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太監

宦官就是閹人,俗稱太監,又叫老公。依據典籍的記載,自從秦漢時期有了腐刑,宮廷中就由閹人擔任雜役啦。《說文》說:「宮中奄,昏閉門者。」按宦官謂之奄,主宮中閉門之役,所以叫閹人。由唐宋到明朝,一直叫宦官,永樂初年,民間因為敬畏宦官才尊稱為太監。嗣後出了王振、劉瑾、魏忠賢一班權宦,不但竊柄弄權,而且左右朝政,太監的權勢,在明朝算是到了登峰造極了。

至於清朝的安得海、崔玉貴、李蓮英、小德張、梳頭劉等人,因為去古未遠,大家對於這些閹割畸形人,對他們心理上、生理上覺得必定有不可思議的奇妙變化,可是正史上又都約而不詳。於是稗官野史,私人札記,捕風捉影,俯張為幻,把清朝一些太監也形容成權侵朝野,不可一世的巨奸。其實清朝那些有頭有臉的太監,仗著上人見喜狐假虎威,弄點錢花,那是一點兒也不假,談到干預國家大政,甭說他們不敢,就是打算從中弄鬼,以慈禧的辨析芒毫,也不容那群太監插手其間呀。

太監去勢,俗稱淨身,他們自己叫出家。出家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自幼出家,一種是半路出家;一般說來自幼出家的多,半路出家的少。

在清朝河北省武清河間一帶都是太監的產地。自幼出家的,年齡都在十歲左右,頂多不超過二十歲,而且一律要出於自願。貧苦人家,為了生活困難,無路可走,於是就希望自己子弟淨身進宮。如果能幸邀聖眷,受到榮寵,這孤注一擲,就可以換來畢生的安富尊榮。所謂一人得道,九祖升天啦。

半路出家的,大概都是游手好閒不務正業的無賴子,殺人越貨被官廳逼得走投無路時,就設法找鄉親中在宮裡當差,有點權勢的老太監拜門投師,甘願閹割,進宮當差以了殘生。

有的性情暴躁,案子逼得太緊,來不及按部就班介拜投師,咬緊牙根引刀一割,先做了斷的。好在武清河間告老還鄉的老太監不少,一聽說有人自宮(他們稱自宮為大喜),家裡有的是從大內帶回的宮廷秘方良藥,救人要緊,立刻給自宮人上藥止血,安上藥捻子,只要不招風,尿道不幽閉,就可以保住小命啦。

半年之後,體氣康復。然後再由介紹人攜帶進京正式投師,經過三勘一驗手續,就能充任學習太監了。所謂三勘是由內務府一勘,南三所二勘,敬事房三勘,最後一關還得由刀兒匠驗明無訛,具結呈報,到此算是全部通過,才有資格進宮當差。

刀兒匠就是主持閹割的師傅,雖然歸內務府管轄,可是宮裡大小太監對他們都特別恭維客氣,管他們尊稱古拉。刀兒匠是口傳心授的師徒制,要經過三年的隨習。等到心領神會,師傅才肯授刀,正式操作。到了學滿五年才算出師。滿師後給師傅效力五年,就可以承襲古拉職位。老古拉有了傳人,就可以告退出宮廷,安享晚年啦。

打算自動出家,最小只有七八歲,那時候天真未鑿,多半是家裡人貪圖富貴,慫恿他當太監的。最大的也不過十七八歲,沒有超過二十歲的。這些半大小子想當太監,百分之百都是出於自願,很少是聽了別人攛掇,去當太監的。

打算自動出家,不管七八歲或是十來歲,都是由家人親友介紹攜帶來北京。首先要投奔有頭有臉的太監,經他認可之後,結為親家,叫作認親。隨即把人帶進大內南三所住下仔細察看,同時就有勸善太監來說教了。

首先闡說,當了太監之後,儘管可以衣食無憂,邀天子之幸,能夠大紅大紫安富尊榮。可是淨身的剎那,生死間不容髮,等於孤注一擲不說,此後永遠斷絕男女之私,這種犧牲未免太大。到了後來雖發達,可是,此恨綿綿,成了終身憾事,沒法兒補救啦。這類話用不同語氣,不同方式,掰開揉碎地反覆勸說,真有經過三四個月勸解,心一活動知難而退的,太監們好像有一筆公款,從這筆款項提出若干銀子遣送回籍。這種錢還有個名堂叫助善費,不過這類人究係少數。

凡是意志堅決,屢勸無效的人,最後還要請古拉再徹底勸一次。

如果真是一心想出家堅定不移,這時候刀兒匠會同乾清門侍衛人等,護送他出宮,到刀兒匠住所調息,如果沒有侍衛護送此人,是重大刑案追緝的要犯,一出宮禁官廳捕快可能就要動手拿人啦。準備出家淨身的人,除了每天增加飲食的營養外,還要吃些益中補氣藥品,讓體氣充沛耐勞,施行手術時可以減少痛苦,手術後早日康復。等身體日趨健壯,開始逐步管制流質的飲食。最後甚至於湯類茶水完全禁絕,只能吃點乾糧,因為手術之後,最怕小便頻仍,延緩了癒合的時間。

