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不戰而降 不抵抗就當亡國奴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滅掉燕國,率領秦軍自北向南攻入齊國。齊王田建看到韓、趙、魏、楚、燕五國全部滅亡,如今秦軍又兵臨齊國,頓時慌作一團。田建繼位四十四年來,從來都沒有遇到過如此棘手的問題。要抵抗,幾十年未做任何準備;不抵抗,只能束手就擒。正當齊王田建惶惶不可終日之時,秦王趙政的使者來到了齊國都城臨淄。田建認為,如果秦王趙政真的要滅掉齊國,還會派使者來嗎?肯定不會。既然派來了使者,局勢肯定有轉機了,難道自己幾十年事奉秦國真的有結果了?

於是,齊國都城臨淄的王宮裡舉行了一場特別隆重的儀式,齊王田建接見了來自秦國的使者。秦國使者對齊王田建說:只要齊王願意投降,秦國就準備拿五百里地,讓田建做一個封君。田建聽後很是興奮。五國相繼滅亡,五國國君非死即被囚,唯獨自己還能撈個封君噹噹,這個待遇已經相當不錯了。於是,齊王田建立即爽快地答應了秦使的要求,下令舉國投降。

在齊王建的投降政策下,齊國軍民都放棄了武裝,「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百姓看著秦兵開進都城,沒有人敢抵抗。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即順利地接管了齊國。

這一年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從秦王政十七年趙政派內史騰攻韓,拉開了統一六國的序幕,到齊王田建舉國投降,秦王趙政盡並天下,正好用了十年的時間。

齊王田建一到秦國,秦王趙政就把他安置在共地(今河南輝縣)的一片松柏林間,斷絕對他的一切食物供應,齊王田建最後竟然活活餓死在林子里(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范祥雍《戰國策箋證·齊策四》)。

在被秦王趙政滅亡的六國之中,趙國的抵抗最為頑強,原因是趙國名將輩出:趙奢有大敗秦軍的閼與之戰,廉頗在長平之戰中讓秦國名將白起頭痛得不得不用反間計,李牧在趙國敗亡之際仍然能夠大敗秦軍,最後秦國也不得不用反間計除掉他。六國之中,燕國是比較弱的,但是,燕國還派荊軻去刺了一下秦王,不管怎麼樣,它還掙扎了一下。齊國則是伸出脖子等著挨人家一刀,不戰而降,被滅得最為窩囊。

齊國的滅亡雖然窩囊,但齊國的歷史可並不窩囊。齊國曾有過輝煌的歷史。齊國是周王朝分封諸侯的時候最早分封的國家之一,地處今天山東省的東北部,是個沿海國家,有魚鹽之利,物產豐富。那麼,這樣一個國家,為什麼會不戰而降呢?

讓我們翻開《史記·齊太公世家》,從齊國的興衰歷程中,也許能找到歷史的一絲脈絡。齊國的第一任國君,是周王朝的開國功臣姜太公,另外齊國還是春秋五霸中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國力迅速強盛,「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范祥雍《戰國策箋證·齊策一》),就是齊國強盛時期的寫照。齊宣王、齊威王時期,齊國曾經是七國中的佼佼者。秦昭襄王為了自己稱西帝,不得不拉著齊愍王,讓齊愍王稱東帝。可見,齊國在七雄之中地位之重、實力之強。但是,戰國後期,齊國由於獨自消滅了宋國,導致五國伐齊,從而元氣大傷,齊國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再。齊國晚期雖然實力衰落,卻也有上千里的廣袤土地,數十萬的雄兵武備,但在面臨秦國進攻的時候,齊國卻沒有進行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