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趙國之亡 有才不用 天地不容

趙國自公元前403年立國到公元前228年滅亡,歷經了一百七十餘年,它曾經在今天的河北、山西等交界之地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趙國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後世傳誦頗廣的故事,如「竊符救趙」「完璧歸趙」「毛遂自薦」等,趙國為戰國時代的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趙國除了燦爛的文化,還有一點是後人最為稱頌的,就是趙國軍民的積極抗戰,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唯獨趙國是最能打也是打得最為慘烈的國家。但是歷史沒有選擇趙國,這除了歷史的必然,還存在哪些因素呢?

趙國滅亡有四大因素:用人失誤、政治腐敗、主次不分、疆域銳減。

先說用人失誤。

趙國人才濟濟,遠非他國可比。但是,趙國的國君從趙孝成王開始,重用的人多是公族貴戚。比如說長平之戰,這是決定趙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然而,在這場生死大決戰之前,趙孝成王找誰謀劃?一個是平陽君趙豹(趙孝成王的舅爺),一個是平原君趙勝(趙孝成王的叔叔),全是公族貴戚。廉頗等一批名將,藺相如等一批名臣,全不在決策人之列。趙豹主張不要上黨郡,趙勝主張接受上黨郡。雖然二人主張不同,但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接受上黨郡將引發秦、趙兩國之間的一場生死大決戰。這兩位參與決策的人都沒有把大決戰這一點給趙孝成王講清楚。趙孝成王既想要地,又無充分思想準備要打硬戰、惡戰,最終一敗塗地,元氣大傷。

趙遷繼位之時趙國已處在亡國前夜了,但是,他還是聽信讒言,殺了支撐趙國半壁江山的名將李牧,這是自毀長城啊!三個月之後,趙王遷被俘。雖然李牧就算不被殺,也未必能支撐起趙國這盤殘局,但是,殺了名將李牧,無疑會加速趙國的滅亡。趙王遷死到臨頭還冤殺名將,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中也滿懷憤慨地寫道:「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繆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