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家情報機構 特殊手段搜集局

特殊手段搜集局(Special Colle Service)不屬於構成美國情報界的17個情報機構之一,因為它是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的聯合行動部門。但該局在馬里蘭州的貝爾茨維爾郊外確實有佔地300英畝的總部綜合辦公大樓,觸角遍布世界(第八章討論)。特殊手段搜集局的存在並非秘密,其詳細的全部行動任務,正如總部門口的牌上寫的,「通信安全支持小組」(unication Security Supproup)。

1976年初,中央情報局有兩個部門實際參與信號情報行動:一個是科技處的電子情報處,另一個是行動處的D部門。後者最初建立時是作為通信情報單位分給中央情報局的,之後職能擴展,包括開展針對外國密碼人員的工作和對使館進行截聽行動,目的是為中央情報局的專案特工及他們的秘密行動提供幫助與支持。到了1977年,電子情報處和D部門合併組成信號情報行動辦公室。當時,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辦公室主任查理·斯諾德格拉斯(Charlie Snodgrass)——據研究國家安全局歷史的學者托馬斯·約翰遜(Thomas Johnson)說,此人「似乎在內心對中央情報局懷有不信任感」——展開了一項調研,重點是美國開展的信號情報活動。他得出的結論是,重疊過多,協調不足,權責不清。長期以來,中央情報局對國家安全局局長的指令置若罔聞,而顯然,國家安全局局長才是所有的信號情報活動的負責人。迫於這項調研和國會壓力,中央情報局不得不承認國家安全局負責信號情報活動的權威性。雙方之間的一份合作備忘記錄——或者按照約翰遜的說法叫「和平條約」——包括了聯絡、日常搜集活動和一系列其他相關事務。中央情報局還同意將其在使館的截聽行動與國家安全局的截聽行動(截聽的目的是向國家和軍事決策者們提供情報支持)合二為一。

合併行動的細節是由國家安全局局長和中央情報局的信號情報行動辦公室負責人共同制定出來。他們同意,最初由中央情報局的一名官員負責這一聯合行動機構——被稱為「特殊手段搜集局」,任期兩年。特殊手段搜集局副局長由國家安全局選定,而當中央情報局官員任滿期限後,由國家安全局的派出的官員擔任特殊手段搜集局局長一職。該局局長一職由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官員輪流擔任,副局長接替局長。

2002年泄露的一份文件,描述了特殊手段搜集局捲入在美國政府駐外機構內部進行「秘密的信號情報搜集活動,尤其是美國駐外使領館」,並聲稱「國家安全局與中央情報局合作,組建特殊手段搜集局,其中,國家安全局僱員以外交官身份為掩護從事信號情報搜集活動」。同一份文件還稱,「特殊手段搜集站提供了大量有關領導人的通信聯絡的適時情報信息,絕大多數是依靠設在某國家首都的設備獲得」。

到1983年底,美國三分之一的駐外使館中設有特殊手段搜集部門。1988年,此類站點達到88個;到2002年,該數字縮減至65個,其中的原因被這樣一個事實解釋為「特殊手段搜集局一直根據生產能力建立和關閉工作站點」。特殊手段搜集局的團隊,一般可能由兩人或三人組成,創造了非凡的情報價值,特別是使館建在高地;或靠近外交部、國防部或首都的其他重要機構。2010年,特殊手段搜集局共96個站點,分為五大類別:人員配備(74個)、遠程無人配備(14個)、休眠狀態(3個)、研究建立(3個)和技術支持活動(2項)。

根據其他幾份材料,特殊搜集手段局的人員還參與了在無法表述的位置安裝天線的活動,以及從事「黑袋行動」(Black-bag job)(美國情報界專用名詞,特指進行非法的秘密搜查行動。——譯者),因為「……直接闖入一座大樓,安裝一個隱蔽的微型麥克風,於是就能夠在加密之前獲得信息,獲得錄音,有時這相當容易」。圖2.6是特殊手段搜集局組織架構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