接受手術是在一間密不通風的暗室,閹割之前,人躺在床上,手腳都要緊緊地綁在床柱上。然後在生殖器周圍塗上麻藥,用絲繩兜全縛好,絲繩繞到房樑一個轆轤上,由經驗老練的古拉,用犀利的圭刀(藥鋪專用的一種小刀)閃電似的齊根一割,手法好的既乾淨又俐落,所有外在器官,立刻脫體。旁邊助手也要快速配合,把離體殘具用轆轤吊開,以乳香末藥一類防腐劑摻拌,立刻擱在預先準備的小瓷罈裡,外面套上一隻楠木匣,匣子上寫明出家人的姓名、籍貫、年齡、淨身時日、哪位古拉操刀、引禮太監是誰,然後把這木匣送往所謂「懷安堂」列冊編號存放。

至於受閹割的人,雖然事先上過麻藥,可是當年的麻藥,效力太差,一刀之下,自然是痛徹心脾,立刻昏厥。等人甦醒,已經局部止血消毒,通上藥捻,敷上止痛生肌的藥麵兒,初步手續算是完成。

受閹割的人移往溫室,要住滿一百天,即可復元。在最初的幾天,傷口痛又不準進飲食,當然痛苦不堪。大約過五六天,古拉就來啟捻子了,他把插入傷口的藥捻子起出,如果立即放小便,那才算功德圓滿撿回一條小命,否則尿道幽閉,十之八九,難以活命。據說閹割太監,每年只舉行一次,從七月初一開始,每天不過三至五人,到了七月三十晚上一燒地藏王菩薩夜香,就要截止;再有人想當太監的話,只有明年再說啦。

清朝自入關定鼎,最初一些太監也想沿襲前明司禮太監秉筆太監的歪風舊例,事無大小,准許太監上摺言事。當順治登基大典,第一次頒詔,賜筵廷臣,就有內監,隨班叩拜。那時有位給事中郝傑參奏了一本。隨即有了上諭:「自古刑餘宦寺,僅供灑掃使令,嗣後嚴禁具奏言事,朝賀大典,內監更不得入班行禮。」所以有清一代的太監,無論上邊如何寵信,也沒敢專摺奏事的。

可是有一例外,就是太監臨終,准其具摺申請復禮歸葬。這類摺子向例皇上批,一律送請皇后裁示,究竟是何時何人立下的規矩,因為年代久遠,也就無從究詰了。復體獲准,就由死者家屬憑批向懷安堂領回,連同木匣,一齊附葬。北平故老傳說,如果死去的太監,沒能以殘具附葬,來生必定是一個乾綱不振的雌男子,不會生男育女的。這種鬼話也只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了。

在故宮中左門箭亭南邊,有一座極不起眼兒的三間小屋,圍在一個小小院落裡,太監們稱之為懷安堂,既無匾額,又沒標誌,那就是太監們收藏殘體的所在。堂屋正中設著兩座牌位,後大前小,後座供的是大勢至尊王菩薩,前座供的是史晨大師。究竟史晨大師是何方神聖,管香火的老太監,只說是祖師爺,也問不出所以然來。四周牆壁,都嵌有木雕長方小格,整齊劃一,有如台灣各寺院供養的長生祿位牌的格局,一燈如豆,光線晦暗陰森難耐,誰也不願在屋裡多事瀏覽。

民國二十三年春天,筆者陪著幾位南方朋友去逛故宮,出了中左門居然無意中摸到了所謂懷安堂,院裡樹影蕭蕭,驚鴉磔磔,令人不禁有蕭瑟之感,同時也想到幾千年的刑餘閹宦,算是隨著君主皇權也一同埋葬了。

自從來台之後,在屏東偶然間發現兩個有異常人的老人,雖然身軀偉岸,可是唇口不榮,毫無鬍鬚,滿臉皺紋,跟老太婆一樣,聲音笑貌,完全女性化。當時斷定他們可能是兩個太監,後來經由榮家主人嶽峙兄證實,他們果然是以榮民身份,在榮家就養的。

在民國十一二年上海猶太富商哈同跟他夫人羅迦陵花甲雙慶,到北平避壽,忽發奇想,在北平徵集了十幾名內廷或各王府的太監,帶回上海愛儷園擔任飲宴、灑掃、蒔花、養魚的工作,這兩個太監就是愛儷園易主,輾轉隨軍來台僅存的兩個古董人物了。

關於太監的傳說非常之多,俗有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傳說,說是恐怕手術不佳,沒能除根,所以每隔三年必須察驗一次,看看是否有凸肉長出,長則再割。《靈樞五音.五味篇》記載著:「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宗筋既去,豈有再生肉芽之理。至於太監娶妻,不但明朝黃瑜著的《雙槐歲鈔》「標人妻」一條記載「宣德中賜太監陳蕪兩夫人」,太監有夫人,不但足正大光明,出諸皇帝賞賜,而且一賞就是兩位。

以筆者所知太監娶婦,倒是確有其事,當年在北平舍下緊鄰小門趙家(後改華興公寓),就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告老太監,不但娶有太監大奶奶,還有若干誼子、誼女、丫環、廚子一大群。太監大奶奶有時站在門口跟舍下女僕閒聊天。據說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