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吾身榮華 十五、神輿

且說,山門僧眾屢次上奏,要求將國司加賀守師高處以流刑,將目代近藤判官師經關進牢獄,卻一直等不到任何裁斷。日吉神社因而中止了每年一度的大祭典 ,卻有十禪師、客人與八王子三社 ,裝飾了神輿,於安元三年 四月十三日辰時初刻,抬往大內門口。下松、切堤、加茂河原、糾森、梅忠、柳原 、東北院 一帶,擠滿了下級僧眾、神官、神宮雜役、底層法師,不計其數。神輿沿著一條大路向西搖晃推進,彷彿寶光燦然耀天,日月降臨地上,驚動京城。於是,源、平兩家的大將軍下令固守大內四面宮禁,阻止僧眾亂黨入侵。平家方面,由小松內大臣左大將重盛公,率領軍勢三千餘騎,防守面向大宮大路上的陽明、待賢、郁芳三門。其弟宗盛、知盛、重衡,伯父賴盛、教盛、經盛等,固守內里西邊與南向的門口 。源氏方面,則以大內守護源三位賴政卿、渡邊省、渡邊授父子為主將 ,總共才三百餘騎,負責北邊的朔平門、縫殿陣的守衛 。地廣人馬稀,顯得相當零落。

山門僧眾見防備虛弱,便想從北門、縫殿陣將神輿抬進宮中。賴政卿也不是個省油燈,躍下馬來,脫下頭盔,便向神輿頂禮膜拜。兵士們也都跟著膜拜。然後派一使者前往傳話。使者名叫渡邊長七唱 。他當日裝束:身穿淡黃綠色直垂加黃染櫻花革片鎧甲,腰掛赤銅護手大刀,背負箭囊插二十四支白翎箭,腋挾纏藤長弓。他脫下頭盔,系在肩紐上,仰對神輿,畢恭畢敬訴說道:「源三位賴政大人有話轉告各位。此次山門之訴訟,可說理所當然,而遲遲等不到裁決,私下亦覺非常遺憾。對各位想將神輿抬入宮內,並無異議。但賴政守在此門,兵微將寡,如果開門讓各位進去,日後京中好事之徒,必定拿來當笑柄,而且加以批判說,山門徒眾喜歡撿便宜,僅敢從守勢最弱之門,輕而易舉衝進宮去。如果開門迎入神輿,便是違反聖旨;如果拒之門外,必動干戈,然則賴政大人長年皈依膜拜醫王山王之身 ,今後恐將不得不與弓箭永遠告別矣。無論如何皆令人左右為難。小松殿鎮守東邊,兵多馬壯,最好從東邊抬進去,似乎比較合適。」

渡邊長七唱此番傳話,倒使神官、雜役等徒眾不禁猶疑起來,儘管在原地踏步。不少年輕人卻堅持道:「豈有此種歪理?即從此門抬進神輿可也。」但有一位號稱三塔辯才第一的老僧,名攝津豎者豪運 納言藤原雅俊之孫,民部大輔憲雅之子。豎者:佛教論經時,講義解惑之僧。">,出來說道:「賴政卿所說的確不無道理。我等既然抬出神輿為先驅,前來抗議申訴,當然要衝破重兵嚴陣,才能流芳後世。何況此位賴政卿是六孫王以來,源氏之嫡系正統 。彎弓射箭,不曾有誤。不只武藝,又善歌道。近衛天皇在位時 ,有即席歌會,題目『深山花』。當別人猶在搜索枯腸時,賴政卿便詠了一首名歌:

深山梢頭翹,不知樹何名,直至花開了,始知是山櫻 。

近衛天皇大為賞識。現下豈可無情無義,侮辱如此文武雙全、風流儒雅之人?還是應該趁早將神輿抬開此地。」經過討論的結果,數千徒眾,從前陣到後陣,都異口同聲道:「正該如此。」

果然,僧眾抬著神輿,浩浩蕩蕩轉向東邊。正要從待賢門進去,武士們便開始射起箭來,頓時變為殺戮戰場,亂成一團。十禪師的神輿竟也中了不少箭。有些神官與雜役中箭而死或被射傷。喊聲上震大梵天王,下驚堅牢地神 。僧眾將神輿遺棄在待賢門口,悲憤填膺,哭泣著跑回山上去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