王犯有過失而能改過,終於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而不後悔,最終身死國亡。我說這些,不是想逃避罪責,而是忠心規勸,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使者會聽蒙恬的這番話嗎?不會。使者說:我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來執法,不敢把你的這些話傳給皇上。

聽到此話,蒙恬知道自己是必死無疑了,喟然長嘆:我哪裡得罪了上天?難道要我無罪而死嗎?沉思了一段時間後,蒙恬終於找到了一個理由,那便是他負責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這麼遠的距離,中間難免會截斷地脈,這可能就是我的罪過吧。這種無奈的解釋也只能是蒙恬最後的自我安慰而已。帶著無盡的不甘與無奈,蒙恬服毒自殺,離開了這個他依戀萬分的世界(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葯自殺。《史記·蒙恬列傳》)。

蒙氏兄弟終於被趙高陷害而死。

沒有公開審理,沒有公平執法。製造這場冤案的人正在一步步摧毀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帝國大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