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合縱連橫 連橫失敗落魄受辱 發憤讀書重出江湖

這兩個人中的第一個叫蘇秦,東周洛陽人。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曾經外出遊歷多年,卻一事無成。狼狽不堪的他回到家中時,家人都嘲笑他:人家都知道幹活掙錢,你把掙錢的技藝全都拋棄了,到處遊盪,還學什麼演講,靠舌頭能掙錢嗎?落到今天這麼個下場,真是活該(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聽了之後,非常慚愧。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拿出自己的藏書,自言自語地說:我讀了這麼多年書,卻不能用所學知識謀取榮華富貴,讀了有什麼用?但他並沒有氣餒,挑選了一本名為《陰符》的書,認真研讀了一年。一年後,悟出了許多揣摩人心理的訣竅,他興奮地想,現在終於大功告成了,可以用這一套去說服當今的那些國君了!

《戰國策·秦策》的記載比《史記·蘇秦列傳》的記載更具傳奇色彩:

蘇秦當年遊說秦惠文君失敗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一點兒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此時的蘇秦回到家中,妻子不下織布機,嫂子不做飯,父母不搭理他,狼狽不堪(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范祥雍《戰國策箋證·秦策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本書凡引《戰國策》,均為此本,不再一一註明)。整個家庭成員對蘇秦的集體無語與一致的冷落漠視,強烈地刺激了蘇秦。蘇秦決心發憤讀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中國古代「頭懸樑,錐刺股」故事中的「錐刺股」一事就是從蘇秦這兒流傳下來的。

這段記載與《史記·蘇秦列傳》的記載略有不同,描述也更生動形象,但兩段都一致地記載了蘇秦在不得志的時候,連至親都看不起他,這些磨難與刺激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促使他更加執著地奮鬥。

《戰國策·秦策》記載,蘇秦最後成功遊說了燕王、趙王,帶著高車駟馬和眾多隨從前往楚國去的時候,途經自己的家鄉,父母聽說蘇秦回來了,親自清理房子,打掃道路,而且出城三十里迎接兒子;蘇秦的妻子不敢正眼看今日成功的丈夫,認真傾聽,生怕漏掉一個字;當年不給他做飯的嫂子,匍匐在地,像蛇一樣爬行到蘇秦身邊,向他道歉。蘇秦問,嫂子前後兩次待我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他的嫂子倒很直接地說,因為你現在地位尊貴還那麼有錢。蘇秦聽完之後,仰天長嘆:人窮了,父母都不認兒子;富貴了,家人都害怕自己。一個人活在世上,對權勢富貴怎麼能不重視呢(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范祥雍《戰國策箋證·秦策一》)!

而據《史記》的記載,蘇秦學成之後,第一個求見的是周顯王,但是,周顯王身邊的人一向看不起蘇秦,周顯王也不信他(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沒有辦法,只好西行奔赴秦國。

此時,秦孝公已經去世,即位的是秦惠文君。於是,蘇秦對秦惠文君說:秦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四面環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國家。東面有華山、黃河,西面有漢中,南面有巴蜀,北面是代地,這是一個天然的天府之國。憑著秦國眾多的士兵和百姓,憑藉這麼精銳的軍隊,完全可以稱帝而統治天下。秦惠文君因為剛剛車裂了商鞅,非常忌諱說客,他一看蘇秦又是一個說客,一來就勸他稱帝,便婉言謝絕了蘇秦(方誅商鞅,疾辯士,弗用。《史記·蘇秦列傳》)。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對蘇秦至少可以了解三點。一是讀書為君。蘇秦是一位說客,他讀書就是為了能為某一位君王服務。至於自己服務的對象是周天子還是秦惠文君,他才不在乎呢!二是蘇秦曾經想為秦國服務,因為秦國當時強大,有實力,是理想的工作單位。三是蘇秦有著極強的功名利祿之心,其實這也是蘇秦奮鬥的根本目的,因為這個時候他的價值觀有了很大變化,原先君臣父子的那套價值體系在功名富貴的衝擊下潰不成軍。所以說,蘇秦這種功名利祿之心有著深刻的背景:時代因素,個人因素。前者指當時天下的形勢造就了一批像蘇秦這樣的謀略家,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華從而謀取富貴的巨大平台;後者則是指蘇秦如果不能成功,他在家中都毫無地位,更不用說在社會上立足。

在秦國沒被接納的蘇秦又來到趙國,趙國國君這時候正用他弟弟為相,這位趙相也不欣賞蘇秦的主張。於是蘇秦只好離開趙國去往燕國,這是他尋找工作的第四站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