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公開資源、現場挖掘搜索和外國軍備採購 外國軍備獲取

未使用或已使用的外國物資(如武器系統、通訊設備、其他軍事信號設備)都是有價值的情報。在很多案例中,有關小型軍備系統的情報無法通過衛星圖像或信號情報方式獲取。無論如何,獲得實物也會在已經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信息。對獲取的實物、材料物資、軍事科技原件功能進行分析,能夠幫助科技人員判斷目標系統整體的能力水平,也能夠判斷實際進展情況。相關信息可以幫助美國方面改進系統並制定應對措施。

根據陸軍制度381-26的定義,獲取外國材料包括:

●支持軍隊和材料研發的科技情報成品;

●對外國技術、設計圖紙、竊取美國技術成果為目的的科技發展;

●通過提供對手系統的情報評估美國系統的能力水平,以支持美國系統的研發和測試;

●為仿製外國系統而設計的方式方法。

獲取材料的成果可以小至設備的小零件,大至導彈、坦克。因此,軍事醫療情報中心(前身是國家醫療情報中心)1993年撰寫的一份報告詳細說明了其獲取外國材料的成果,包括外國製藥產品和醫療設備。該報告稱,在所獲材料的基礎上,能夠分析出外國醫療產業的整體情況,掌握應對化學武器的解毒劑和治療方法,研發毒物探測技術和解毒藥劑,了解外國應對化學武器戰的能力,分析外國生物戰能力,了解美國醫療系統的不足。

冷戰期間,中央情報局獲取的最重要的地面軍事裝備是蘇聯的T-72式坦克。1981年,軍事情報支持行動中一次代號為「巨鷹」(Grand Fal)的行動試圖從伊拉克獲取一輛T-72和其他裝備(比如米格-25),代價是一具美國175毫米加農炮。最終,伊拉克官方同意了這次交易。198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還嘗試從羅馬尼亞獲取T-72,但是最終失敗。另一次不成功的嘗試是在1986年10月,美方承諾向伊朗方面提供美製機關槍,用以從伊郞交換從伊拉克繳獲的一輛T-72坦克。但是,到了1987年3月,中央情報局已經獲得了多輛T-72。

20世紀60年代,中央情報局在印度尼西亞實施代號為「HA/BRINK」的行動。在此次行動的一個階段中,中央情報局的若干名間諜進入了儲存蘇制薩姆-2型導彈的倉庫,從一具導彈上拆下了導彈制導系統,並且把這個部件帶走了。此次行動的成果幫助美國空軍在B-52s上裝備了具有反制能力的部件。在另一個案例中,從羅馬尼亞這個有名無實的蘇聯盟國處獲得了蘇聯設備。在齊奧塞斯庫政權的最後十年里,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齊奧塞斯庫的兄弟(時任國防部副部長)購買了很多先進的蘇聯軍事技術。從羅馬尼亞獲得的設備有最新型的Shikla高炮防空系統、經羅馬尼亞軍方改進的移動火箭發射裝置、用於多款防控武器識別目標和引導攻擊的雷達系統。

20世紀80年代,中央情報局從巴基斯坦和查德獲取了多架先進的蘇聯軍用武裝直升機,尤其是米-24武裝直升機。獲得這些直升機是因為一名蘇聯飛行員在阿富汗和查德與利比亞發生邊界戰爭期間叛逃。獲得直升機之後,美國方面研發了用響尾蛇地對空導彈攻擊米-24防禦系統的方法。1983年,助理副國防部長拒絕批准以100架休斯直升機為交換條件從伊拉克交換一架米-24直升機。他堅信,伊拉克中間人的背景說明「這筆交易將令美國政府十分難堪」。

美國方面還參與了多項回收任務,既有陸地上的,也有海上的。20世紀60年代,「月塵」(MOON DUST)項目,重點是「就收集任何國家產生的太空碎片(如火箭發射殘骸)的情報信息,在國家層面進行協調」。在確認可以觀測或實施回收後,團隊成員分別執行監視任務和制定回收行動方案。20世紀70年代,美國方面從一架在日本海墜毀的蘇聯飛機上回收了一枚核武器,1971年,海軍從一艘沉沒漁船上回收了電子竊聽設備,1972年的一次美英聯合行動從當年早些時候墜毀在北海的一架飛機上回收了一套電子傳動裝置。1975年,「AZORIAN」項目中,中央情報局回收了一艘在夏威夷西北沉沒的海狼-2型潛艇的部分船體。

