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宮廷女子生活

不管是內地唱鼓兒詞的,還是台灣講古的,一提到歷代帝王后宮,總是離不開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的說法。唐宋元明因為去古已遠,後宮情形,無法詳知。可是依據清代史籍,以及私人札記,從順治開國以迄宣統遜位,好像還沒有哪位皇帝有那麼多妃嬪的呢。

清代後嬪——由皇后、貴妃、妃、嬪、貴人、淑人、答應、常在共分八等。

宮裡伺候後嬪的嬤嬤——分管事嬤嬤、細做嬤嬤、粗做嬤嬤,另外一種就是後嬪家看媽、奶媽,隨身使用出嫁女婢等人。

照民間習俗小姐出嫁,有錢人家都有隨身侍婢、貼心女傭一同陪嫁。可是宮廷之中,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大婚時候也不準有丹臣家(后妃家稱丹臣)女傭侍婢陪嫁進宮的。后妃入宮之後,原在家中使用幹練的女傭,可以傳喚進宮侍候。經過內廷管事嬤嬤暗地考查,性行端正、沉靜寡言、無不良嗜好者,才能請領大牌,在內宮長期當差。至於后妃未膺選進宮之前,所用的貼身婢女,不管是怎麼明慧得用,如果是雲英未嫁,格於宮禁規學,一律是不準入宮的。據說清初鑒於前朝奉聖夫人客氏,勾結權閹作姦犯科,穢亂宮闈,幾乎把整個明室傾覆;所以對於後宮侍從人選,不得不特別審慎甄別,以免再蹈前朝的覆轍。

清代祖制是不冊立太子的,皇子一律照排行叫幾阿哥,公主照排行叫幾格格。如果哪一位皇帝子女眾多,每一個阿哥、格格都有好幾位奶媽看媽。雖然是各依生母分宮而居,可是在用人人數比例上,也就不算少啦。一旦哪位皇子幸承大統登基,他的奶媽看媽,自然就神氣起來了。清朝雖然趕不上明朝皇帝奶媽的那樣威風冊封賜邸(北平有一石老娘衚衕就是明朝一位皇帝奶媽的賜邸,張宗昌在北平就住此宅),可是後宮管事嬤嬤這個差事,皇上的奶媽,總是最優先考慮的人選。

此外就談到宮女了,豹尾離宮、雲房水殿,歷代文人筆下,總是宮閨縹緲,御苑春深,把宮繯秀女在掖庭的生活,不但寫得多彩多姿,而且撲朔迷離令人莫測,其實說穿了,也沒有什麼離奇的。

清朝的宮女,全都從旗族挑選,不過比起選後、選妃條件就放寬多啦。后妃出身一定要從八旗秀女中遴選。至於挑宮女,凡是駐防旗、漢軍旗、內務、旗人、衣包旗人,家裡有八歲到十四歲的女孩,都可以申請列冊,由內務府先行初選。只要眉目清秀、舉止端莊的,大概都能合格。再經過後宮複選決定,就算正式宮女啦。剛一進宮,因為年紀小,腦門頭髮都是剃光不留頭髮的,算是小宮女。等年紀稍長,當差靈巧,上人見喜,准許把頭髮留起來,就算漸漸熬出頭啦。等到恩眷日隆,賞給穿戴,梳起兩把頭來,那就成了宮裡紅人,過不幾年,不是指婚,就是遣嫁出宮跳出樊籠了。

內宮細瑣的事跟外間好多是不相同的,現在按衣食住行大致來談談。

每逢歲時令節,喜慶大典,皇后頭上一定要戴點翠珠絡的「墊子」,身穿團龍繡服。至於一般慶典梳上兩把頭,穿上氅衣就可以啦。非到燕居休息不見外賓時候,才能卸下兩把頭,梳個旗髻,換上平底鞋疏散一番呢。皇后以次的妃嬪,平素跟有大典的日子,都得梳著兩把頭,穿花盆高底鞋,日常身穿旗袍加坎肩或馬褂,逢到大典換上氅衣而已。

至於嬤嬤宮女該梳頭的梳頭,該打辮子的打辮子,遇有慶典,加上一件馬褂而已(旗裝婦女可以穿各式各色馬褂)。

談到上方玉食,在大內吃的問題可複雜了。清代的帝君,是各有各的膳房供應飲膳的,有御膳房(又叫壽膳房)、茶房、奶子房、餑餑甜食房,平日分膳(各吃各的)時候多,合膳(併案而食)的時候少。妃嬪如果分宮(有了自己的寢宮),御膳房也就要每天預備膳食。可以獨自享用了。

皇上皇后的全膳是大小一百二十八件,半膳是七十二件,還有四十件、二十件的便膳,那就是各宮妃嬪用的伙食啦。帝後平日差不多都進半膳。逢年過節、喜慶祭祀才進全膳,不過皇后每餐席面總比皇帝多個十樣八樣,第一是皇后母家不時有新鮮佳餚供奉,第二是各宮妃嬪不時也會奉獻些各人專擅的拿手菜點給皇后嘗鮮,皇后認為可口,再由太監們轉獻皇帝御用。依照規定妃嬪是不得徑行呈獻皇帝御前的,因為明朝成化年間有位田貴妃,進了一簍月母雞湯,內中下毒,幾乎釀成大獄,所以到了清朝定為禁例。

