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秦滅燕國 鼠目寸光 疲趙自弱

燕國滅亡的第三大原因是「疲趙自弱」。

所謂「疲趙」,就是不讓趙國在與秦軍大戰後進行休整。

燕國不僅利用五國攻齊之機佔領齊國長達五年,而且,在邯鄲之戰秦軍失敗後,又打起了趙國的主意。

我們在「趙國之亡」中已經講過,公元前251年,燕王喜趁趙國長平之戰損兵四十五萬主力的機會,派出大軍攻趙,企圖在趙國再大撈一把,結果被趙國大將廉頗、樂乘打得大敗。主戰的相國栗腹被殺,趙軍一直追殺到燕都。接下來趙軍又在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49年兩年兩次圍攻燕國都城,打得燕國喘不過氣來。趙國在長平之戰後最需要的是休整,而不是疲於奔命地應對燕國的入侵。燕國的趁火打劫使趙國疲憊不堪。

趙國是三晉之中唯一能夠和秦國過招的國家。由於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戰略,再加上五國攻齊的教訓,齊國奉行明哲保身的策略,不再過問秦與三晉之間的爭鬥。因此,戰國後期中原戰場上只有趙國一國在努力阻擋秦國東進。趙國以一國之力保護了「遠交近攻」的受益國燕國、齊國,給了燕國、齊國以和平;但是,對趙國的戰略性作用,燕國沒有一點點認識。

當燕王喜力主攻趙之時,除了重臣樂間反對,還有一位燕國大夫將渠堅決反對。將渠反對攻趙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們從將渠的反對聲中能夠看到什麼呢?

將渠認為,燕國和趙國訂了盟約,還拿了五百鎰黃金的重禮給趙王祝酒,使者一回來就要進攻趙國,這不吉利,所以,攻趙肯定不會成功(與人通關約交,以五百金飲人之王,使者報而反攻之,不祥,兵無成功。《史記·燕召公世家》)。

將渠反對對趙國用兵的理由竟然是害怕不吉利。

我們能從中看到燕國君臣的戰略眼光嗎?一點也不能。燕國當時完全不具備縱覽天下興亡的戰略眼光,所以,絲毫不懂「疲趙」也是一種自我削弱。

趙國疲勞,軍隊得不到休整,便會被秦國打敗。如果趙國戰敗,燕國還能享受趙國用鮮血和戰火換來的和平嗎?

別說這種戰略眼光了,就是將渠說的攻趙不吉利的理由,燕王喜都聽不進去,他率領側翼部隊出發攻趙。出發之際,將渠拉住燕王腰間系印的帶子說:大王千萬不要去,去了也不會成功的!燕王喜把將渠一腳踢開,頭也不回地踏上了失敗之路(將渠引燕王綬止之曰:「王必無自往,往無成功。」王蹴之以足。《史記·燕召公世家》)。

所以,燕國「滅齊」「疲趙」,都說明其毫無戰略眼光。當齊國衰落之時,當趙國疲憊之日,也就是燕國的亡國之日了。燕王喜根本看不到這些,甚至於在丟失國都逃往遼東之後,還幻想用親生兒子太子丹的性命來換取燕國的維繫,結果殺了兒子,燕國還是被秦國所滅。

就這樣,秦王趙政易如反掌地吞滅了燕國。滅燕之後,東方六國只剩下齊國和楚國在苟延殘喘了,秦王趙政會將死亡之劍再指向哪個國家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