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談北平的獨特食品

北平賣熟食,向來分紅櫃子、白櫃子。因為賣羊頭肉、賣驢肉櫃都是不加漆,所以大家都叫他們白櫃子,以別於賣燻魚的。驢肉也是冬天晚上下街來賣,是下酒的絕妙雋品,尤其是喝燒刀子吃驢肉最夠味。賣驢肉的暗地裡都賣驢腎,可是您叫住賣驢肉的,跟他說掌櫃的您給我切多少錢的驢腎,準保他回您沒有。如果您跟他說切多少錢的錢兒肉,他立刻從櫃底拿出來切給您。切這種肉有個規矩,一定要斜著切,所以又叫斜切。北平有句俏皮話是「燒酒錢兒肉,越吃越沒夠」。可見錢兒肉,也有它廣大的主顧。

炒肝兒,台北的真北平,從前的南北合都會做,可是吃到嘴裡就覺得不太對勁兒了。北平賣炒肝兒最出名的是鮮魚口裡小橋的會仙居。每天一清早,會仙居的炒肝就勾好一鍋應市了,一鍋賣完明天請早。所謂炒肝其實就是豬小腸豬肝加蒜末雙燴。您告訴盛炒肝兒的「肥著點兒」,就是多要點腸子,「瘦著點兒」就是多盛幾片肝兒。地道北平人喝炒肝既不用筷子,更不用勺兒,都是端著碗,一口一口往下唏嚕。您看哪位動筷子用勺子,沒錯,準是外地來的。

芝麻醬麵茶也是早上配燒餅果子喝的,原料是秫米一類穀物,熬成糊狀,既不甜也不鹹,一碗盛好,用兩根竹筷子,把他紫銅鍋裡特製稀釋的芝麻醬,用筷子蘸起來,以特殊的快手法,把芝麻醬撒滿在麵茶上面,最後撒上一層花椒鹽,冬天拿來就著燒餅喝,因芝麻醬蓋在浮面保溫,所以喝到碗底,還是又熱又香。還有,賣麵茶盛芝麻醬的,一律用紫銅鍋,稍微墊斜了往外沾著撒。你要問他為什麼都用紫銅鍋墊斜了撒,他總說這是祖師爺的傳授,至於他們祖師爺是何方神聖,他們也都是莫宰羊。

水爆肚。在北平沒有真正飯館賣水爆羊肚,更沒有賣水爆牛百葉的。北平賣水爆肚的,都叫爆肚攤兒,全是天方教人,攤頭豎著一方擦得精光瓦亮,上面刻著迴文,另外有四個漢字「清真回回」的銅牌子。不但攤上桌椅板凳,潔淨無塵,就是放作料的小碗,也讓人瞧著乾淨痛快。作料都是現吃現調,羊肚兒也是現切水爆,手藝的好壞,就在此一汆:時候稍久,就老得嚼不爛,火候沒到,可又咬不動。所以水爆肚完全吃的是火候,要老嫩適宜,恰到好處才行。北平東安市場潤明樓前空地上爆肚王,那是最有名的啦。

北平小市民想喝兩杯,講究到大酒缸去喝,所謂大酒缸也就是小酒館。三九天您要到大酒缸一掀十來斤又厚又重的棉門簾子,就有一種陳年的酒香撲鼻而來,把您的酒癮就勾起來了。在大酒缸喝酒有樣好處,雖然他每天僅僅預備十來樣葷素小菜,可是,您想吃點什麼,他可以給您外叫,最低限度,門口外一個賣鐺爆羊肉、燻魚櫃子、餛飩挑子,那是少不了的。您酒喝好了,十位就有八位叫碗餛飩來喝,任何地方都叫吃餛飩,只有北平大酒缸說來碗餛飩喝。大酒缸門口的餛飩,湯是豬骨頭熬的,皮子是特別趕的,一個餛飩只抹上一點兒肉餡,可是作料除了醬油醋之外,紫菜、冬菜、蝦米皮、胡椒麵那是樣樣俱全。愛吃辣的加上幾滴紅辣油,唏裡胡嚕喝上一碗。北平土著有句土話叫「溜溜縫兒」,從大酒缸回家,大概家裡的晚飯也用不著找補啦。

每年一立夏,北平什剎海的荷花市場,就開始營業了。凡是趕廟會的各行各業也都陸續前來趕場,除了在海邊荷塘搭的水閣席棚,各有固定地盤,賣茶水賣冰碗兒涼果外,只有一個馮記蘇造肉,每年只在什剎海荷花市場做一季買賣。造肉攤子上雖然擺著一個小插屏寫著「馮記」,可是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老嘎。據說老嘎在光緒末年,跟御膳房高首領當過蘇拉,學會了做蘇造肉。御膳房有一本《玉食精詮》,各種膳食的做法分門別類,大約有上萬種之多。這本書說俗了,也就是皇家食譜,歷代帝王,均有增添,所以洋洋大觀,集成二十多本。可惜宣統一出宮,這本書也沒下落了,如果能夠保存到現在,那比現在市面新出的什麼食譜都要名貴呢。

