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茶之茶】

人們習慣把當茶飲用的都稱為「茶」。市場上非茶之茶甚多,均不屬於茶葉的範疇,但它卻以保健茶或藥用茶的形態出現。例如羅布麻茶、人參茶、杜仲茶——。這些「茶」與真正的Camellia Sinensis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種屬,可以說沒有一點親緣關係。它們雖不是茶,但又不能稱為假茶,其真正的含義是把這些植物葉或莖葉加工成乾樣後當茶泡飲。因此,這些非茶製品在廣義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員」。

它們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有保健作用的,故稱為「保健茶,」也叫藥茶,是以某些植物莖葉或花作主體,再與少量的茶葉或其他食物作調料配製而成,例如絞股蘭茶;另一類是當零食的消閒用的「點心茶,」例如青豆茶、鍋巴茶等。現對這些似茶非茶的製作方法與飲用,作一簡要的介紹。

《絞股藍茶》

絞股藍又名烏七葉膽,為葫蘆科絞股藍屬值物。它在世界上已被鑒別的有十三種之多,中國有十一種。生長在田間的絞股藍與烏斂梅(葡萄科),在植物形態上很相似。鮮絞股藍是多年生草質籐本植物,莖細長,有一至三米,橫斷面呈五角形或多邊形,卷鬚生於葉腋,葉色墨綠,復葉,橢圓形小葉五至七瓣,有小葉柄,葉片皺縮,易破碎,邊緣有鋸齒,圓錐花序,長八至二十厘米,果球狀小花,直徑五至六厘米,成熟後黑色,稍帶清香、微苦。

在民間,將絞股藍用於治療咳嗽、痰喘、慢性氣管炎、傳染性肝炎等疾病。一九七四年以來,日本學者從該植物中分離出五十多種皂苷,其中四種與人參皂苷結構完全相同,十一種完全相似。我國從一九八四年開始對絞股藍的分佈、資源進行調查、開發等工作。國內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絞股藍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繁殖、搞疲研勞、保肝、抗胃潰瘍、調節脂質代謝等藥理作用。

在每年五至八月這段時間內是收割期,將莖葉一起割下後,如有帶泥土的,應洗淨晾乾,再用鍘刀切成五厘米左右段狀莖葉,按製烘青綠茶方法加工,經殺青、揉捻、解塊、烘乾或炒乾,即成為絞股藍茶的初製品,再精製整形,包製成袋泡茶形式。有的絞股藍茶中拼入二十%左右的茉莉花茶,使其香味更加協調柔和。

它的茶莖葉中可能不含多酚氧化酶,所以不易發酵後製成紅茶型的絞股藍茶。

綠茶型的絞股藍天茶,帶有芬芳的清香,滋味和淡微苦,回味甘醇,湯色淡黃清澈。它素有南方人參之稱,故有的產名為「南參茶」。據有關資料報導,絞股藍茶確實具有滋補、安神的作用,對某些慢性病菌有輔助療效,常服用無副用,也不會成癮,是值得推薦的保健飲料。

《杜仲茶》

杜仲主產於陝西、貴州等省,近年來浙江也有引種。它是多年生喬木,從開車種到剝取杜仲皮一般需十年,採收皮時,先把樹砍倒再剝皮,樹的基部又發出新芽,經培育後成為新株。

杜仲皮和葉的主要成分,經分析含有相同的物質,葉的水浸出物約占干物總量的四十%,相當於茶葉的水浸出物總量,它含有綠原酸、桃葉珊瑚屬、松指醇二葡萄糖苷、維生素C等成分。

杜仲鮮葉呈綠色,葉子經揉捻後再放置數小時,色澤由綠逐浙變為豬肝色,證明它含水量有酚類物質。按綠茶製法,干葉呈綠色;按紅茶做法,形成紅茶色澤,證明內含有多酚氧化酶。因此,杜仲葉可製成「紅茶型」和「綠茶型」杜仲型。

經中外醫藥學家的研究,杜仲葉與皮具有同等的保健成分。據有關臨床試驗,杜仲茶具延緩衰老、健身、減肥的作用,對肝腎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腰膝酸痛、陽痿、尿頻等症有一定的療效。故被中外醫學界視為名貴的「滋補」中藥。

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調查,採摘杜仲葉最好在六月上旬至十月中旬,延至霜降後採摘,葉太老,有效成分下降,幾乎失去藥理作用。但過早採摘會影響杜仲樹的生長。比較合理的採摘方法是:留頂葉,不採底層老葉,採中段落葉。如果採葉不剝皮的杜仲樹,也可像無桿桑一樣載培,使它多生側枝,多長葉,分批多次採收嫩葉。

杜仲秋鮮葉比茶鮮葉硬而大,呈卵圓形,十五乘十厘米左右,梗較長,除幼葉外,不易做成具有茶葉樣的條索。

按紅茶製法,工藝可分為:

萎凋:杜仲葉含水率七十至八十%,一般成熟葉含水量七十五%(與茶葉接近)。萎凋程度宜輕,才可多製得「片形茶;」凋謝重,「末茶多」。萎凋攤放過程,應保持葉堆不發熱,防止變腐爛。

