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黑屋憋寶 第二話 憋寶

司馬灰見那趙老憋行事格外出人意料,竟然願意拿值錢的香煙和罐頭,換取一個污糟腐舊的屠肉案板,愈發覺得此事不同尋常了。

黑屋廢墟里到處都是無主之物,誰撿到就是誰的了,棚中這塊屠案,本是一段通體的朽木樁子,約有一抱多粗,周圍用三道麻繩箍住,常年被血污油膩浸潤,木案的顏色早已變了,被撿來後就當作菜板使用,現在沒人知道它的具體來歷,但看起來除了使用的年頭非常多之外,也別無它異。平白無故的,怎會有人看上此物?

司馬灰一尋思:「這肉案肯定是個什麼寶物,我倘若此時被蠅頭小利所動,輕易將它換給了趙老憋,不管換多少東西都是吃虧,得先找些借口顯得奇貨可居。」於是他順口胡說:「老趙師傅,你有所不知,其實我們家本是在北京城裡開肉鋪的,專以屠豬宰羊為業,這朽木案板雖然普通,卻是家裡留下來傳輩兒的東西,不僅我用著十分順手,而且『見鞍思馬、睹物思人』,一看見它就想起我們家去世多年的老太爺來了。那還要追述到光緒年間,義和團圍攻東郊民巷,引來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這伙洋鬼子都是蠻夷化外之地來的,哪有半個好鳥啊,到了咱中國自然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打瞎子、罵聾子、踢寡婦門、挖絕戶墳、專揍沒主兒的狗,你就數吧,凡是缺德的事,沒有他們干不出來的,結果一路就搶到我們家來了,幾個洋兵瞅見我們家養的大花貓不錯,就想搶回去獻給他們的女王陛下,惹得我們家老太爺是衝冠一怒,說想當初慈禧太后老佛爺看中了我們家這隻貓,拿仨格格來換,都沒捨得給她,你們那位番邦老娘們兒又算老幾?他盛怒之下,就跑到街上就去扶清滅洋去了,抱著塊屠肉案子見著外國人就砸,僅在這塊木頭板子底下,也不知放翻了多少洋兵洋將。後來傳到我爹那輩兒,落在江西參加了工農紅軍,一直將它保留至今。在別人眼裡也許這木頭疙瘩不值什麼,但對我來說,它簡直就是我們家經歷中國近代革命史的見證,是個割捨不開的念想,每天擺在眼前早請示晚彙報,看不見它我就心裡發慌,連北在哪邊都找不著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倘若三日不見,著急上火那還都是輕的,我說這些話可沒有半句虛言,掉地上能摔八瓣,你要是不信,就找塊豆付來,我一腦袋撞出腦漿子來給你瞧瞧。」

羅大舌頭在旁聽得好笑,也趁機跟著起鬨抬價,躥叨趙老憋最少再拿三條高級香煙出來,才能將東西換走。

趙老憋聞言目瞪口呆,還以為是自己走眼了,他又盯著屠板納納地看了半晌,搖了搖頭表示不信,並且抖開麻袋讓那二人看看,裡邊已經沒有值錢的東西了:「不可能再給你們加碼了。」

司馬灰見事已至此,索性就把話挑明了:「咱是水賊碰上了鑽艙的,還使什麼狗刨兒啊?乾脆就誰都別糊弄誰了。你這套我們全懂,以前沒少見識過,說話也不用藏著掖著再兜圈子了。我們早就看出來你趙老憋是個憋寶的,否則哪有好端端的活人,會在自己脖子上掛串打狗餅。」

「打狗餅」這東西,是種葯餅子,可以用來驅趕貓狗。在早年間,農村死了人,停屍的時候,往往會給屍體頸中掛上這麼一串,以防餓狗啃壞了屍首,或是野貓爬過來讓死人乍了屍。憋寶的人常在深山老林或荒墳野地里出沒,為了驅避毒蛇和野獸,也都有攜帶「打狗餅」的習慣。

趙老憋也看出這司馬灰雖然不過十五六歲,卻是個鬼靈精,知道的事也多,輕易唬不住他,但絕沒料到這小子竟能窺破自己行藏,不禁暗自吃了一驚,佩服地說:「這位團頭好眼力,想不到現在這年月,還會有人知道咱憋寶的行當。」

事到如今,趙老憋也只好坦言相告,承認自己確實是憋寶的,今天也是撞大運,無意間在黑屋廢墟發現了這塊屠案,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廢功夫」。最後他告訴司馬灰和羅大海:「咱爺們兒當著真人不說假話,有啥說啥,你們這塊屠肉的舊木頭案子,確實是個罕見之物,但這天下雖大,除了俺趙老憋之外,卻再沒有第二個人還能識貨。今天時候不早了,咱們先就此別過,你們二人好好合計合計。既然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俺也就不能讓你們太吃虧,俺在城裡還藏著一件好東西,明天也帶過來。你們到時候要是認準了還不肯換,俺也就別無二話了,抬腿就走,走了就再也不回來了,有句老話咋個說的來著?『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到時候你們倆別後悔。」

司馬灰和羅大海點頭同意,二人目送趙老憋離開「黑屋」,便立刻回到棚內,舉著煤油燈,把這塊糟爛油膩的案板子擺在地上,顛過來倒過去看了半天,但他倆翻來覆去,也沒從中瞧出什麼子丑寅卯,滿肚子都是疑惑。當晚思前想後,徹夜難眠。

