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皇子誕生 十五、法印問答

入道相國因嫡子小松殿先死,心灰意懶,萬事頓失依靠,覺得無所適從。乃慌忙再回到福原別墅,閉門隱居起來。

同治承三年十一月七日夜,戌時,大地震動,持續良久。陰陽頭安倍泰親 立刻趕到宮中,上奏道:「此次地震,據占卜所示,非嚴肅慎重以對不可。查對陰陽道三經 中《金匱經》 之說,論年不出本年,論月不出本月,論日不出今日之內。十萬火急。」奏罷,哽咽難言,淚落如雨。傳奏者 都聞之色變,皇上也驚惶失措。唯有年輕的公卿殿上人卻嘲笑道:「泰親哭成如此模樣,太不像話。保證不會發生任何事故。」提起泰親此人,是安倍晴明 五代裔孫,窮究天文奧義,推斷吉凶,如指其掌 。無一差錯,所以人稱指掌神童。曾遭雷擊,燒毀了狩衣袖子,人卻毫髮無傷。無論上代或末世,都是難得一見的人才。

同月十四日,忽有謠傳說,數日來隱居福原的入道相國,不知緣何,將率領數千騎兵馬進入京城。雖然還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但京中上下早已陷入恐慌之中。不知誰人傳出來的話說:「入道相國怨望朝廷,必有報復。」關白基房殿 於此素有所聞,匆匆進宮,稟告天皇 道:「此次入道相國入京一事,無非出於消滅基房之計。也不知會遭到何種厄運。」天皇聽了大驚失色,含淚道:「卿將遭受之災難,與朕將遭受者無不同。」誠然,天下之政務本來應由天皇與攝政運籌宮中,如今卻有人專權恣肆,體制安在?天照大神、春日大明神 的神意也很難預料了。

同月十五日,又有謠傳說,入道相國對朝廷懷恨頗深,必定會有報怨泄憤之舉。後白河法皇聽見後,驚慌不已,乃遣故少納言入道信西之子靜憲法印 為御使,往見入道相國,囑代為傳話云:「近年來朝廷不穩,人心浮動,世間日益澆薄冷酷。邪惡當道,不能無慮。幸而有汝輔佐,萬事唯汝是賴。而今汝卻不以天下安寧為念,竟率兵入京,喧囂放肆,況且聽說將對朝廷以牙還牙,絕不寬待,云云。是何居心?」

靜憲法印御使奉命來到西八條府邸。但從早晨等到傍晚,都無回應。既然如此,再等無益,乃托源大夫判官季貞 進去轉達法皇的旨意,然後說一聲「告辭」便離開了。不意卻在此刻,入道相國現出身來,命人叫回法印。法印轉回,聽道:「噯,法印大師呀,難道我凈海所說會有錯嗎?先談內大臣去世之事。因為顧及我平家命運,不能不忍淚含悲,以至今日。請大師諒察。自保元以降,叛亂頻仍,君心難安。入道我僅能指點大勢之所趨,內大臣則事必躬親,粉身碎骨,冒險犯難,屢次敢於撫逆麟 而消法皇之怒。他如處理臨時大事、朝夕政務,孜孜不倦。曠世功勛,古今有出內大臣之右者乎?

「征諸古昔,唐太宗 因魏徵先卒,悲慟之餘,親撰碑文曰:『昔殷宗得良弼於夢中,今朕失賢臣於覺後 。』而立之於廟中,以示哀悼。其在我朝,亦有近例焉。民部卿藤原顯賴逝世時 ,故鳥羽法皇悲不自勝,乃延後八幡 之行幸,禁止管弦之樂。大凡臣子之死,歷代皇上皆有哀唁之禮。是以君臣之緣,有親於父母而睦於子女者。

「然而內大臣尚在中陰期間 ,法皇即有八幡宮之行,且奏管弦之樂;不見絲毫哀悼之意。縱使不同情入道之哀思,豈可忘卻內大臣之忠貞乎?縱使忘卻內大臣之忠貞,豈可不同情入道之哀思耶?我父子皆為法皇所不喜,如今我家面目全失。此其一。

「其次,承賜越前國時,約定子子孫孫,永世不變。但內大臣去世後,卻隨即收回,是由於何種過失?此又其一。

「其次,在中納言一職出缺時,二位中將基通 十一月為關白。時二十歲。其妻為清盛之女寬子。天福元年(一二三三)歿,享年七十四歲。">亟欲得之,入道亦曾極力推薦。然而不但未蒙接受,反而以關白之子 補其缺,是何道理?即使入道所言不合情理,勉強聽從一次又有何妨?況且中將是攝政家嫡子,論家世位階,無一不合。條件俱備,而竟置之不理,可謂遺憾之至。此又其一。

「其次,新大納言成親卿等人在鹿谷聚會 ,籌劃謀反之策,憑其個人之力絕不足以成事。背後定有法皇之旨意與許諾。說起來又是舊事重提,我平家一門已傳七代之久,豈可平白任其斷絕。加之以入道年近古稀,垂垂老矣,而法皇動輒意欲滅絕平家一門於我殘生之年。然則,願我子孫援例供職於朝廷之望,更難以為繼矣。凡是老人失子,無異枯木無枝。如今浮生所剩無幾,再用盡心機,亦等於白費。只好聽天由命矣。」入道相國說著,有時怒形於色,有時傷心落淚。法印卻覺得又恐懼又可憐,聽得全身冒汗。

在此時刻,恐怕任何人都會無言可對,何況法印是法皇身邊的近臣。鹿谷的聚會自己也在現場,親自耳聞目睹。如果被指為同黨而就地遭到逮捕,也不無可能。一想到此,覺得好像在捋龍鬚、踩虎尾一般 。但法印也不是易與之輩,不慌不忙地說道:「誠然,平家屢建功勛,卓爾不群。偶有不平之鳴,亦在意料之中。唯論官位,論俸祿,尊駕應不宜有所不滿,蓋無一非皇上有感於大功而酬報之者。至於說,近臣亂事乃法皇之縱容所致,非也。實乃出自陰謀者之讒言。信耳聞而疑目睹 是世俗之通弊。身沐無比之朝恩,卻聽信小人之蜚語,而起背君逆上之意。如此行徑,神佛冥鑒,世間明察,最可恐懼。悠悠蒼天,其意杳然;法皇之心,深不可測。然而以下犯上,豈是人臣之禮?敬請三思。承教諸事當如實轉奏。」說罷,即起身離去。許多在座的人莫不佩服法印,事後都說道:「呀,好叫人擔心啊。入道那麼生氣,他卻毫不畏懼,侃侃以對,然後從容離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