揉捻:用一般的傳統揉捻機揉二十分鐘,使葉破碎,但由於杜仲膠的絲狀連接,往往呈串狀。

揉切:用轉子機切碎,方法與製紅碎茶的揉切相同。

發酵:杜仲葉的發酵進程很慢,發酵時間需六十八小時,葉色由深綠變為豬肝色,香氣由青草氣轉為「紅茶」發酵葉香,並帶有熟蘋果香為適度。

烘乾:與茶葉烘乾類同。

按綠茶製法,只需將萎凋謝工序改為殺青,再省去發酵工序即可,其中揉捻、揉切、烘乾與「紅茶」製法相同。

干杜仲葉回潮製法:干杜仲葉含水率約七%,應在一百公斤干葉中加入一百四十公斤清水,使它達到含水率為六十%。已吸水回潮的杜仲葉南需進行渥堆,使葉色由綠變暗褐,香味由粗青變純和,這個過程實際是酚類物質進行氧化,香氣成分重新進行組合。當堆溫上升到四十八度攝氏時,必須及時翻堆降溫,否則會產生「熟老菱氣」,影響品質。渥堆過程,堆面變化慢,堆心變化快,進行翻堆使葉化均勻是十分重要的。渥堆後,必須歙葉色由綠專為褐,香氣趨純,才為合遷的渥堆時間。

揉捻、揉切、烘乾、精製等工序與「紅茶型」製法同。

單純用杜仲葉製成的杜仲茶,香味往往帶青澀,部分消費者難於接受。為了調整其滋味。以純杜仲茶中加入三十%左右的茉莉花茶或中上檔的烏龍花,可改善滋味的適口性。目前,貴州、陝西生產的杜仲茶,均按不同比率拼入茉莉花茶。這樣,香味較協調,可成為茶客和非茶客都願品飲的一種天然保健飲料。

《松針米茶》

色澤綠翠、氣味芬芳松針也可做「茶」。松針含蒎烯、乙酴龍腦酯、胡蘿蔔素B1、b2、C和k較豐富,磷、鐵、鈣等無機鹽也不少。長服松針米花,可增加人體鈣,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風濕疼痛、牙痛有明顯療效。松針米茶是一味良好的保健飲料,日本人很愛飲用。

松針米茶的製作方法較簡單,可按如下順序製作:

鮮松針葉經切斷、揉捻、水浸、糖漬、炒乾再加炒米即成松針米茶。

採取當年的紅松針(葉),經適當攤放散熱後,用鍘刀把松針切成一至二厘米長,再放在揉捻機揉二十分鐘左右取出,投入木桶內,按一公斤松針加二。五公斤水浸泡一晝夜後,棄浸液,再用清水漂洗,使松脂質盡量去除,減輕澀味。經漂淨的松針用稀糖水漬泡十小時後撈出、瀝乾,投入瓶式機內滾炒至足火香,也可在鍋內炒乾,即成為松針茶。

另用糯米或粳米淘淨瀝乾後,放在鍋內炒至足火香,製成炒米。將炒米與松針茶拼和。拼配比率在每百克松針茶中加入六十七克炒米,即成為香氣濃郁、滋味爽口的松針米茶。

《羅布麻茶》

羅布麻茶又名茶葉花、野麻、紅麻等。產於內蒙甘肅、陝西、江蘇等鹽鹹地。它屬夾竹桃科的草本植物,其莖皮纖維很長,是優質麻類紡織原料,在夏初採其嫩葉按製茶方法,可製成羅布麻茶。

羅布麻含芸香苷、兒茶素、氨基酸等成分,對高血壓頭暈,頭痛,具有療效。高血壓患者飲用羅布麻茶,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目前,醫藥部門經銷的羅布麻茶,有散裝、片劑主復方片劑等規格。作藥用的羅布麻茶,大多是用較粗曬乾而成,味較差,青澀味較重。要改善羅布麻茶的滋味,應採其嫩葉,按製綠茶方法,通過殺青,揉捻、炒老的鮮葉(烘)工藝製作,這樣香味較好。羅布麻茶葉含有少量的酚類物質,但缺少多酚氧化酶,故不易「發酵」,也難於製成「紅茶型」的羅布麻茶。泡飲羅布麻茶時,應加入少量的糖和桔皮,可大大改善香味及可口程度。

《人參茶》

人參茶是用人工載培的人參鮮葉,按製綠茶的方法,經過殺青、揉捻、烘乾等工序製而成的烘青型保健茶。

人參屬五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內質奶黃,掌狀復葉,根和葉都含有多種人參皂苷,具有抗疲勞、鎮靜,壯陽等作用。

人參茶非常適合於中老年人飲用,是價廉物美的一種保健飲料。其香味與生曬參很相似。初入口微帶苦,爾後回味甘醇。初飲人參茶,如口味嫌其不合,泡飲時加入少量蜜糖,能調節和滋味的可口程度。

《菊花茶》

菊花為縮根草木植物,每年霜降後,花謝、地上部枯萎;地下部待翌年開春又發新芽。菊花品種很多,用於當茶泡飲的菊花,叫「杭白菊」,產於浙江桐鄉縣與湖州市。

杭白菊具有健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