老嘎的蘇造肉,據他自己亂嗙,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蘇州後,跟姑蘇名庖學來的做法,讓御膳房仿做的。不過他老人家不太喜歡菜太甜,所以冰糖的份量減了。做蘇造肉最要緊的是選肉,一定要挑後腿肉偏點瘦的五花三層嫩肉。豬毛只能用鑷子往外揪,不能刮,一刮毛根斷在皮裡,就沒法子鑷了。肉拾掇乾淨後,微炸出油,然後放上作料,文火去燉,大約一個時辰,肉就又酥又入味啦。老嘎的蘇造肉,每天以十五斤為限,多做他忙不過來。只要荷花市場一開業,他就在什剎海冰心小榭柳樹底下擺上攤子啦,風雨無阻,真有冒雨打著傘到什剎海吃蘇造肉的。等到秋蟬嚥露,漸透嫩涼,荷花市場一結束,要吃老嘎的蘇造肉,那要等明年荷花季兒再說吧。

在民國十三四年,北平忽然時興了一陣子賣天津包子、罈子肉的。大街小巷都不時聽見吆喝著賣。可也奇怪,老是兩樣一塊兒賣,沒有單賣天津包子的,也沒有專賣罈子肉的。一個擔子前頭是罈子肉,後頭是包子。要說他賣的天津包子,實在不敢恭維,包子是扁爬爬的,餡兒也不高明,可是所賣的罈子肉,真有幾份,可以說是刮刮叫。肉是切得四四方方,油光水滑,吃到嘴裡,腴潤不膩,還微含糟香。從前北平名劇評家景孤血最喜歡請人在真光電影院對面二合居喝兩盅,先讓二合居在門口賣罈子肉的攤兒上買上一大碗,加兩塊嫩豆腐燉起來,酒是東三合的山東黃,再叫兩個滷菜,用這份加豆腐的罈子肉配家常餅吃喝,既經濟又實惠。清華大學名教授張忠紱給他起了個名叫景家菜,連帶二合居門口賣罈子肉的也出名啦。不過很奇怪,北伐一成功,北平城裡城外,再也聽不見賣天津包子、罈子肉的市聲了。究竟是什麼緣故,幾個老北平誰也猜不透是怎麼檔子事兒。

北平就著燒餅吃的油條種類甚多,不像現在臺灣的炸油條,直不愣登尺半長一根。北平油條分長套環(脆麻花兒)、圓套環、糖餅兒、甜糖果子、薄脆、鍋篦兒,種類繁多,甜鹹焦脆,各盡其妙。可是在西四罐瓦市大醬房衚衕口外,有一個賣油餅兒的,他獨出心裁,把雞蛋磕在油餅兒裡一齊炸,吃老吃嫩悉憑尊意。每天一清早就有人排著隊買灌蛋油餅兒的,其實這個手藝並不難學,可是灌蛋油餅始終是獨家買賣。這要是在臺灣,灌蛋油餅賺錢,管他做得好不好,你也做我也做,非大家一齊做垮啦才能罷手。

大概世界上盡多逐臭之夫,愛吃臭東西的,的確不在少數。歐美人不談,就拿中國各省愛吃腐臭食物的人就很多,廣東人、寧波人愛吃臭鹹魚,上海人愛吃炸臭乾子,蕪湖人愛吃鹹臭干,北平人愛吃臭豆腐。提起臭豆腐,此地也有玻璃罐裝的賣,但跟北平的臭豆腐一比,味道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北平挑著圓籠下街賣的吃食,大約有二三十種,可是圓籠之小莫過於賣臭豆腐的圓籠了。您要是到圓籠鋪買小圓籠,鋪子裡人一定問您是不是賣臭豆腐的那種圓籠,可見賣臭豆腐的圓籠是最小號的啦。賣臭豆腐雖然是個小生意,可是從前北平競爭得挺厲害,就如同賣刀剪的王麻子有真的,有正的,有真正的,到底誰真誰假簡直鬧不清楚。後來經過地方士紳品嚐,大家認定宣武門外西草場鐵門有一家叫王致和的臭豆腐製品是「胔靦成方,著箸不粉,味正而純,貯久不霉」。當時還沒有什麼工會這類組織,經各家同意就由王致和領導,遇事由王致和排難解紛。並請翰林出身的志伯愚將軍寫了一方「臭腐神奇」的匾額,掛在店裡存證,才把賣臭豆腐的糾紛平息。據前北平戲曲學校校長李永福說,有一天他陪高陽李石老經過鐵門,看見王致和「臭腐神奇」匾額是父執志將軍的墨寶,於是進去買了小罐回去品嚐,哪知從此李永福成了李石老買臭豆腐專使,每月總要買個三兩次。石老茹素多年,但不忌蔥蒜。他說暑天煩渴,胃口不開,如果來碗芝麻醬拌麵,不用三和油而用王致和豆腐滷就著大蒜瓣一吃,在他看,可算無上珍品。將來有機會回到北平,一定要打聽王致和無恙否,如果還存在,一定要痛痛快快吃一頓臭豆腐芝麻醬拌麵。言猶在耳,可是石老墓木已拱,不禁令人起了無限哀思。

從前北平人如果家裡臨時來了客人,要留人家吃飯,自己做措手不及,那有辦法,到衚衕口外豬肉鋪叫個盒子,切麵鋪烙幾張薄餅,問題就全解決啦。抗戰之前,最便宜的盒子菜僅八毛錢,最貴的盒子菜也不過兩塊錢,反正價錢越高,切的東西越好越細,式樣也越多。一個盒子最少是七樣,最多是十五樣,樣式越多盒子越大,樣式越少盒子就小啦。因為盒子大不好拿,都是讓鋪子裡的小利把(即學徒)往家裡送。從前京劇裡有出花旦跟小丑的玩笑劇叫「送盒子」,非常逗哏引人發笑,可惜其中有幾句雙關語,被列為禁演戲。在臺灣戲劇名家不少,筆者這麼一提,大概都想起了這齣戲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