轉天一大早,趙老憋果然又尋上門來,這回在他的麻布口袋裡,多出了一件油光毛亮的皮袍子,皮毛黑中透紅,有幾分象是貂皮,卻更為輕薄。不過司馬灰和羅大海兩人別說貂皮了,長這麼大連貂毛也沒見過半根,便不懂裝懂地問趙老憋:「這是什麼皮子?溜光油滑的瞅著還真不錯,牛逼皮的?」

趙老憋頗為得意,有幾分賣弄地說:「俺這件皮袍子的來歷可是不凡。」隨即給二人講起了來歷,說是解放前他到長白山裡挖參,晚上就借宿在木把的木營子里。那木營子中養了一隻老貓,斑斕如虎,肥大憨健,更是靈動非凡,上樹能掏鳥窩,下樹能逮耗子。

趙老憋在林場子里住得久了,也就與它廝混熟了,常常給這老貓喂些吃食。可後來每天早上進山時,都會看到那隻貓趴在樹上,氣喘吁吁,顯得筋疲力盡,連貓尾巴都懶得動上一動,一連數日都是如此。

趙老憋心說這可怪了,憋寶的人眼賊,一看之下,料定此貓必是有所奇遇,就打定主意要看個究竟,於是暗中跟蹤觀察,發現只要天一擦黑,這隻老貓就去山神廟,從門縫裡鑽進去就躲在牆角的黑暗中,潛伏起來一動不動。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山神廟的房樑上便發出一陣響動,旋即有隻體大如犬的巨鼠,兩目閃爍如炬,自樑上而下,爬到神位跟前,將鼠尾伸進燈盞里,偷喝供奉在那裡的燈油,並且抱著牛油蠟燭亂啃,發出「嘁嘁嚓嚓」的聲音。

這時那老貓突然從角落裡躥出,與碩鼠相互激斗,但那巨鼠雖大不蠢,而且極其兇殘猛惡,絲毫不懼天敵,老貓雖然矯捷,卻也奈何它不得,兩個翻來覆去斗個不休,真是你死我活、各使神通,難分高下。

趙老憋借著月光窺得真切,才知此貓每晚必來與這巨鼠相爭,所以天亮後累得脫了力。他偷看這場宿敵之間的惡戰看得入了神,也跟著全身發緊,無意間碰倒了一扇破門板。

那巨鼠正自全神貫注的與老貓惡鬥,忽聽身後傳來異響,受著驚嚇,只不過稍稍一分神,便露出些許破綻,被老貓撲倒咬斷了喉管,頓時血如泉涌,將廟堂地上的石磚都染遍了,掙扎了好一陣子,終於翻出白眼,咽氣而亡,這正是「到頭分勝敗,畢竟有雌雄」。

趙老憋是博物識寶的行家,知道這巨鼠積年累月的吃油啃蠟,成了些氣候,道行畢竟不淺,便摸出刀子剝掉鼠皮,回去加些材料,做成了一件皮襖。到了寒冬臘月里,關外滴水成冰,但只要穿上這老鼠皮襖,哪怕是裡邊光著脊樑板兒,在三九嚴寒當中,額頭上也會熱得冒汗。只不過他對外人,從不肯說這是百年老鼠皮,而是稱其為『火龍駒』。」

趙老憋對司馬灰和羅大海說,別看現在酷暑炎熱,但等到秋風起,樹葉黃,天上大雁「嘎兒嘎兒」叫著往南飛的時候,你們仍住在黑屋破棚子里,可就難保不會受到陰冷潮濕之氣侵害,身上遲早要落下病根,到時必定離不開這俺這件「火龍駒皮襖」。

司馬灰心知這件皮襖已是趙老憋出的「底牌」了,反正憑自己的眼力和見識,根本看不出那舊木墩子是個什麼寶物,不如就換給此人罷了,當即答允下來。但他又對趙老憋說:「這樁生意跟你做了倒也無妨,可老師傅您得敞亮點,別讓我們吃糊塗虧,應該把這塊屠肉木案的來龍去脈,全都說清楚了,以及你究竟是如何發現此物有異,拿去了又有什麼用途?如果有一處講不清的,我司馬灰豁著把它當堂劈碎了燒火,也絕不肯讓你白撿這天大的便宜。」

趙老憋十分為難地說:「司馬團頭,你的理岔了,古話咋說的——『綉取鴛鴦憑君看,莫把金針渡與人』,咱們兩下交易,是以物換物,又不曾虧失了你半分一毫,咋能硬要套問俺的底細?」

司馬灰和羅大海雖然在社會上闖蕩了幾時,卻畢竟都是少年心性,好奇心重,凡事都要查個水落石出才算完,不打聽明白了,連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二人軟磨硬泡,死說活求,非逼著趙老憋交底不可,並且發了誓,事後絕不變卦反悔,也不會當叛徒出首告秘。

趙老憋碰上這兩位也只好自認倒霉了,不得不交出幾分實底:世間都說憋寶的蠻子眼尖,事實也確是如此,他昨天中午路過黑屋廢墟,一眼瞥過去,發覺有片棚戶不同尋常。

識寶的眼力是門功夫,更是經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