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信連 十一、高倉宮之死

足利又太郎忠綱當日的裝束,身穿朽葉綾羅直袍,上披赤革編綴鎧甲。頭戴高角盔 ,腰佩黃金打造腰刀,背負黑白切斑鷹羽箭 ,手持纏藤漆弓,跨著連錢葦毛馬 。鞍橋以柏木雕成鴟鴞狀,輪廓飾以鎦金。踩在馬鐙上直起身來,大聲自我介紹道:「遠者請聽,近者請看。本人乃昔日殲滅朝敵平將門而辱承恩賞之俵藤太秀鄉 十代孫、足利太郎俊綱之子,小名又太郎忠綱者是也。今年十七歲。以一無官無位之人,而欲向親王殿下引弓放箭,誠惶誠恐,天其鑒之。然而今日之事,弓矢神助,皆在平家一方。三位入道大人方面,如有自命不凡者請出來,互相見識見識。」說罷,便一波接一波攻入平等院大門,廝殺起來。

眼看著此情此景,大將軍左兵衛督知盛即下渡河之令。於是二萬八千餘騎,各個唯恐落人之後,陸續躍進河中。人馬擁擠,湍急的宇治河為之堙窒,上游因而水漲。偶有間隙,水瀉如注,似可沖刷一切。步卒們緊跟在馬群下首,反而水淺,竟有許多膝蓋以上不沾濕者。但不知何以故,伊賀、伊勢兩國的官兵,馬筏被衝散,有六百餘騎隨流而下,七零八落。只見淡綠、緋紅、赤褐等各色各樣絲織或革綴的鎧甲,載沉載浮,彷彿神南備山 的紅葉,禁不起山風的誘惑,在秋日黃昏時分,墮落龍田河上,為堤堰所擋而難於流動一般。其中有穿著緋紅色鎧甲的武士三人,卡在魚樑上,動彈不得,只能隨水左右搖擺。伊豆守仲綱看到,即興詠歌一首:

伊勢猛武者,皆著鎧甲紅,香魚過宇治,倒掛魚梁中。

原來三人都是伊勢國住民,便是黑田後平四郎、日野十郎、乙部彌七。其中日野十郎是老兵,聽說以弓弰插入岩隙固定,自己先緣弓攀援上岸,然後也將其他二人救了上來。

平家軍都已渡到對岸,旋即衝進平等院,一陣接一陣,展開攻擊。高倉宮則趁此混戰之際,首途前往南都,留下源三位入道一族人馬,射箭掩護。

三位入道年逾七十,老馬嘶風,奮不顧身。但左膝中箭,傷重難耐,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切腹自盡,但剛折回平等院門內,又遇敵人來襲。次男源大夫判官兼綱,身穿藍色錦袍,上披提花織錦片綴甲,騎白葦毛馬,試圖掩護父親逃開,瞻前顧後,且戰且走;不意被上總太郎判官的來箭射穿了頭盔,額頭受傷。上總守忠清的家童次郎丸,孔武有力,以為有機可乘,便鞭馬上前,並駕扭打。兩人同時落馬。源大夫判官雖受重傷,不愧號稱勇士,壓倒次郎丸,取其首級,正要抬頭站起,卻有平家武士十四五騎,圍將上來,層層疊疊,將他壓在下面,亂刀砍死。伊豆守仲綱也身受重傷,在平等院的釣殿 自殺喪命。下河邊的藤三郎清親 割下其頭,拋入寬廊之下。六條藏人仲家與其子藏人太郎仲光 ,奮勇應戰,而且大有斬獲,但終究不敵大軍,也壯烈犧牲了。且說仲家此人,乃故帶刀先生義賢嫡子,變成孤兒後,三位入道收為義子,養育成人。素來感恩圖報,終生不移,竟然有緣同日同地往生,可謂可悲又復可憫。

三位入道召來渡邊長七唱,命令道:「砍我頭顱!」受命要活活砍下主人的頭顱,一時惶悚失措,淚如雨下,哀稟道:「如此,恕難從命。且待主人自盡而後,當遵命砍之。」三位入道恍然道:「理所當然。」於是面向西方,大聲念佛十遍 ,還詠了辭世之歌:

此生如埋木,未嘗看花開;今將長辭去,綿綿有餘哀。

詠完了歌,便拔出腰刀,刺進腹部,上身前俯,刀尖貫穿後背而亡。值此生死之際,誠非詠歌良時,但自小雅好此道,終難忘懷而詠之。渡邊唱取下首級,與石頭綁在一起,邊哭邊提著,趁混戰中閃開敵人,拋進了宇治河的深淵。

對於瀧口競,平家武士莫不虎視眈眈,誓必生擒之以鋸其頭而後已。競當然心知其意,奮戰受傷,不支倒地,便慨然切腹自盡。圓滿院大輔源覺,心想高倉宮已安然遠去,兩手各持大腰刀與偃月刀,衝破敵陣,躍進宇治河,沉到河底,潛至對岸。所帶武器一無遺失。登上高處,大聲喊道:「如何?平家公子哥兒們,趕到此處來,夠辛苦了。哈哈。」喊罷便走回三井寺去了。平家軍大將飛驒守景家是個老成持重的武士,推測高倉宮定然已經趁亂逃向南都,所以不戀鏖戰,率領五百餘騎,揚鞭踹鐙,追了上去。果然在光明山鳥居前 ,追上了高倉宮一行三十餘騎,便團團加以圍住,一齊射起箭來。箭如雨下。不知何人所射,高倉宮左腹中箭,落馬,首級轉瞬不見,已被取走。隨從目擊此一慘狀,包括鬼佐渡、荒土佐、荒大夫、理智城房 伊賀公、刑部俊秀、金光院六天狗等,以為主人既亡,性命已不足惜,怒吼哀鳴,浴血奮戰而死。

中有一人,高倉宮乳母之子六條佐大夫宗信 ,因為敵人窮追不捨,坐騎又疲頓拖沓,便跳入新野池 ,用浮草覆蓋頭上,浸在水中發抖。敵兵陸續從池邊經過。不久之後,看到約五百騎兵馬鬧哄哄地折了回來,有人用格子門板抬著一個身穿凈衣的無頭屍。端詳是誰,原來是高倉宮被砍了。因而摸了摸仍插在腰間的名笛小枝,憶起殿下的遺言:「余若死,即以此笛置諸棺內 。」亟想跳出水來,追上前去,抱屍痛哭。但畢竟害怕,只管心想而身未動。直至敵軍皆已撤回,才爬出水池,脫下濕衣,擰乾後再穿上,一路哭哭啼啼地返抵京城。京中知情人士莫不冷言冷語,嗤之以鼻。

且說,南都僧眾動員武裝七千餘人,前往恭迎高倉宮。先陣已達木津 ,但後陣還滯留在興福寺南大門口。聽說高倉宮已在光明山鳥居前遇害的消息,眾徒自知力有未逮,只得含淚止步。無法趕到五十町前迎敵,以致殿下慘遭砍殺。命也如此,良可浩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