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秘不發喪的第三個原因是秦始皇生前並沒有立皇后,也沒有立太子。
太子是國之儲君、國之根本;太子不立,哪位公子都有權力繼承皇位。皇后不但要母儀天下,而且在擁立太子、處理最高權力交接之時擁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力。秦始皇既沒有立皇后,也沒有立太子,這就為大秦帝國的第一次最高權力的交接留下了許多空白,因此,有太多的文章可做。
秦國歷代國君都立有王后。歷史文獻中唯獨沒有秦始皇冊立皇后的記載,秦始皇死後繼嗣的混亂也證明秦始皇在位之時確實沒有冊立皇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不外乎這些:一是多不勝選;二是怨母仇女;三是求仙至上;四是條件甚高。
先說多不勝選。《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一條重要記載:
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這條記載說明,秦始皇兼并山東六國之時,每攻滅一國,都要仿照這個諸侯國王宮的規模和數量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北面建立同樣的宮殿。從咸陽到渭水,從雍門到涇水,到處都是秦國仿效六國修建的宮殿。這等於是把六國的宮殿原封不動地搬到秦國都城咸陽來了。秦始皇修建這麼多宮殿幹什麼?文獻記載得非常明確,他把從六國俘獲的後宮佳麗,全部金屋藏嬌,置於咸陽新建的這些宮殿之中。看來,秦始皇兼并六國之後,把六國國君的佳麗照單全收了。如此一來,秦始皇擁有的天下佳麗等於是戰國七雄美女的總和。這個數字有多大,《史記正義》引《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
我們可以做個類比。
晉武帝司馬炎奪了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王朝之後,先把魏國王宮的佳麗照單全收,後又滅了蜀國和吳國。然後,司馬炎把這兩個國家的佳麗也照單全收了。據《晉書·后妃傳上》記載,司馬炎滅吳之後,把吳國亡國之君孫皓後宮佳麗數千人移到西晉的都城洛陽。結果,司馬炎後宮佳麗有近萬人之多。由於佳麗太多,得寵的佳麗也太多,司馬炎晚上就寢之時不知該到哪位佳麗的寢宮中去。於是,他想了一個無奈之舉。他乘坐一輛羊拉的車,這種車安全又舒適,慢悠悠的。司馬炎上車之後,不趕車,任意而行。羊車停到哪座宮殿,他就在哪座宮殿留宿。時間一長,宮中的佳麗們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一些聰慧的佳麗每到傍晚,就把新鮮的竹葉插在門前,把鹽汁灑在地上,拉車的羊聞到竹葉的清香,便停留不前。這樣一來,這些美人得寵的概率便大大提升(時帝多內寵,平吳之後復納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宮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晉書·后妃傳上》,中華書局1974年版)。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一點,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將六國國君的佳麗全部據為己有,比起秦始皇的先祖們,此時秦國後宮的佳麗應當增加了六七倍之多。這麼多佳麗,給秦始皇帶來眾多的子女。
既然如此,秦始皇為什麼不在眾多佳麗中選一個立為皇后呢?難!少了無法選,多了不勝選。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
選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選擇的困難緣於有太多的選擇。所以,有時候,沒有選擇是令人痛苦的,但有太多的選擇也不見得是好事。
哈姆雷特說:「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在生和死的根本問題之間,秦始皇自然選擇了生,並且想要長生不死。而在後宮佳麗萬餘人中,他卻不能集萬千寵愛於一人。
秦始皇未立皇后的第二個原因也許是他怨母仇女的心理。
秦始皇特殊的人生經歷,造成了他獨特的女性觀,秦始皇的女性觀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三件事中來看:一是趙姬之亂,二是巡遊刻石,三是寡婦清事件。