分宮妃嬪雖然自有膳食,可是獨自舒舒服服吃頓安樂飯的時候也不多,因為早膳晚膳,不是皇帝傳侍早膳,就是皇后傳侍晚膳,越是走紅的妃子,越得不到休息。至於嬤嬤宮女她們的飯食,另有伙食房子供應,御膳房是不管的。所有各宮撤膳所剩下的殘餚,都由大小太監撤回御膳房,除非各宮主子們指名哪碗菜賞給某一嬤嬤、某一宮人,才能磕頭謝恩領賞呢。

內宮開飯叫傳膳,午晚餐時間比民間吃飯時間為早,午膳是十點半,晚膳是四點半。因為早朝時間太早,所以午晚兩餐都跟著提前啦。

不過,歇晌(午睡宮裡叫歇晌)起身要吃一餐下午茶。不但奶品點心、乾鮮果品,珍饈悉備,一律用紅漆圓盒進呈,每盒八色,一共四盒。冬季是奶油酥茶,各式香茗。夏季則換上酸梅湯、果子露、乳酪、涼粉、杏仁豆腐一類飲料伴食。盒子裡吃食,件件細潤甘沁,香滑繞舌,那些金漿玉醴,都是外間難得一見的小吃(後來北海千龍亭雖然開了一家飯館叫仿膳,據說會做全仿果盒,民國二十年間要三十塊一桌,比燕菜席還貴,價錢這麼高,可是做的東西並不完全地道)。

中國人是有隨時喝茶習慣的,每個宮裡都有自用的茶爐房,專管燒水沏茶工作,至於茶的種類龍團、雀舌、武夷、六安靡不悉備。不過宮廷一般都泡的是混合茶,以香片龍井為主,還要加上點兒珠蘭水仙一類香茗,份量增減,那要看主子們的口味了。嬤嬤宮女們住處也都設有茶爐,不但隨時有熱茶喝而且有熱水用。至於飲用水各處都有甜水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是皇上皇后茶爐房用的水,則是每天一趟,用騾車從北平西郊玉泉山泉眼裡汲取拉進宮裡的。這種水車伕手插著一方杏黃色的旗子,在車道慢條斯理地趕著走,一直到宣統出宮,這種插黃旗的進水車,才在街上絕跡。

在宮廷裡以衣食住行來說,住是最差勁的一環了。

盛夏酷暑,雖然沒有冷氣、風扇設備,可是各宮殿高敞豎亮,前廊後廈,水盤承露,冷玉凝霜,有的是後海冰窖整方的天然冰,放在殿的四角,夏屋渠渠,如在清涼世界。可是到了三九隆冬,就不太好受啦,雖然殿裡都用庫緞栽絨,做起百衲的棉隔扇來,又有取暖用的白灰堊泥巨型火爐,外加銅架,用木製爐圈圍著,因為殿宇寬廣,身衣重裘,仍然覺著凍手凍腳。不比起嬤嬤宮娥們屋窄人稠,大家擠在熱炕上,做做活計、鬥鬥紙牌來得愜意舒坦。

談到熱炕就想起后妃睡的木板炕了。那種木炕多半是窄而長的,炕上兩邊都放著小條桌,除了陳列鐘錶珍玩之外,還可以存放隨手雜物。雖然墊的褥子很厚,可是比起鋼絲繃子、彈簧軟床,那就遜色多啦。所以清朝末年,北平三貝子花園(原名樂善園)暢觀樓慈禧行宮裡,給太后老佛爺預備了一架鋼架子鋼軟絲床,如絮如細的軟床,比起內宮的木板炕,當然要舒適解乏多了。因此這件差事,頗蒙太后老佛爺激賞,對承辦的執事,著實誇獎一番呢。

宮廷各處,除了宮女的下處有廁所外,各宮所有的寢殿都沒有廁所的設備。凡是大小關房(大小解,內廷稱大小關房),都由當值的嬤嬤宮女把特製的溺器,抬入寢殿,用完即行抬走。比起一般民間如廁,真是既麻煩又不便。不知道的人,以為皇家飲食起居服御,一定是華縟縑緬,天上人間。其實宮閨凝重,凡事悉有定則,您如果逛過故宮就可以想像得到。拿宮廷裡寶座來說吧,每隻都是方方正正,莊嚴肅穆的,怎比得上沙發椅子來得鬆軟宜人呢?

談到教育的問題,清朝從同治光緒到宣統,都是沖齡踐位,繼承大統的。南書房課讀的師傅們,當然都是翰林院出身、千挑萬選飽學之士。至於公主們的師傅,也都是年高德劭、知名之士。各府的格格、宮裡的年輕的妃嬪宮女,有的是奉命,有的是請求,准許進宮附讀。有些蘭質蕙心的宮婢,後來出宮遣嫁,把宮閨窗裡的詩詞抄出給外界人看,有些清新華貴,有的稼縟委婉,可惜御溝紅葉,不易流到人間罷了。此外琴棋書畫、騎馬擊劍,不論是皇子或公主,只要你打算學習,就有專人指點。當年才女繆嘉蕙,就是宮廷中指導習畫的有名供奉。以習武出名的,有內務府大臣世續的兒媳,不但劍術高超,就是拳腳方面,等閒十個八個人都近不得身,那是入宮學的本領。不過閨中雅興只求健身自衛,平素不願眩惑而已。

至於宮中娛樂,那真是寫之不盡、說之不完。凡是冊立到皇貴妃,有了印璽,就可以對臣下賞賜御筆字畫了。長日無俚,展開畫案最普通的是寫一筆龍虎、福壽字,或者四字的春條,有的用筆矯健清勁,有的筆勢凝厚雄奇,其實那字不管行草都是如意館供奉們把字寫好,做成漏斗,用細粉漏在紙上,寫字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