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壇浦會戰 十八 大臣宗盛被斬

且說鎌倉殿源賴朝與大臣殿平宗盛會面。隔著一個庭院,安排大臣殿坐在對面的屋子裡,鎌倉殿則垂簾遙對,著比企藤四郎能員 為使者,居間傳話道:「對平氏家人別無成見,更無恨意。況且,即使池禪尼殿 如何勸說,若無故入道殿 之允諾,賴朝豈能保住此命?死刑減為流罪,全賴入道殿之恩德。是以二十餘年來安常處順、無怨無尤。然而平家既成朝敵,法皇有旨,不得不奉命追討。天下乃天子之天下,豈可抗旨不從?不得已也。今日終能相見,夙願已償矣。」能員過去傳話,大臣殿正襟危坐,顯得卑屈惶恐,極不光彩。在場的諸國大名小名之中,有不少京都人,也有平家族人。有人不屑地說:「正襟危坐,一副誠惶誠恐模樣,難道便能保命?在西國早該一死了之之人,竟被活活捉拿,押到此地,可謂自作自受。」

不過也有人為之流淚。其中有人道:「『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穽之中,搖尾而求食 。』猛虎在深山時為百獸之王,無獸不敬畏而遠之。一旦被捕而關入檻中,則搖尾乞憐,威風掃地。同樣,無論何等勇猛之大將軍,一旦成為階下之囚,其心必變。大臣殿亦不例外。」

且說,九郎大夫判官義經雖然屢屢申訴,卻因梶原景時的讒言,一直得不到鎌倉殿明確的答覆,反而奉命「急速返京」。乃於同年六月九日,陪同大臣殿父子動身返回京城。大臣殿為處刑延期而稍感欣慰。一路上雖然覺得隨時隨地都可能行刑,但一國又一國、一宿又一宿地過去,卻不見任何動靜。尾張國有個地方名叫內海 。故左馬頭源義朝便在此伏誅,大臣殿戰戰兢兢,猜懼自己一定會在此受刑。但也安然通過了。於是信心稍增道:「由此看來,或可保住性命。」其妄想當然之心,可悲亦復可憐。其子右衛門督清宗忖道:「豈能妄想保全性命?因為天氣炎熱,只怕首級腐爛,必須等到京城附近,方可砍頭而已。」但眼看大臣殿膽戰魂驚模樣,便覺心如刀割,不忍說出口來,只管自己唱經念佛。

日數漸增,京都漸近,終於抵達近江國筱原 驛站。判官為人極重情義,在離京尚有三日行程時,便派人先趕往大原,請來本性房湛豪法師擔任善知識 。直至昨日,父子同行同止,而今晨卻被強迫分開,不能再在一起。大臣殿心想:「難道今日是最後一日?」越想越惶悚不安,不禁泫然淚下,哽咽道:「右衛門督到底在何處?原想攜手而死,即使頭顱被砍,只剩屍骸,亦盼裹在同一席中。而今卻生而離開,何其可悲。十七年來,未嘗一日片刻分離。其所以不自沉海底而甘受污名之辱者,無他,亦為此兒。」

湛豪法師感喟不置,但怕自己心軟,不肯示弱,強忍眼淚,開示道:「如今不必擔心令郎之事。縱使可以互見最後一面,亦將徒增彼此心中之悲而已。施主受生以來,納福享樂,古今少見。貴為外戚而官至丞相 之位,今生榮華,一無所憾。今日有此劫數,亦緣由先世之宿業。不可怨時尤人。即如大梵王宮之深禪定樂,其樂並非無限 。何況是若電光如朝露之下界人命?忉利天之億千歲 ,僅如一夢。施主享年三十九,亦不過一時之間。誰嘗不老不死之葯?誰有東父西母之命 ?以秦始皇之極奢,終埋驪山之墓 ;雖漢武帝之惜壽,空朽杜陵之苔 。

「古人有言:『生者必滅,釋尊未免栴檀之煙;樂盡哀來,天人猶逢五衰之日 。』所以佛祖云:『我心自空,罪福無主。觀心無心,法不住法 。』倘能諦觀善惡皆空,正合佛祖之意。何以故?彌陀如來歷經五劫,思考如何救濟眾生,乃發無上殊勝之願 ,我等何許人也?非在億億萬劫之間,生死輪迴、入寶山而空手回、恨中增恨、愚上加愚,不勝其傷嘆者乎 ?念佛往生之外,請勿存有他念。」說罷,為其授戒,勸其念佛。

大臣殿遇到如此善知識,慶幸之餘,忽翻妄念 ,合十朝向西方,高聲念起佛來。橘右馬允公長 腰橫大刀,從右側繞到大臣殿身後。眼看便將一刀砍下,大臣殿忽然停止念佛,問道:「右衛門督已去否?」聽來令人鼻酸。公長隨即揮刀砍下,原以為頭顱會落在背後,卻滾到前面去了。善知識湛豪法師哽咽落淚。即使勇猛的武士也無不悲嘆。至於行刑者公長是平家累代家臣,曾在新中納言知盛家朝夕伺候。人人覺得不屑,紛道:「不管如何阿世取寵、奉迎新主,亦不必無情到此等地步。」而為之感到可恥。

其後,右衛門督也照例由湛豪法師授戒,勸其念佛。但問道:「大臣殿臨終情形如何?」法師答道:「臨終知命,從容伏法。請放心。」右衛門督含著感激之淚道:「然則今已無可挂念。請速行之。」此次行刑者是堀彌太郎 。父子的首級由判官攜往京都。兩人的胴體則在公長的指示下,埋在同一墓穴。只因大臣殿生前有遺言說,雖然罪孽深重,死後盼能同穴,所以才有如此安排。

同月二十三日,大臣殿父子的首級抵達京都。檢非違使等人前往三條河原驗收,隨即巡迴大路,最後吊在獄門左邊的樗木 上。自古以來,將三位以上的首級遊街示眾,或掛在獄門的做法,外國或有先例,我國則前所未聞。譬如平治之亂時,連惡名昭彰的藤原信賴 ,雖然被砍了頭,卻也未在獄前梟首。到了平家,才首開其例。自西國押解返京之俘虜,沿六條大路向東遊街;從東國運回入都之首級,在三條大路朝西示眾。生者之辱、死者之恥。人之恥辱,莫此為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