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遷都 十四、奈良火災

京中又有一種議論道:「高倉宮潛入三井寺時,奈良興福寺表示同情,甚至派人前往迎接,等同朝敵行徑。是故對興福寺與三井寺應一併展開攻擊。」奈良的僧眾風聞此種謠傳,不管真與假,便蜂擁而起。攝政殿藤原基通曉諭道:「有何意見,不嫌多,可隨時代為上奏。」但聽者藐藐,毫無反響。乃派勸學院別當忠成 為特使。僧眾起鬨道:「將那廝拉下來,剪掉髮髻。」忠成大驚失色,逃回京城。其後改派右衛門佐親雅 。僧眾也嚷著要剪其髮髻,同樣驚慌失措地逃回去了。但有兩個隨從的勸學院雜役,還是免不了剪髻的厄運。

在興福寺,又有人做了一顆蹴鞠的球子,取名「平相國之頭」,拋在地上任人踐踏,爭相嚷道:「踢呀!」「踩吧!」古語云:「言之易泄,召禍之媒也。事之不慎,取敗之道也 。」提起入道相國來,令人敬畏惶懼,是當今皇上的外祖父。而奈良僧眾之所作所為,恐怕是著了天魔邪道之故。

入道相國耳聞此事,當然不會置之不理。首先必須平息奈良的騷動。於是任備中國人瀨尾太郎兼康為大和國檢非違使 ,著率領五百餘騎,向南都出發,吩咐道:「注意,即使眾徒胡鬧,汝等亦不可亂來。不穿鎧甲,不帶弓箭。」但南都大眾並不知就裡,捉了兼康所率兵卒六十餘人,個個砍下頭顱,成排掛在猿澤池畔 。入道相國因而大為震怒,決定攻擊奈良,便以頭中將重衡 為大將軍、中宮亮通盛 為副將軍,率領軍勢四萬餘騎,馳往南都。興福寺大眾七千餘人,不分老少,戴上頭盔,掘壕溝、布盾垣、設鹿寨,切斷了奈良坂、般若寺 兩處通路,嚴陣以待。

平家四萬餘騎分成兩路,擁向奈良坂、般若寺兩處,發出吶喊開戰。寺眾皆徒步,手中只有長刀短刀。官軍則騎在馬上奔來馳去,到處追殺,箭如雨下。防守的僧眾死傷無數。從卯時鳴鏑開戰,廝殺竟日,直至垂暮,奈良坂、般若寺兩處終告陷落。在散落的眾徒中,有一個名叫坂四郎永覺 的莽僧。無論使刀劍、拉弓矢,其力之強,在七大寺、十五大寺 中,無人能及。身圍淺綠色護腹,上披黑色絲綴鎧甲。頭戴五枚護頸帽盔,左右兩手各持黑漆大腰刀與茅葉狀白柄大長刀,帶領同坊十餘人,從碾磑門 殺了出去。官軍暫時受挫。許多馬腳被砍了,人也被殺了。然而官軍畢竟馬多兵眾,輪番攻擊過來。隨在前後左右的同坊都已陣亡,僅剩永覺一人,儘管勇猛,無奈孤立無援,只得落荒逃向南方去了。

進入夜戰。黑夜黑漆漆。大將軍頭中將重衡站在般若寺門前,下令放火。平家軍中有播磨國人福井庄下司二郎大夫友方 ,立刻將盾牌劈開,當成火把,在附近民家點起火來。是十二月二十八日夜晚。寒氣凜凜,雖然火源只有一處,但風勢劇烈,火苗東躥西飛,許多伽藍都受到波及而燒毀。

僧徒中知恥惜名者,不是戰死奈良坂,便是喪身般若寺。還能走路的都向吉野十津河 方面逃去。不能走路的老僧,還有一心向佛的修學僧,以及年幼的男孩女童,都躲入大佛殿二樓,或逃到興福寺中。大佛殿樓上擠滿了一千餘人,為了防止敵人登上,竟將樓梯拆掉了。但猛火卻直燒過來。人們死前的驚叫慘不忍聞,恐怕不下於焦熱、大焦熱、無間阿鼻 火焰下受刑鬼的哀號。

興福寺乃淡海公 許願所建,是藤原氏歷代的家寺。東金堂所供佛法東漸最初的釋迦像 、西金堂所祀自然湧出的觀世音 、琉璃環鑲的四面迴廊、塗以丹朱的二層樓房、兩座九輪耀天的佛塔 等,瞬間化為灰燼,誠可悲嘆。

在東大寺,有常在不滅 、實報寂光 之化身,即聖武天皇手磨金銅十六丈高毗廬遮那佛 。烏瑟高聳,聳入半天之雲霄;白毫膜拜,拜向滿月之容姿 。而今則佛頭燒落地上,佛身熔成一堆小山。

八萬四千相好 ,秋月早掩五重 之雲;四十一地瓔珞 ,夜星徒盪十惡 之風。煙滿中天,焰沖虛空。親見者不敢直視,遠聞者為之喪膽。

法相、三論 之法門聖典,一卷不存。不提我朝,即天竺、震旦,亦未有類此法滅盡 也。優天大王以赤栴檀所雕 ,或毗須羯磨以紫磨金所塑佛像 ,高不過等身而已。何況此乃南閻浮提 唯一無雙之大佛,咸以為永無毀朽之日;而今竟然熔化委地,與塵同污,良可長悲浩嘆。

梵天、帝釋天、四天王 、龍神八部 、冥官冥眾,定然也大感驚慌。春日大明神擁護法相宗 ,不知有何感想。據云春日野之露頓變其色,而三笠山 之風習習吹來,如泣如訴。

此次死於火災之人數:大佛殿二樓有一千七百餘人、興福寺八百餘人、有一殿堂五百餘人、另一殿堂三百餘人。詳加計算,總共三千五百餘人。又在戰場上犧牲之僧眾一千餘人。少數梟首於般若寺前,少數首級則被攜回京城。

二十九日,頭中將重衡消滅了南都,凱旋北京 。入道相國的鬱悶為之全消,獨自樂不可支。然而中宮、後白河法皇、高倉上皇、攝政殿以下諸人,卻嘆道:「儘管惡僧可殺,何必禍延伽藍。」

僧眾的首級原擬在巡迴大街後,在獄前樹上梟首示眾,但考慮到東大寺、興福寺燒毀的慘狀,上面始終未有任何指示,只好隨便拋棄於處處溝壑之中。

聖武天皇曾有御筆宸文道:「若我寺興福,天下興福;吾寺衰微,天下衰微 。」因而世人皆以為天下之即將衰微,已無可疑。

如此這般,可悲可鄙的一年又到歲暮,進入治承五年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