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美國情報界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戰 國會監督

過去數年發生的一些大事,尤其是在讓公眾對接受上百億美元納稅人款項的政府情報部門知情方面,令眾議院常設情報特別委員會和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及其局限性成為關注焦點。

在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參院特別委員會就有關入侵伊拉克決策的美國情報行動提出了一系列詳細報告。近來,對班加西、波士頓馬拉松爆炸等事件,以及上述委員會報告中對中央情報局引渡、拘押和審訊計畫的大量執行情況總結,兩院特別委員會都舉行了聽證會。兩委員會還以聲明和聽證會對斯諾登泄密事件做出了反應。結果是,兩委員會為公眾提供了有用的知識,讓他們來判斷情報界的某些行動是否明智和有效。

但總體來看,與早前兩院特別委員會相比較,目前國會的監督紀錄顯得乏善可陳。特別委員會當初是為應對指控中央情報局國內行動不當而設立的臨時機構。當時參議院丘奇委員會和眾議院派克委員會對情報界行動舉行了公眾調查聽證會,讓新信息進入了公眾視線。然而,兩委員會現在的成員更像是為情報界的行動進行蹩腳的辯護,而不是評審。例如,眾院情報特別委員會主席麥克·羅傑斯起初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提出斯諾登為俄羅斯情報部門工作,後來又稱斯諾登應被控以謀殺罪。羅傑斯還斷言,只要國家安全局當時不知情,其大規模信息搜集行動就沒有侵犯美國公民的隱私權。同樣,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主席也譴責了斯諾登,並就大規模信息搜集行動發表了虛假無力的看法。正如眾議員布希·霍爾特(新澤西州民主黨)和美國科學家聯盟政府機密項目主任斯蒂文·阿弗特古德就眾議院監督委員會所寫,「那就是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發怒的限度:讓它惱火的不是國家安全局濫權,而是濫用信息披露」。

在推進透明度和解密方面,兩院特別委員會的紀錄也不佳。在推動情報部門更加透明或更好響應《信息自由法案》請求,以及更主動披露信息方面,兩委員會似乎並不感興趣。它們對監督程序也不透明: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曾阻止一位前職員向新聞界談及監督程序。相反,它們起了加強保密的作用。它們更感興趣的是泄密調查以及通過立法讓封存數據遠離公眾變得更容易。(一個明顯例外是,1991年,在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推動下,國家偵察局存在的「事實」得以解密。儘管此事據今已有20載。)

特別委員會的條例使其實際上無法提醒公眾注意所出現的問題,不管這些問題是關係到某方案所用款項,還是可能威脅隱私權和公民自由。當第三枚「迷霧」型隱形衛星的耗資上升到大約100億美元時,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有關成員只能對一項「主要採購計畫」耗資巨大發出抱怨。即使政府行政機構對《愛國法案》第215條款的解釋以及隨之而來的大規模信息搜集方案令參議員羅恩·懷登(俄勒岡州民主黨)和馬克·烏達爾(康涅狄格州民主黨)感到困擾,他們也只能發出含糊的警告。其中之一出現在2011年8月參院特別情報委員會對《2012財政年度情報授權法案》的報告中。他們寫道,「白宮決定隱瞞美國政府對這項法律意義的官方解釋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只是在斯諾登泄密事件出現之後,政府的解釋才被披露出來,而且後果嚴重。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國會兩委員會中,只有極少成員發出含糊的抱怨。在效果上,它們更像是代表了另一層行政機構的看法,而不是保護其選民的公民自由、隱私權益和納稅款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