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皇子誕生 七、少將還京

翌年,治承三年正月下旬,丹波少將成經與平判官康賴,迫不及待地離開肥前國鹿瀨庄,趕路奔向京城。但春寒料峭,海上風浪又大,只能一浦一島,輾轉前行,直到二月十日左右,才抵達備前國兒島 。抵達之後,便出去尋訪父親大納言謫居處有木別所。在竹柱上或破舊的障子門等處,看到父親所留感懷遣興的墨跡,因道:「人間可為紀念者,莫過於手跡。若不曾寫下,則無由憑弔矣。」便與康賴入道兩人邊讀邊哭,邊哭邊讀。只見一處寫道:「安元三年 七月二十日出家,同二十六日信俊自京來此。」才知道源左衛門尉信俊曾來此地。又見在旁邊壁上寫道:「三尊來迎有便 ,九品往生無疑 。」看了墨跡,邊想邊說道:「果然有欣求凈土之願 。」從而在無限悲嘆中感到些許寬慰。

繼之,尋訪父親的墳墓。在一片松林中,只見一堆稍微突起的土堆,根本不像什麼墳墓。少將合攏雙袖,如對活人,哭訴道:「父親大人謫流異地,死於非命;消息傳至鬼界小島,亦略有所聞。唯身不由主,欲奔喪而恨未能,徒增內疚。成經流放小島之後,無依無靠,朝不保夕。譬如朝露之命,經二年而居然猶存。今蒙召回,延生有望,固然可喜;若大人在世,可以稟報膝下,才是真正可喜之事,而今已甚無謂矣。來時急匆匆不可待,此後既無目標,無須趕死趕活矣。」說著涕泗滂沱。大納言入道倘仍活著,說不定會追問何以言之。人世之悲,莫悲於幽明永隔,青苔黃泉下誰能答之?但聞隨風俯仰的陣陣松濤而已。

當夜整晚,少將與康賴入道二人行了念佛行道 儀式。天明之後,合力新築墓壇,圍上柵欄,墓前搭建臨時草棚,便在裡面念佛寫經,一連七日七夜。結願之後 ,豎立了木雕大卒都婆,上面寫道:「過去聖靈,出離生死,證大菩提 。」而在年號月日下署「孝子成經」。連那些身份卑微的樵夫無心中看到,覺得世上之寶莫過於兒子,都感動得淚灑衣袖。年去年來,難忘者過去撫育之恩,如夢似幻。不盡者當今孺慕之淚。三世十方 諸佛菩薩垂憐,先父亡靈亦諒必欣悅。因道:「本來應該留在此地,再多積點念佛功德,但怕京城有人望穿秋水,不耐久等,只好改日再來。」於是向亡者告別,哭哭啼啼地離開了。草叢陰里的亡魂也該依依不捨吧。

同年三月十六日,少將在天黑之前抵達鳥羽。此處有故大納言的山莊名洲濱殿。因為多年無人居住,有圍牆而無覆瓦,有框架而無門扉。走進庭院一看,空無人跡,苔深不掃。環視池邊,春風拂過秋山 ,吹起圈圈白色漣漪。紫鴛白鷗逍遙其間 。回想當年,有人曾經興會淋漓,寄情於此,不禁潸然淚下。房屋仍在,但欄門 破損,板窗與拉門都已不見。少將說道:「大納言殿在此起居作息。常從此旁門出入。那棵樹是其親手所種。」每提到一樁樁往事,便引起自己對父親更深的思念。時值三月中旬,櫻花尚未全謝。楊梅桃李則正逢花季,枝頭五彩繽紛,迎風招展。主人雖不在,花卻不忘春 。少將走到花下,觸景生情,吟詠古人的詩歌來。

桃李不言春幾暮,煙霞無跡昔誰棲 。

故鄉花不語,欲問無一言,從前多少事,只能問青天 。

康賴入道也感觸良多,不由得悲從中來,淚濕緇衣之袖。他們原想在垂暮時分便啟程入京,但實在依依難捨,竟然滯留下來。夜色漸深。明月當空,從荒廢的屋檐板隙間漏進房裡 ,處處泛白。雞籠山曙色已現 ,卻仍徘徊流連,不急於上回家之路。然而也不能永久留在此地,何況家中已派車子來接,想到家人翹首而望的心情,只好潸然走出洲濱殿,返回京城而去。此時心中一定是悲喜交集吧。

康賴入道亦有車子來接,卻未坐上,只覺得難捨難分,便與少將同車,直到七條河原。終於不得不在此告別,但其離情卻更覺不堪。花下半日客,月前一夜友。陌生旅人偶遇村雨而同避一樹之陰,臨別時尚且依依。何況同在孤島上吃過苦,同在船上浪里漂蕩過,可謂共業共果之身 。足證自前世以來,兩人間的因緣際遇實屬匪淺。

少將成經直奔岳父平宰相府邸。少將的母親原在靈山 ,昨日便來宰相府邸等候。一看到少將進來的模樣,只道:「幸而命在……」便欲語無言,以衣袖蒙頭,俯伏而泣。宰相家中諸女官與武士都擠進屋裡,同灑喜悅之淚。至於少將夫人、乳母六條,更別提心中有多高興了。六條由於愁緒萬端、心力交瘁,一頭黑髮已露霜白。夫人的天生麗質,不知不覺間,也顯得瘦削憔悴,判若兩人。少將流放時,才剛三歲的幼子已大到可以結髮了。又在夫人身邊,見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少將問道:「咿,此孩是誰?」六條道:「此孩便是……」話剛起頭,即以衣袖遮面,流下淚來。原來少將下放時,夫人玉體不適,好像又有身孕,卻無暇細問;後來便生了一個嬰兒,而且撫育成眼前如此健康的孩子。回想過去種種,不由得悲從中來,不勝欷歔。

少將仍回後白河法皇御所任職 ,晉陞為宰相中將。康賴入道在東山雙林寺 有自己的山莊,便在那邊住下,感懷往事,有歌云:

故裡屋檐下,板隙生青苔,有待月光漏,卻漏不進來。

於是便隱居於此,憶昔日之苦辛,著有物語《寶物集》 一書傳世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