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情報分析 報告與分析

情報界還編寫多種各類研究報告,主要內容是對政策、經濟、軍事和社會等領域的分析研究成果。情報界的分析成品包括《情報界評估報告》(20至30頁篇幅,其內容是詳細分析重要國家安全問題的邏輯脈絡)和《情報界備忘錄研究》(評估當前階段或每日事件的單頁備忘錄)。

《情報界評估報告》自1998年起刊發,內容精粹包括:「外國生化武器對美國的威脅」(1998年7月);「伊拉克:尋求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製造能力」(2000年12月);「伊拉克政權更迭的地區影響」(2003年1月);「後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主要挑戰」(2003年1月);「全球水資源安全」(2012年2月)。《情報界備忘錄研究》的典型文章有「伊拉克:薩達姆的下一步動作」(1999年3月4日)和「尼日:近期未向伊拉克出售鈾礦石」(2003年8月5日)。

自1995年起,中央情報局與國防部情報局聯合編製了跨部門情報研究成品《情報備忘錄》,其報送的內容包括:「中國核試驗:與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時間競賽」(1994年10月5日);1995年10月19日中央情報央跨部門駐巴爾幹半島特別小組報送的題為「克羅埃西亞:托米斯拉夫·梅迪奇在大屠殺中的作用」,該資料由中央情報局、國防部情報局和中央司令部共同研究形成最終成果;中央情報局、國家圖像與繪圖局和國家安全局的分析人員合作完成了「伊拉克:『沙漠之狐行動』後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交付能力」。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2003年5月共同完成的一份材料,題為「基地組織策劃突破美國移民檢查」。

原子能聯合情報委員會編寫的成品有:「伊拉克的核武器項目:武器化能力建設」(1993年2月);「伊拉克核武器項目:重建工作的必備要素」(1994年9月);「伊拉克核武器項目重建:續報」(1997年10月);「伊拉克核武器項目重建:沙漠之狐行動後的情況」(1999年6月)。

2005年,對情報界分析成品的一次審查確認了四種類型的情報分析成品,包括:《情報評估》(IA,25頁篇幅,其主要內容是深入的研究成果,既有宏觀研究成果也有較為微觀的綜合研究成果)、《戰略透視系列》(SPS,關注重要戰略問題,經常打破分析情報的原則和領域,例如曾闡述歐盟穆斯林和中國全球戰略目標的問題)、《短篇連載》(SF,是內容短小、簡明的備忘錄式成品,一般篇幅較少,僅關注與當前形勢關係密切的一個主題)。《研究項目和論文》是除了前三種成品之外的第四類分析成品,這種形式一般用於新的分析研究領域,相關內容會作為首篇稿件收錄在前三種成品中。

中央情報局的成品有《情報評估》(IA)、《情報備忘錄》(IM)和《情報報告》(IN)。《情報評估》一般有5頁或稍長的篇幅,每頁有一項主要研究章節和可選附件。《情報備忘錄》一般有2頁或5頁,其內容是短篇概要,而《情報報告》的內容是為了回答決策者提出的問題而編寫的備忘錄。2000年以來,中央情報局的報告和研究成品包括:「哥倫比亞:北桑坦德省的可可產業發展迅速」(2000年8月17日);「阿富汗:國際怖主義的孵化器」(2001年3月27日);「抓捕本·拉登的財務指標」(2001年4月);「發現基地組織的捐資人和募資人」(2002年2月27日);「伊拉克和基地組織詮釋二者之間的模糊關係」(2002年6月21日);「伊拉克:提升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製造能力使威脅程度不斷加劇」(2002年8月1日);「伊拉克大量採購鋁管:重啟鈾濃縮項目的證據」(2002年9月);「薩達姆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間軸」(2002年10月);「蘇丹的基地組織,1992年至1996年:引向危險之路」(2003年3月10日);「參與『9·11事件』的阿富汗的主要訓練營:基地組織能否在轉移過程中訓練人員?」(2003年6月20日);「誤解的意圖:伊拉克對偽造欺詐照片核查的反應」(2005年1月5日);「利比亞:基地組織建立避難所」(2012年7月6日)。

