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一門出奔 十八 一門出奔

池大納言平賴盛離開時,也放火燒毀了府邸池殿。但到了鳥羽殿 南門,卻停住了馬,說道:「有事忘記了。」便割掉平氏紅色家徽 ,帶著三百餘騎折回都城去了。平家武士越中次郎兵衛盛嗣 ,跑到大臣殿宗盛面前稟告道:「請看。池大納言似已決定留在京城,而其隨從武士亦多隨之,真是豈有此理。或許不可直射大納言,何妨射其武士一箭。」大臣殿曰:「如此忘卻多年大恩,眼看我平家時運不濟,便可不顧大義、拒與同生共亡之徒,且勿予理會。」無可奈何,只好作罷。大臣殿忽然想起,問道:「小松殿一家諸公子 如何?」答道:「未見一人同來。」此時新中納言知盛埋怨道:「離京不到一日,便已眾叛親離,豈止寒心而已。況且將來如何更難預測。寧願留在京城,聽天由命。」說著淚如雨下,還狠狠地瞪了大臣殿一眼。

且說,池殿賴盛之所以折回京城,個中不無因由。向來兵衛佐源賴朝恆常表示善意,屢次致書賴盛保證:「足下之事絕不敢等閑視之。猶如故池禪尼殿 仍然在世也。八幡大菩薩其鑒之,絕不食言。」信誓旦旦,時有密札往來。而且每次派人追討平家時,總不忘特別交代:「萬萬不可向池殿兵士放箭。」可謂有情有義。賴盛前思後想:「平家一門面臨絕境,且已逃離京都。今後唯有依靠兵衛佐矣。」於是才決定折回京城,隱居在仁和寺中八條女院的常葉殿 。原來八條女院的乳母之女、人稱宰相殿的女官,便是賴盛的妻室 。賴盛求道:「萬一有事,務必救我賴盛一命。」女院道:「如果世態人情依舊。」話中模稜兩可。其實縱使兵衛佐確有誠意相助,其他源氏的想法卻一無所知。如今賴盛自己貿然脫離了全家,只覺無浪可浮、無岸可靠,了無頭緒,忐忑不安。

再說,小松殿的公子三位中將維盛卿等兄弟六人,率兵馬千餘騎,在淀川六田河原 趕上了行幸的行列。大臣殿若有所待,大喜道:「何以如此其遲?」三位中將曰:「幼小者難分難捨,萬般勸慰,是以來遲。」大臣殿問道:「心腸之硬竟至於此,何故未攜六代公子同行?」維盛道:「前途未卜,茫然不知所措。」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令人同情。

平家出奔者有誰?前內大臣宗盛公、平大納言時忠、平中納言教盛、新中納言知盛、修理大夫經盛、右衛門督清宗、本三位中將重衡、小松三位中將維盛、新三位中將資盛、越前三位通盛。殿上人有:內藏頭信基、贊岐中將時實、左中將清經、小松少將有盛、丹後侍從忠房、皇后宮亮經正、左馬頭行盛、薩摩守忠度、能登守教經、武藏守知章 、備中守師盛、淡路守清房、尾張守清貞、若狹守經俊、兵部少輔尹明 、藏人大夫業盛、大夫敦盛。僧侶有:二位僧都全真 、法勝寺執行能圓 、中納言律師忠快 、經誦坊阿闍梨佑圓 。武士有受領 、檢非違使、衛府 、諸司官員一百六十人。總共七千餘騎,都是兩三年來,幾次東征北討後,所剩僅有的人馬。

一行將御輿抬至山崎關戶院 停下,人人遙拜男山八幡宮。平大納言時忠卿祈道:「南無歸命頂禮。八幡大菩薩,祈願皇上以及我等,皆能再返京都。」聽來教人鼻酸。回首來時路,只見雲霞蔽日,寂寞的煙塵浮在空中,一片迷濛。平中納言教盛卿詠道:

無常人間世,駕幸入雲天。匆匆離京後,處處起烽煙。

修理大夫經盛亦詠一首:

回頭故里路,無處非焦原。前程煙波邈,何時了塵緣。

姑且以故鄉為一片煙塵而遠隔之,而奔赴迢迢萬里、渺無垠際之雲路。各人心中之悲痛,不言而喻。

肥後守貞能聽說有源氏埋伏在淀川河口,鬥志頓昂,便帶了五百餘騎前去攻擊。原來是誤傳。在回營的路上,到宇度野 附近時,遇到行幸的行列。貞能跳下馬來,將大弓挾在腋下,快步走到大臣殿面前,畢恭畢敬地問道:「到底從此將逃往何處?若下西國,變成流亡之徒,將處處慘遭追捕或砍殺,而遺留臭名於後世,是可悲憾也。不如留在京中,決一死戰。」大臣殿曰:「貞能呀,汝有所不知。木曾率五萬餘騎,已自北國逼近京都。比睿山東坂本,遍地無非敵軍。今日夜半時分,法皇忽然失蹤,不知私往何處。如果僅為我等設想,早已置生死於度外。然而極不願讓女院、二位殿 等,目睹慘狀而擔驚受怕,是以決定行幸外地,並攜帶家人同行,以便暫避災禍。」貞能道:「既然如此,貞能寧願在此告別,返回京城,與敵周旋,或有可為。」於是將所率五百餘騎,交與小松殿諸公子,手下只帶三十騎奔回了京城。

貞能回京之後,流言立刻傳開。或以為將捕殺平家滯留京中的殘黨。池大納言賴盛道:「難道是為我而來?」因之大為恐慌而日夜難安。貞能在西八條燒毀後的廢墟上,撐起了大帳幕,草草過了一宿。不過,預期中可能返回京城的平家公卿,居然一人也沒出現。儘管貞能浩氣凜然,有死而後已的悲願,但是形勢落寞,孤掌難鳴。沮喪至極之餘,只覺得絕不能受到源氏馬蹄的蹂踐。於是帶人去掘開了小松殿重盛公的墳墓,撿出遺骨,跪在其前,邊哭邊道:「唉,可嘆可恥啊。請看平家一門之行徑。古來即有『有生必滅、樂盡悲來』之語 ,卻從未見過當下這般醜態百出,如此不堪入目。主公素有所悟,所以祈求神佛三寶 早日來迎,離開此世。實在難能可敬。當時貞能理應義無反顧,追隨大人相伴同去,卻苟延無謂餘生,以至今日,甚而竟陷於目前困境,誠苦不堪言。貞能死時,敢請特來相迎,同至極樂凈土。」一邊哭著,一邊對在他世的主人亡靈傾訴。隨後便將遺骨送至高野 ,周邊墳土則倒入賀茂川,付之流水。或許對世態人情終有所悟,乃決定走上與平家相反的方向,逃奔到東國去了。原來貞能曾奉命照顧過宇都宮朝綱 ,可謂仁至義盡;聽說因為有此段情誼,貞能才去投靠宇都宮,而且頗受優遇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