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趙姬之亂 茅焦冒死勸諫 秦王迎回生母

秦始皇在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就顯示出了日後他統一六國的那種威嚴與果斷。可是不久在一個神秘人物的勸說下,趙姬又被放了出來,這個神秘人物是誰呢?他究竟是如何打動秦王趙政的呢?

凡事皆由人為。

趙姬返宮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叫茅焦,齊國人。

秦王趙政處理嫪毐之案時,非常憤怒,曾經下令:誰敢為太后之事提意見,就殺了誰,還要砍斷四肢。因此而被殺死的說情人達到二十七人(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斷其四支,積於闕下!」死者二十七人。《資治通鑒·秦紀一》)。

茅焦得知秦王趙政將母后趙姬軟禁在雍地之後,要求面見秦王。秦王說:你沒有看見門口擺著的二十七具屍體嗎?茅焦說: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宿,現在只死了二十七位,我來湊夠二十八吧。趙政一聽,非常惱火,說:這傢伙有意來冒犯我,準備大鍋烹他。

趙政手握利劍端坐,召見茅焦。

茅焦緩緩走進來,看見秦王趙政,拜了兩拜。面對著滿臉敵意的趙政說:我聽說,活著的人不忌諱談論死亡,國君不忌諱研究國家滅亡。忌諱議論死亡的人不可能長壽,忌諱談國家危亡的人不可能使國家免遭滅亡。一個人的生死,一個國家的存亡,都是聖君最希望聽的,不知道大王是否願意聽。秦王趙政聽後,說:你的話怎麼講呢?

茅焦說:陛下有極其荒唐的作為,你不知道嗎?車裂你的假父,是不仁;撲殺你的兩個弟弟,是不慈;將母親軟禁在外,是不孝;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紂的作為。天下人聽說之後,都不會再到秦國來。我實在為秦國擔憂。

說完之後,茅焦解開衣服,走下大殿,伏在殿下等待受刑。

秦王趙政聽了茅焦這番話之後,深為震動,親自走下大殿,拉著茅焦的手說:先生請起,穿上衣服。於是,拜茅焦為上卿,並親自駕著車,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陽,母子關係恢複。

西漢劉向的《說苑》記載,太后趙姬也十分感謝茅焦,感嘆說:安定秦國政壇,使我們母子團聚,都是茅先生的功勞啊!

秦王為什麼殺了二十七位進諫者,獨獨不殺茅焦?因為茅焦點到了要害——流放太后影響統一大業!流放是一怒之下做出的決定,顯示了秦王的感情用事;但是,聽了茅焦一番開導之後立即改正,則顯示了趙政的知錯必改。

趙姬雖然回到了咸陽,但是,她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男寵嫪毐被殺,兩個兒子被殺,自己雖然去而復返,但是,往日的威風蕩然無存,往日的歡樂也一去不再。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也就是嫪毐事件十年之後,近五十歲的太后趙姬鬱鬱寡歡地病死在秦宮中。死後,趙姬和秦莊襄王子楚合葬。

在中國古代的後宮中,嬪妃們對政治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選擇登上政治舞台,努力使自己成為權力中心人物,比如漢代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她們的心中都燃燒著熊熊的權力慾火;一種是並不想成為政治中心人物,但是,卻被動地陷入了政治風暴之中,比如秦王趙政的母親趙姬。

對呂不韋來說,趙姬只是一個政治投資的籌碼;對子楚而言,趙姬是發泄私慾的工具;對趙政而言,趙姬是顯示他孝心的道具;對嫪毐來說,趙姬又成了他爭權奪勢的階梯。趙姬,終其一生,都不過是秦國政治棋盤上的一粒棋子,被不同的人用來用去。所以,趙姬雖然放蕩不羈,但是,作為一個女人來說,她仍然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趙姬之亂,還牽連到另外一位朝中大臣,而且這位大臣功勛卓著。那麼,這個人是誰?他為什麼會被牽連到趙姬之亂中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