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楚國之亡 王翦大搞心理戰

楚王負芻四年(前224),秦王趙政派遣王翦、蒙武率六十萬大軍攻楚。臨行之前,王翦在灞上對秦王趙政說:請大王多多賞賜我良田美池。秦王說:將軍你儘管出發,你還擔心日後會貧困嗎?王翦回答道:我是大王的將軍,建立奇功也不得封侯,我這是為子孫後代著想啊。王翦的一番話,說得趙政哈哈大笑(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等到大軍到了邊關以後,王翦又派使者向趙政請求賞賜良田有五次之多,有人對王翦說:將軍是不是太貪得無厭了?此時,王翦才將自己的心裡話全盤托出,原來王翦早就看出趙政為人粗暴且對人不信任,現在趙政將秦國全國的軍隊委託給王翦,對王翦勢必有所懷疑,有所提防,王翦便打著替子孫經營產業的旗號請求趙政多賜予田宅,以此打消趙政對他的懷疑(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正因為王翦對趙政的為人及心理摸得很清楚,所以他才主動拋出煙幕彈,寧願讓趙政以為自己是個貪財之人,也不願自己的項上人頭搬家。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王翦絕對不是簡單的一介武夫,還頗有政治頭腦。

有政治頭腦的王翦,在軍事謀略上亦是一把好手,他深曉作戰心理。王翦率領大軍進入陳邑、平輿一帶之後,即停止前進,構築壁壘開始堅守。楚國調集大軍全力抵抗。兩軍相逢,楚軍主動出擊,多次挑戰,秦軍就是不應戰。王翦讓士卒洗沐休息,天天犒賞士卒,自己和士卒還同吃同飲,但是,就是不打仗。過了一段時間,王翦問:士兵們在幹什麼?左右的人告訴他:士兵投石塊玩遊戲,看誰投得遠。王翦聽了之後心中暗喜,他知道收穫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來了(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荊兵數出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於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種不戰不和的局面相持了一年左右,創造了秦王趙政發動統一戰爭以來的一個奇蹟——來而不打。一年多想打而打不成的楚軍開始向東移動,王翦一看,機會來了,立即派出精兵追擊正在調動的楚軍。結果,楚軍大敗。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攻入楚國最後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俘獲了楚王負芻。

楚王負芻被俘之後,楚將項燕東山再起,在淮南擁立昌文君為楚王,繼續抗秦(此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然該篇說是昌平君,非昌文君。楊寬《戰國史》考訂昌平君系昌文君之誤。《史記》的《楚世家》《王翦列傳》《六國年表》等均說項燕兵敗被殺)。秦將王翦、蒙武在淮南大敗楚軍,昌文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國滅亡。秦在楚地設立九江郡、長沙郡。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江南地,降服越君,建立了會(古音guì,貴;現在多讀作kuài,快)稽郡。

滅楚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秦國大將王翦採取了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楚軍求勝心切,但與秦軍總是交不上鋒,最終鬥志逐漸消失殆盡。這場秦楚之戰是秦國消滅楚國的轉折點。然而熟悉楚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楚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早實行變法圖強的國家之一,它甚至比秦國的商鞅變法還要早。戰國時代有兩句流傳極廣的話,叫「橫成則秦帝,從成即楚王」,意思是說,連橫成功則秦國稱帝,合縱成功則楚國稱王。可見,楚國曾經是戰國時代和秦國一樣強大的諸侯國。那麼幅員遼闊、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會在短短三年內就被秦王趙政給消滅了呢?

筆者認為,楚國之亡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改革不力,二是政治腐敗,三是不明大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