《紅細胞特別備忘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近期編製的報告,由中央情報局的「紅細胞小組」負責此項工作。該小組可以使用「創造性」的方法激發思維,並提出可供選擇的觀點。2010年2月5日的一份報告題為「如果外國人將美國視為恐怖主義輸出國會怎樣?」,該文探討了美國出生的個人參加針對非美國目標的恐怖主義活動的問題。2010年3月完成的另一份紅細胞備忘錄,題為「阿富汗:維持西歐國家對北約行動的支持——為什麼已經不能無動於衷?」。

國防部情報局編製的研究成品是《國防部分析報告——恐怖主義系列》,主要內容是根據關塔那摩關被押囚犯供述編寫的參與恐怖主義活動的情況。2009年1月的報告記載,「國防部把531名囚犯移送至關塔那摩監獄,其中18人已經核實再次參加恐怖主義活動,另有43人涉嫌再次從事恐怖主義活動」。近期的報告涉及朝鮮核武器項目,重點探討了朝鮮是否具備了將核彈頭與彈道導彈相結合的能力。

國防部情報局所屬各個中心也編製各自領域的研究報告:導彈和太空情報、醫療健康情報和地下設施。導彈和太空情報中心的研究報告有:「埃及:反坦克導彈系統的存量和採購」(2013年9月23日)、「西北風導彈系統介紹」(2013年9月24日);「FN-6推進器」(2013年9月4日)、「薩姆-14防控導彈介紹」(2013年10月1日);「CH-LS-13激光武器系統簡介」(2013年10月7日);「薩姆-16導彈簡介」(2013年10月9日);「CSA-9遠程防空導彈系統」(2013年10月21日)。

多年來,國務院情報與研究局的分析研究成果有三類:《趨勢分析》《評估與研究》《政策評估》。這些研究關注近期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評估發展前景和未來6個月內的影響,分析後續政策的條件和結果,或者評估可供選擇的政策措施。這些不同的研究系列後被統一整合為《情報研究報告系列》,不過國務院情報與研究局仍然將不同內容分類標註為「評估」或「簡報」。1998年以來,國務院情報與研究局的成品包括:「本·拉登的聖戰:政治背景」(1998年8月28日);「阿富汗:塔利班的外部野心」(1998年10月28日);「冰島:摯友,與氣候和鯨魚無關」(2001年8月6日);「尼日:不可能向伊拉克出售鈾礦石」(2002年3月1日);「波蘭:面對秘密羈押中心的負面影響」。

美國能源部的情報成品有《能源部技術情報報告》,其典型內容有:「伊拉克:大力採購鋁管」(2001年4月11日);「伊拉克氣態離心機項目:是否為重啟核項目?」(2001年8月17日);「伊拉克:再次尋求採購鋁管」(2001年12月);「伊拉克:氣態離心機項目詳述」(2002年11月8日)。Z部門編寫的情報成品有「印度研發先進核武器的挑戰」(1998年11月)和「巴基斯坦研究先進核武器的挑戰」(1999年5月)。

軍事情報機構也編製本部門的研究報告,或者按照國防部情報局布置完成的內容編入國防部情報成品項目。國土情報中心(NGIC)關注伊拉克的情報成品有:「伊拉克:專用鋁管存在欺詐」(2002年11月25);「伊拉克:當前的化學武器實戰能力」(2001年10月23日);「複雜的環境:第一次費盧傑戰役」(2004年4月)。另外,還有《國土情報中心評估》的形式,其內容有:「中國:關於電磁脈衝和高能微波雷達系統的生物作用效果的研究」(2005年8月17日);「外國本土軍事力量的訓練評估:中國廣州軍區——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2005年9月12日);「中國:武直-10型攻擊直升機項目——2007年最新介紹」(2008年5月21日)。

海軍情報辦公室編寫過以下成品:「中國的空基遙感項目和地面轉化能力」(1994年9月);「世界範圍內對美國海軍及陸戰隊的威脅因素(第二版):國別研究——中國」(1993年12月);「中國961台灣海峽軍演:1996年3月8日至25日」(1996年5月)。1995年,該機構還編寫了特別情報研究,包括:「阿爾及利亞」;「防空力量:伊拉克對海軍的威脅——95」;「古巴機降行動、訓練與戰術」;「戰爭生存能力——伊朗」。近幾年,海軍情報辦公室還編寫了多份長篇非保密研究報告,包括:「中國海軍2007:人民解放軍海軍——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海軍」(2009年8月);「伊朗海軍力量:從游擊戰爭到現代海軍戰略」(2009年秋季)。

國家航空航天情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