趙姬之亂使秦始皇怨母仇女。趙姬是秦始皇的親生母親,嫪毐穢亂後宮,與之還生了兩個兒子。這給趙政帶來了終生難忘的傷痕。趙政知道此事後,立即將親生母親趙姬流放到雍地。後來,還是茅焦循循善誘,對趙政講流放生母妨礙兼并六國,趙政這才將母后接回京城。在茅焦之前,趙政曾殺了二十三位前來勸諫之人,這得有多大的仇啊!趙政儘管自己有上萬嬪妃,但是,對於年輕守寡的母后卻要求極嚴。這倒不是秦國國君歷來如此,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之母宣太后,與義渠戎王私通三十年,還和臣下魏丑夫私通,昭襄王也沒有太大的反應。最終還借著這場私通殺了義渠戎王,滅了西戎,擴充了三個郡。如何看待母后的私生活純粹是個人事件。秦昭襄王並沒有把母親的私生活看得多重,也沒有嚴懲母后。
但秦始皇不同。秦始皇曾巡遊刻石提倡貞節,其婦女觀可以從中得以窺測。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大巡遊時到達了會稽山,祭奠大禹,並且刻石立碑。這次碑刻之上,他特意寫下了這麼幾句話: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
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誠。(《史記·秦始皇本紀》)
前三句是不許寡婦改嫁。「倍」,通「背」,背叛。「倍死不貞」意為背叛死去的丈夫再嫁就是不忠貞。後三句是禁止兩性關係混亂。刻石立碑等於向全國宣布,這是一項制度。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始皇非常重視女性的貞節。由於趙姬之亂,秦始皇有著非常嚴重的怨母仇女情結。這種仇女情結嚴重妨礙了秦始皇選擇一位可以母儀天下的皇后。
這種怨母仇女的情結也使秦始皇非常輕視女性,特別是輕視性關係混亂的女性。
秦始皇還表彰過寡婦清,彰顯了他的貞婦觀。《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始皇儘管輕視女性,但是,他對蜀地一位寡婦卻讚揚有加。這位寡婦是一位成功的「私人企業家」,其家族經營丹砂開採,數代不衰。一位寡婦能做到守身不嫁,經營企業,秦始皇大為欣賞,稱之為「貞女」,並且修了一座著名的「女懷清台」(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史記·貨殖列傳》)。秦始皇一生表彰的女性僅此一位,而且是一位守身不嫁的寡婦。
如果把秦始皇流放生母與表彰寡婦清聯繫起來看,不難看出,秦始皇提倡女性的貞節傾向非常明顯。當然,秦始皇只是要求天下女性要守節,至於他本人,擁有萬名佳麗也是正常的。
秦始皇未立後的第三個原因可能是熱衷求仙。
中國古代的求仙之人大多淡於家庭。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尋求長生不死之術。他從第二次巡遊(前219)之時就已經接見了徐福。從蓄養方士、泰山封禪到數次遠距離、長時間的大規模巡遊,幾乎每一件事無不是與長生密切關聯。他傾注了全部的身心與忠誠,為祈求不死不惜浪費大量物力、人力、財力,甚至數次被愚弄依然無怨無悔;他風塵僕僕、不辭辛苦地東奔西跑,直至病死在長途跋涉的路上;他將自己封閉在一群僅有女人與宦者的天地里,口稱「真人」;他在巡遊途中為取仙藥躬身力行去海中射殺大魚。這種殫精竭慮、對求仙的無悔痴迷使秦始皇不願也顧不上冊封皇后,一門心思全用在求仙事業上。
執著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人生態度,本無所謂好壞,關鍵要看執著的對象。選對了方向的執著能讓人成功,誤入歧途的執著則無異於自戕。缺乏執著一事無成,太過執著亦能致命。秦始皇的執著求仙顯然不屬於前一種。
秦始皇未立皇后的第四個原因可能是條件甚高。
秦始皇十三歲即位,二十二歲舉行加冠禮接管權力,這九年應當是他立皇后的第一次機會,但是,他沒有冊立皇后。二十二歲接管權力到三十九歲兼并六國成功,這十七年是他可以立皇后的第二次機會,他也未立皇后。等到三十九歲稱「皇帝」,自視為天下至尊至貴、至高無上的神人、聖人時,他已經失去了立皇后的機會。此時秦始皇自視功高三皇、名蓋五帝,自古至今無人可比。天下還有哪個女人能夠和他匹配,成為他的皇后呢?
所以,秦始皇不立皇后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真正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只有秦始皇本人知道。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一點推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