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孝公變法 自古變法多艱難 商鞅為何能成功

商鞅變法的內容,既涉及政治制度,又涉及經濟制度,也包括軍事制度。人類歷史上任何一項變革都不會一帆風順,其間總是會觸犯一部分人的利益,這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反對派不遺餘力的攻擊與力所能及的阻撓。事實上,商鞅變法策略在具體實施之前就引發了激烈的辯論。立志圖強的秦孝公也有些猶豫,按照秦國的慣例,國君一時決斷不了的事情,允許在朝廷上爭論。商鞅與堅決反對變法的兩個代表甘龍、杜摯進行了激烈辯論,這也是商鞅為變法掃清障礙的一次理論鬥爭。商鞅高舉兩面大旗:一是「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二是「治世不一道,變法不法古」。商鞅的意見得到了急切希望變法圖強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任命商鞅為左庶長(第十級軍功爵),開始推行變法。

在變法推行和實施過程中,商鞅緊緊把握四條原則,從而使變法得以順利執行。

一是徙木樹信。

商鞅變法是要依法治國。雖然從本質上講,商鞅所處的戰國後期不可能出現現代意義上的「以法治國」,但是,商鞅要變法就必須令行禁止,否則,「令而無信」比「言而無信」更為可怕。

為了樹立新法的威信,商鞅創造了一個「立木為信」的神話。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在變法令擬定之後,特意在都城市場的南門立了一個三丈高的大木頭,下令說:誰要是能把它搬到北門,賞十金。賞金這麼重,做起來又易如反掌,因此,誰都不信,沒有一個人去搬。商鞅一看,立即加碼: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賞五十金。這下子,整個市場炸了窩,誰信啊?最後,有一個人,愣是把這根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商鞅立即兌現諾言,賞了此人五十金。商鞅「立木為信」的故事立即傳遍全國。通過這件事,商鞅為新法的執行樹立了最基層的廣泛的信譽,這一點非常重要。

二是懲貴戚。

下層百姓不敢輕犯王法,只有貴戚敢於冒犯王法。商鞅變法的第二年,就碰到了這樣的大難題:太子犯法了。這位太子就是秦孝公死後即位的秦惠文君。

太子犯了法,應該怎麼辦?

商鞅著實犯了難。但是,要變法,就不能不管太子犯法這檔事兒。太子是「嗣君」,「不可施刑」,商鞅用變通的方法處理了這一大難題:「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商鞅把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公孫賈兩個人處罰了一通。受到處罰的公子虔「四年」以後「復犯約,劓(yì,義)之」。「劓」是一種割掉鼻子的刑罰,公子虔第二次犯法,連鼻子都沒有保住。身為太子之師,連鼻子都割了,公子虔能不恨商鞅嗎?

更難堪的是太子。他犯法也得受罰,雖然處罰沒有落在他自己身上,但是,別人代為受過,他更難受。那叫罰在公子虔的身上,疼在太子的心上,最終導致「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公室貴戚多怨望者」。

商鞅的強硬態度遭到了以太子為首的一大批貴族的強烈反對。

秦孝公一死,多年杜門不出的太子傅公子虔立即誣告商鞅謀反,秦惠文君下令抓捕商鞅,這才有了我們開頭講的商鞅匆匆逃離秦國的故事。但是,商鞅逃離秦國之後,魏國因為其曾經打敗過魏國名將公子卬,記恨商鞅,不准他入境,還將商鞅武裝押解回秦。所以,無處可逃的商鞅最後慘遭車裂酷刑。

三是先經濟後政治。

商鞅變法是從經濟變革入手,然後再進行政治變革。經濟是基礎,經濟變法成功了,就為牽涉眾多人事的政治改革準備了基礎、樹立了典範。

四是法典化。

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條是變革措施法典化。

商鞅變法的措施大多制度化、法制化,或者成為政令。這種制度化最重要結果是商鞅變法的內容不大可能會因秦孝公、商鞅的去世而被廢止,從而出現「人存政存,人亡政息」的局面。事實也正是這樣,孝公去世以後,原先堅決抵制變法的太子繼位,對商鞅變法的措施並沒有廢除。

商鞅在變法過程中抓住了以上四個重要方面,變法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商鞅變法使秦國的綜合國力迅速增強,稱霸諸侯:商鞅率領秦軍,奪取了魏國的重鎮安邑;周天子承認秦國的霸主地位(「天子致胙」),天下「諸侯畢賀」。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商鞅率秦軍大敗魏國軍隊,俘虜魏國主將公子卬,因此「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自此之後,人們都習慣稱商鞅為商君。

魏國吃了敗仗,只得割地求和,把河西之地獻給秦國,都城也從安邑被迫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國君從此與大梁結緣,魏惠王懊悔地說:「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商鞅確實是此期最卓越的政治家,他的變法適應了戰國後期的現實訴求,使秦國迅速擺脫困境,走上了崛起的大道。

但是,重用商鞅的是秦孝公,支持商鞅的也是秦孝公,沒有秦孝公何來商鞅變法!真正使秦國迅速走上崛起之路的是秦孝公。秦孝公是繼秦襄公、秦穆公之後,在秦國崛起的歷史上又一位有重大貢獻的國君。可惜的是秦孝公生命不永,四十四歲英年早逝。他的兒子秦惠文君繼位之後,立即車裂了商鞅,但是,商鞅在秦孝公鼎力支持下創立的富國強兵的制度並沒有被廢除。

為什麼呢?因為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富強起來,這個現實是有目共睹的。商鞅的改革制度化程度很高,也不容易改變。所以,秦惠文君從秦孝公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個富強的秦國,但是,秦國的富強引起了其他六國的高度警惕,秦惠文君能在秦國崛起的大道上繼續做出貢獻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