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漏水桶理論>

話說徐州電器有限公司的老闆陶謙,非常賞識劉備。他認為劉備大智若愚,待人處世又極具親和力,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年輕人。陶謙年歲已高,膝下無兒無女,兩次三番地找劉備談心,希望在百年之後將徐州公司託付給劉備。這意味著劉備在數年之後,就能擁有價值一百多萬的企業資產。

換了別人,也許會驚喜若狂。劉備畢竟與眾不同,他很冷靜地對老闆陶謙說:「我覺得您應該從兩個方面再仔細斟酌斟酌。於私而言,徐州公司凝聚了您一生的心血,作為繼承人,這副擔子可是重若千鈞,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能力承擔。於公而言,由於選擇繼承人關係到每位員工的個人利益,如果名不正言不順,很可能會影響到業務團隊的穩定。」

陶謙奇怪地問:「我是公司的老闆,我選擇繼承人怎麼會影響到業務團隊的穩定呢?」

劉備說:「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公司有兩種意義上的所有權。一種是名義上的所有權,從表面上看,這個公司是您私人的,您可以任意處置。一種是實際上的所有權,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和前途在公司工作,因此它又是一個公眾的組織。公司越是能尊重員工的個人利益,員工就越是有主人翁的工作態度;否則,他們就會失望地紛紛離去。唯一的正確的做法是,把員工個人的利益和前途與公司的發展聯繫在一起,才可能擁有和維持一支高績效的工作團隊。」

陶謙沉吟著說:「你的話我聽得懂。你是說,在公司管理上的任何舉措,我都不能偏心,或者說不能有任何偏心的表現,否則就可能會因私廢公。從中國歷史的經驗來看,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任何一位皇帝都是因公而天下興,因私而天下廢。我雖然不能以皇帝自比,但道理是一樣的。可是,我已經老了,難道要我將來從陰間來遙控指揮公司的發展嗎?」

劉備連忙辯白說:「我非常願意繼承您的事業,實現您的志願,而我自己也可以不用經歷原始積累的艱辛,直接利用徐州公司的現有資源幹出一番事業來。只是我不願意看到,因為某種看起來不公正的做法而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管理。」

陶謙問:「你認為我應該怎麼做呢?」

劉備誠惶誠恐地說:「我不敢說您該怎麼做。我只是想,公司就像一隻木桶—您肯定知道那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這個比喻似乎還可以繼續引申一下,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與木板之間存在縫隙或縫隙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您可能認為我的綜合能力比較優秀,但是,一個團隊的戰鬥力,不僅取決於每一名成員的能力,也取決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均衡、緊密地結合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我不願意看到,因為某種緣故讓公司變成一隻漏水桶。」

陶謙的目光在劉備身上停滯了幾分鐘,然後笑道:「你的這個『新木桶理論』—或者『漏水桶理論』—確實很有道理。如果要你來做,你能箍一隻好水桶嗎?我是說,你認為應該如何做好公司的團隊文化建設呢?」

劉備回答說:「只有管理科學才能創建一支高績效的團隊。」

陶謙很感興趣地問道:「嗯,嗯,你為什麼這樣說呢?」

劉備解釋說:「我們今天有所作為的企業家,一個個都是從市場中真刀真槍地拚殺出來的。不可否認,他們具有超出常人的商業資質,比如市場敏感、膽識與魄力,以及其他賴以成功的個人優勢,所以他們習慣於相信自己的這些經驗和優勢,不相信或不自覺地排斥管理科學。」

陶謙說:「經驗可是好東西啊,畢竟『老馬識途』嘛。」

劉備說:「從管理科學的角度看,經驗的確是好東西。然而,有效的管理不能停留在經驗上,還應該對經驗進行分析研究,從中發現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因素,繼而使之變成科學的行為規範。」

陶謙說:「從經驗中總結出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倒也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劉備說:「為什麼一定要從經驗中去總結這些道理呢?如今,市場變化日新月異,多少年來熟悉得閉著眼睛都能走的大街小巷,一夜之間就會變得讓『老馬』暈頭轉向,根本就沒辦法正確地『識途』。依靠所謂的經驗,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只能作出似是而非的判斷。一批優秀企業先後遭受重創,不是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嗎?」

陶謙慈祥地笑道:「是啊,我這個經驗主義者已經顯得過時了。你且說說,如何用管理科學來創建一支高績效的團隊?」

劉備想了想,說:「如何創建高績效的團隊是一項系統工程,我需要準備一份報告文字,明天下午五點鐘以前遞交給您,好嗎?」

「好啊!」陶謙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穩重的年輕人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