「SAND DOLLAR」多次重複回收墜落在太平洋的蘇聯試驗彈頭。按照國際協議,蘇聯方面必須說明相關試驗可能影響的地區。在美國水下探測系統(如聲吶監聽系統)的幫助下,美國雷達跟蹤了這些彈頭,準確判斷其影響的地區。在試驗完成後,民用鑽井船被派遣至太平洋試驗地區回收不能自毀的火箭前錐體。電腦系統配合美國衛星引導船隻進入預定位置,同時用聲吶和磁力計監視目標。空軍外國技術部的科研人員分析這些回收的火箭前錐體的設計和構造。

1983年,在「BRIGHT STAR」行動期間,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第513軍事情報小組人員能夠監測評估蘇聯和其他國家遺留在索馬利亞的通訊設備。相關人員檢測並修復了81台蘇聯和其他國家的通訊設備。

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並沒有降低對獲取蘇制、俄制武器系統的重視程度。除了提供關於當前俄羅斯武器系統創新方面的情報外,相關行動還能夠防止未來發生衝突。更重要的是,蘇制、俄制武器很大程度上是其他國家軍事裝備的基礎,而且俄羅斯不斷出售先進武器裝備。例如,1990年,蘇聯出口了多種高科技戰鬥機(蘇-7、蘇-24、米格-21、米格-23、米格-29、米-17、米-24)。1998年,伊拉克、利比亞、朝鮮、敘利亞空軍的大部分戰機都是蘇制飛機。

1991年3月,美國從伊拉克賈立巴(Jalibah)空軍基地回收了Fulcrum-A型米格-29的機頭部分。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的分析員從該部件中拆解了「前衛-I」型雷達和Fulcrum的搜索追蹤系統(一套熱追蹤設備),兩個部件都非常值得研究。1991年4月,陸軍從德國獲取了T-55和T-72型坦克,多種信號通訊設備、小型戰場武器、自動步槍和迫擊炮,這些都是東德軍隊遺留的武器。1992年末,報道稱中央情報局參與了一項從蘇聯前加盟共和國購買先進技術的項目。1992年,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獲取了一架Flogger型米格-23戰鬥機,這架戰鬥機最初由俄羅斯出售給一家芬蘭公司,後經這家芬蘭公司出售給一名美國公民。但是這架飛機被美國酒精煙草火器管理局扣押,理由是購買者非法攜帶飛機上的23毫米機炮入境。目前,這架飛機在該中心的外國物資倉庫中保存了五年多。

1997年10月,美國與摩爾多瓦共和國簽署了購買21架米格-29核打擊戰鬥機的協議,協議標的包括:1架Fulcrum-B型教練機、6架Fulcrum-A型、14架改進型Fulcrum-C。此份協議的目的是阻止這些裝備出售給伊朗,但是最終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極為成功的情報成果」,因為這是美國第一次成功獲取米格-29戰鬥機。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將米格-29稱為「當今世界最具威脅的戰鬥機」。這批飛機被拆解後運往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位於萊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總部,交由相關專家「研究這批飛機的戰鬥性能和不足」。據稱,其核引線系統以及核防護部分都是分析人員研究的重點,因為美國方面獲得的其他型號飛機都不能用來運輸核武器。

1999年,國防部通過實施代號為「Bail」的項目,購買了數架蘇-27噴氣發動機用於測試和情報目的。當時,中國在台灣海峽部署了數百架蘇-27戰鬥機。除了戰鬥機,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也都裝備了蘇制坦克和地對空導彈。蘇制地空導彈在敘利亞、利比亞、伊朗、古巴以及朝鮮的裝備中佔有很大比例。

俄羅斯也對外出口其最先進的地空導彈系統,S-300 PMU型(美國稱其為S-10 GRUMBLE)和S-300V(SA-12A/B GLADIATIANT)。不出預料,美國成功獲取了這兩種系統。在代號為「柳樹沙」(Willow Sand)的項目中,美國還通過東歐國家政府獲取了31套飛毛腿B導彈和4輛MAZ543型運輸豎立發射車。這些導彈都已經用於試驗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也是國防部情報局導彈與太空情報中心的情報獲取目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