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一門出奔 十二 平家連署

平家於此卻毫不知情,有人乃建議道:「興福、園城兩寺仍存怨恨,即使招呼,亦會置之不理。本家與山門尚未結仇,山門對本家又無不忠。何不向山王大師 祈願,收其三千眾徒來歸我方?」於是,寫了一篇禱文,由公卿十人共同連署,送至山門。文云:

敬白者。以延曆寺為準氏寺,以日吉社為氏社,一向仰尊天台佛法事。

茲本家一族上下,有特殊祈願。謹述旨趣:蓋睿山乃桓武天皇之御宇,傳教大師 入唐歸國後,弘圓頓之教法 於此山、傳遮那之大戒 於其內。爾後恆為佛法繁昌之靈山、久備鎮護國家之道場。方今之世,伊豆國流人源賴朝,不悔其咎,反嘲朝憲。尤有甚者,策劃奸計,招募源氏同心如義仲、行家等人,結黨有數矣。鄰境遠境,掠領數國;土宜土貢 ,擄劫萬物。因此,本家或追累代勛功之跡,或憑當時弓馬之藝,誓必早日追討賊徒、降服凶黨。敕命頻傳,屢次出征。爰似魚鱗鶴翼之陣 ,官軍難得其利;星旄電戟之威 ,逆賊必乘其勝。若無神明佛陀之加護,爭能平息叛徒之凶焰?是以一向皈依天台之佛法,專誠憑依日吉之神恩耳。況乎忝惟臣等先祖,可謂本願苗裔 ,彌可尊崇。彌可恭敬。自今而後,山門有喜,即我一門之喜;社家有憤,即我一家之憤。各傳子孫,永不失墮。藤氏以春日社、興福寺為其氏社氏寺,久皈法相大乘之宗 。平氏以日吉社、延曆寺為氏社氏寺,親炙圓實頓悟之教 。彼昔時之遺迹也,但顧其家之榮華;此今日之信誓也,唯思為君而征罰。仰願山王七社王子眷屬 、東西

滿山護法聖眾 、十二上願日光月光 、醫王善逝 ,照無二之丹誠,垂唯一之玄應 。然則邪謀奸臣之賊,束手於君門;暴逆兇殘之輩,梟首於京土。職是之故,本家公卿異口同聲,祈願如上。

從三位行兼越前守 平朝臣通盛

從三位行兼右近衛中將 平朝臣資盛

正三位行左近衛權中將兼伊豫守 平朝臣維盛

正三位行左近衛中將兼播磨守 平朝臣重衡

正三位行右衛門督兼近江遠江守 平朝臣清宗

參議正三位皇太后宮大夫兼修理大夫加賀越中守 平朝臣經盛

從二位行中納言兼左兵衛督征夷大將軍 平朝臣知盛

從二位行權中納言兼肥前守 平朝臣教盛

正二位行權大納言兼出羽陸奧按察使 平朝臣賴盛

從一位 平朝臣宗盛

壽永二年七月五日 敬白

天台座主 看了禱文,覺得可憐又可憫,並未立刻加以公開,先納在十禪師權現 的社殿中,加持祈禱三日之後,才讓眾徒觀看。此時,卻赫然發現一首前所未見的和歌,寫在禱文的包封紙上:

平靜誰家院,花開見榮華。經年累月後,零落月西斜。

平家原本祈望山王大師垂憐,能得三千眾徒的支援。然而,因其長期以來的所作所為,不但違反神意,而且背離人心,所以求神而乏效,招人而無從之者。僧眾雖然為此而感到遺憾,但互相說道:「既然已答應支持源氏,如今豈可輕率改變心意?」結果,願意支持平家者一人也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