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秦趙之爭 閼與之戰:打仗作戰有能人

趙惠文王雖然個性有些懦弱,但是他能夠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重用藺相如、廉頗這樣有能力的大臣良將,再加上趙武靈王留下來的趙國實力雄厚,使得趙國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之爭中保持了尊嚴。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幾年之後,性格懦弱的趙惠文王竟然向秦國發起了挑戰,結果引來了秦、趙之間的兵戎相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秦、趙之間的軍事之爭最終結果如何呢?

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趙國派了一位公子到秦國做人質,並且提出要用焦(今河南三門峽附近)、黎(今河南浚縣)、牛狐交換被秦國攻佔的部分趙國土地。秦國遵守盟約,按期交還了原來攻佔趙國的土地,但是,趙國卻違背協議,拒絕交出焦、黎、牛狐。趙惠文王說:你們交還我們的土地離趙國太遠,我們也管轄不了。我們的先王有能力管理這些地方,但是,我沒有這個能力。交換土地之事是我的臣子做的,我並不知道。

秦昭襄王一聽,非常生氣,便派中更(一種爵位)胡傷率兵經過韓國的上黨,進攻趙國的險要之地閼(yù,玉)與(今山西和順西)。

趙惠文王立即召見大將廉頗,問他:秦要攻閼與,能不能派兵去救?廉頗回答說:路太遠,而且又艱險又狹窄,很難救援。趙惠文王不死心,又召見樂乘問能否相救,樂乘回答和廉頗一樣。最後,趙惠文王召見了趙奢。趙奢的回答則與廉頗、樂乘不太一樣,他說:道遠,地險,路狹,就像兩隻老鼠在洞里斗,哪個勇猛哪個勝(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聽了趙奢的回答,立即派趙奢帶兵去救閼與。

趙軍離開邯鄲剛剛三十里,趙奢就下令說:敢來為戰事進諫的一律處以死刑(有以軍事諫者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軍駐紮在武安(今河北武安附近)西邊,擊鼓吶喊的聲音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動了。趙軍中有一個人聽到秦軍的吶喊聲,按捺不住,請趙奢急速援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了。趙奢率領趙軍堅守營壘,停留了二十八天,就是不向前進發,反而又增築營壘。秦軍的間諜潛入趙軍營地,趙奢裝作不知道,用好酒好肉盛情款待以後把他送回去。秦軍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向秦軍將領做了報告,秦將聽後非常高興,認為趙奢離開國都三十里就不敢前進了,還增修營壘,閼與肯定不是趙國的了。

趙奢送走秦軍間諜之後,知道自己忽悠秦軍的目的已經達到,立即命令士兵脫下鎧甲,輕裝簡從急行軍,兩天一夜就到達閼與。到達前線後,趙奢下令讓善射的士兵離閼與五十里紮營。軍營築成之後,秦軍才知道趙軍來了,立即全軍趕來,要和趙軍決戰。一個叫許歷的軍士建議趙奢:放秦軍進來吧。秦軍沒想到趙軍來得這麼快,現在他們趕來,士氣很盛,將軍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不然必敗(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認為這一建議不錯。許歷又說:您下令誰就戰事提意見就殺誰,現在我該接受死刑了。趙奢則說:回邯鄲以後再執行吧!接著,許歷又提了一個建議:誰先佔領北面山頭誰就會取勝,後到的肯定失敗(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立即派一萬人迅速衝上北面山頭;秦兵後到,與趙軍爭奪北山的制高點,但是攻不上去,死傷慘重,趙奢趁機指揮士兵發動猛攻,大敗秦軍。秦軍四散逃跑,閼與的危機解除了。

趙奢回到趙國,趙惠文王賜給他「馬服君」的稱號。

閼與之戰不僅讓趙惠文王時期的趙國多了一位可以和廉頗相媲美的名將,更重要的是趙國重創了秦軍。在秦、趙戰爭史上,這場戰役是趙軍的一座豐碑。

趙奢為什麼能夠打敗秦軍?

首先,製造假象,麻痹秦軍。趙奢是去解閼與之圍的,但是,他卻在離開都城三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增修營壘,製造假象,讓秦軍覺得趙奢怯戰,沒有重點防範他。這樣,趙奢就取得了對秦軍攻其不備的效果。為了製造假象,趙奢還下令不準就這場戰事提出任何意見,違令者殺。趙奢這樣做就是為了封住趙軍將士的口,不要破壞他麻痹秦軍的計畫。

其次,避其鋒芒,佔領高地。趙奢這次對秦作戰,表現得既冷靜,又善於聽取意見。他開始不讓人提意見只是為了麻痹秦軍,等到真正對秦作戰之時他又表現得非常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許歷兩次進諫,都事關戰爭勝負。趙奢對許歷的兩次建議都表現得非常虛心,完全採納。如此一來,避開了秦軍鋒芒,搶佔了制高點,居高臨下,大敗秦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