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邯鄲之戰 戰爭是個集體活 缺一不可

此時,秦國對是否立即滅趙產生了不同意見。三年的長平之戰雖然以消滅趙軍四十五萬有生力量而告終,但是,秦國損失也非常大。秦國士兵死傷過半(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昭襄王對是否馬上滅趙持存疑態度。這是「主疑」,君主對這場戰爭猶疑不決。

秦國大臣也在此重大問題上引發了一場鬥爭。

長平之戰的主帥白起雖然立了大功,但是,他是秦國前相魏冉所起用的大將。此時,魏冉已經告別了政治舞台。新相范雎是靠著擠兌魏冉登場的,因此,范雎對魏冉提拔重用的白起深懷戒心。

秦軍在長平之戰後立即發動對趙國的進攻,使趙國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因為趙軍主力在長平之戰中已消耗殆盡,如果秦軍兵臨趙都邯鄲,趙國將面臨滅頂之災。驚魂未定的趙孝成王立即派出使者出使秦國,遊說范雎。趙使的遊說抓住了兩個關鍵點:

第一,白起功壓范雎。趙使攜帶重禮拜見秦相范雎,一見面,立即問:秦軍要圍攻邯鄲了嗎?范雎說:是的。趙使接著對范雎說:邯鄲一圍,趙國必亡,趙國一亡,秦王就可以稱霸天下了(趙亡則秦王王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但是,白起立了滅趙大功,攻取了趙國七十多座城池,南定楚國鄢、郢、漢中,北滅趙括之軍。即使是古代的周公、召公、呂望,功勞也無法超過白起(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今白起又力主立即滅趙,趙國一滅,白起肯定位居三公高位。您身為秦相,能不屈居其下嗎?白起的功勞如此之大,即使您不想在他之下,也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啊(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您可不能讓白起佔盡秦國之功啊!

第二,秦國得地不得民。秦軍曾經佔領韓國上黨,上黨的百姓全部逃到趙國,堅決不當秦民。如果今天滅了趙國,結果會怎麼樣?結果是趙國北部的百姓逃到燕國,趙國東部的百姓逃往齊國,趙國南部的百姓逃到韓國。秦國能得到多少百姓?秦國佔了趙地卻得不到趙國百姓,這些趙地有何用處?所以,與其攻滅趙國,不如讓趙國割地議和。

趙使這一番話完全說到了范雎的心坎里。於是,范雎對秦昭襄王說:秦兵經過長平之戰非常疲勞,應當允許趙國割地求和。於是,秦昭襄王駁回了白起的意見,採納了范雎的意見,允許趙國割六座城議和。(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這叫「相讒」,丞相讒害將軍,將相不和。

白起力主趁趙國元氣大傷、民心不穩之時立即攻下邯鄲,最後得到的竟然是秦昭襄王撤兵休整的命令。白起心中極不痛快,但是,王命又不能不從。被迫回兵的白起打聽了一下,得知是范雎的主張,從此,白起和范雎有了隔閡(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到了九月,經過數月休整之後,秦昭襄王派大將王陵率兵攻打邯鄲。此時,白起正生病,沒有出征。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正月,王陵攻打邯鄲,略有進展,秦昭襄王立即增兵邯鄲。但是,王陵接下來的戰鬥打得並不順手,損兵折將。

此時,白起的病也已經痊癒,秦昭襄王便派白起接替王陵。白起說:邯鄲不容易被攻下來:一是諸侯的救兵快到了,秦國將再一次面臨諸侯的合縱抗秦,而且,諸侯各國對秦國的仇恨非常深;二是秦國雖然打贏了長平之戰,但是,秦國自身也是「死者過半」,國內空虛,戰場又遠離秦國;三是趙國殊死抵抗,因為你這次打的是趙國的國都;四是秦軍內外受敵,趙居城內,諸侯在外,對秦軍形成合圍之勢。所以,秦軍這次肯定打不贏(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襄王一看自己指揮不動白起,便讓范雎去請白起。白起上次一鼓作氣攻下邯鄲的計畫就毀於范雎之手,現在,范雎來勸自己挂帥,白起自然以有病為由,稱病拒征。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判白起遷徙之刑,發配到西北的陰密地區(今甘肅靈台一帶),又聽說白起對此心有怨艾,遂賜其寶劍,令其自裁,白起行至杜郵自殺。

白起拒不出征,秦昭襄王無奈,只好派王齕代替王陵擔任前敵主官。戰爭持續到這一年的八九月份,邯鄲還是久攻不下。這叫「將弱」,秦國派出攻打趙都邯鄲的將領太弱。

主疑、相讒、將弱,有了這三個因素,邯鄲之戰怎麼打呢?

龐大的秦軍將邯鄲團團圍住,由於趙軍的誓死抵抗,攻不下邯鄲城,但依靠趙軍現在的軍事實力,也不可能打敗秦軍。所以,秦軍和趙軍一度處於僵持狀態。趙國首都邯鄲被圍困,一旦被攻破,趙國就有滅頂之災。因此,趙國形勢岌岌可危,處在這種危險的狀態下,趙國採取了什麼辦法來解邯鄲之圍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