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奶品小吃

談起北平的乳酪,現在四十歲出頭的人,還得是北平生長的,或許能夠知道北平的乳酪是什麼滋味,是個什麼樣。要是四十歲往裡的青年人,就是在北平出世的,對乳酪恐怕就一點印象都沒有,甚至於沒聽人提過了。

北平的乳酪,那是滿洲人日常吃的一種冷飲小甜食。做酪所用原料,主要是不摻水的純牛奶,再加上適量的酒釀和糖,一碗一碗的用炭火來烤,到了某種程度,再用冰來凝結。真是瑩潤如脂,入口甘沁,不但冷香繞舌,而且融澈心脾,飯後喝上一碗,真能化食解膩,更是醒酒的無上妙品。

民國初年,北平城裡城外,一共算起來乳酪鋪也不過十來家,早年西華門裡的香蕾軒、甘石橋的二合義、西長安街的二合軒都是最負盛名的乳酪鋪,後來因為前門外大柵欄一帶,一天比一天繁華,戲園飯館越開越多,於是門框衚衕也開了一家乳酪鋪。到了民國十來年,王府井大街因為靠近東交民巷,華洋雜處,東安市場形成了東北城的購物中心,跟著東安市場裡正街也開了一家叫豐盛公的。因為這家掌櫃的頭腦比較新穎,請來一位師傅,是從前在清朝內廷專門供應奶品小吃的能手,經過導遊人員這麼向各國遊客猛一吹噓,所以豐盛公乳酪確實出過一陣風頭呢。

酪鋪的乳酪,若是當天賣不完有得剩,絕對不能留到第二天再賣,因為彼時沒有冷凍櫃,乳酪要是隔夜,不但酪瀉了,而且味兒也餿了。因此當天賣不完的酪,當天晚上就要把它烤煉成酪乾來賣,烤出來的酪乾形狀顏色,就像核桃黏,論斤論兩來賣。酪乾因為是濃縮的乳酪,既壓秤又不出數,看起來價錢相當貴,一個鋪子一天也出不了一兩斤酪乾。有專買酪乾的主顧,大半都是讓酪鋪裝行匣帶到外地去送親戚朋友,要是自己買回去當零食吃,頂多也不過買上三四兩,否則吃不了擱上一個禮拜,大概就全融化了。一般酪鋪的酪乾不是不經擱嗎?可是人家豐盛公真有一手,他家烤出的酪乾,愣是帶到南京、上海擱上個把月,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絕對不黏不化。

在北洋政府時期,駐在北平東交民巷的西班牙公使葛得利夫人,就最欣賞豐盛公的酪乾,她說吃麵包配酪乾,比荷蘭任何高貴的忌司都夠味。後來公使卸任回國,公使夫人每年總要讓豐盛公寄幾斤酪乾到西班牙去過聖誕節,據她說,中國酪乾,是最高級不黏牙的中國太妃糖,真是形容得一點兒也不錯。

豐盛公除了賣乳酪之外,還賣奶捲、奶餑餑。奶捲是用牛奶結成皮子,捲上山楂糕,或是黑白芝麻白糖餡兒。一邊捲山楂糕一邊捲芝麻餡叫作鴦鴛餡,您聽這個名兒多雅緻。雪白的小瓷盤放上三寸來長,外白裡紅,腴潤如脂的奶捲,甭說吃,看著就令人饞涎欲滴了。奶餑餑有芝麻白糖餡兒,也有棗泥餡兒的。因為這是精細小吃,豆沙餡兒就上不了臺盤了。奶餑餑是用稍厚點奶皮子放在模子裡,包上餡再磕出來,有方有圓,有梅花點子,有同心方勝,您要是到乳酪鋪去喝酪,只要夥計把奶捲奶餑餑往上一端,沒有人不想拈兩塊來嘗嘗的。

另外還有一種奶油小吃,滿洲話叫「奶烏他」,那更是滿洲最上品的甜食了。奶烏他每塊有象棋子一樣大小,分乳黃、水紅、淺碧三色,用小銀叉叉起來往嘴裡一送,上膛跟舌頭一擠,就化成一股濃馥乳香的漿液了,所用的原料,大概也不外乎牛奶、奶油一類的東西。

我想凡是從大陸來的老鄉,而且在北平住過的人,一提起北平點心來,大概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好像一種淡淡的鄉思。可是細一捉摸,又不盡然。因為現在的臺灣,雖然大陸各省各縣吃的喝的樣樣俱全,可是您雪糕冰淇淋吃膩了,想喝碗乳酪,吃塊奶餑餑,那真可以說戛戛乎其難了。

前個十幾年台北中華路有一家冰飲店,曾經賣了兩天乳酪,喝到嘴裡似乎是酪而近乎杏仁豆腐,跟酪又似是而非。有一年端午節,高雄大水溝都一處的老闆,忽然心血來潮,做了幾碗酪,準備自己享受一番,碰巧筆者去吃餡餅,承他盛情,送了兩碗讓我品嚐。比起中華路的酪確乎高明,來到臺灣二十多年,總算吃過乳酪了。

至於奶捲、奶餑餑。奶烏他這類滿式點心,將來反攻大陸回去,但願有這類手藝的人還沒被共匪趕盡殺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