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三、土耳其人進行圍攻的準備和巨炮的鑄造和試射(1452~1453 A.D.)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全都度過了一個焦慮難安和夜不成寢的冬天,前者心懷恐懼要保持警覺,而後者是充滿希望而感到精神百倍,雙方全力準備攻防作戰(1452年9月—1453年4月)。這兩位皇帝的成敗得失都受到民族情操的影響。就穆罕默德二世來說,這種情操來自年輕和氣質所激起的狂熱。他在哈德良堡的時候,用修建建築來打發休閑的時光,建造高聳宏偉的耶漢·努馬皇宮(原文的意思是「世界的瞭望塔」),但要征服愷撒城市的雄心壯志絕不會改變。 一天深夜2時左右,他突然從床上驚起,立即下令召見首相。蘇丹在這樣一個時刻召喚他入宮,使卡利爾·巴蕭有東窗事發的感覺,他過去得到穆拉德二世的信任,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等到他的兒子接位以後,首相還能穩保職位,表面上看很受重用,但是這位資深的政治家一直有如履薄冰的感覺,感覺自己隨時會失足墮於萬丈深淵之中。他與基督徒的關係密切,被人譴責獲得加波兒·奧塔契的稱號,指他是「不走正道者的義兄」,這在前朝是平常事,不會受到影響。貪婪使他被敵人收買,里通敵國,等到戰爭結束以後被查出來受到嚴懲。現在他接受皇帝召見的命令,就與妻子和兒女做最後一次的告別。他在杯中裝滿金塊,火速進宮晉見蘇丹,按照東方的習慣呈獻貢金作為盡責和感恩。 穆罕默德說道:「我並不需要你們呈獻禮物,情願能夠加倍奉送到你們的身上。對我而言存在更有價值和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君士坦丁堡。」首相很快從驚慌中恢複過來,於是他說道:「真主已經將羅馬帝國大部分的疆域賜給您,對於殘餘的領土和首都絕不會吝嗇,他的恩惠再加上您的實力,一定能獲得成功。我自己和其餘的人員都是您忠實的奴才,願意為完成您的大業奉獻我們的生命和財產。」蘇丹繼續說道:

拉拉 (師傅),你看到這個枕頭沒有?雖然我很疲倦,但整夜還是輾轉反側,把這個枕頭推過去拉過來難以成眠,一直在惦念著羅馬人的金銀。現在我們在兵力方面佔有優勢,可以獲得真主的協助和先知的賜福,必須要儘快成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

為了打探士兵的意願和了解狀況,他經常單獨到街頭微服出訪,避開民眾的目光不讓人得知,要是有人發覺他是蘇丹,就會給自己帶來生命的危險。他為了攻佔這個充滿敵意的城市,花費了很多時間草擬計畫,不斷與將領和工程人員進行討論,決定部署炮兵陣地的位置、用來攻擊指定區段的城牆以及挖掘坑道和架設雲梯的地點。白天進行各項練習,必要時還得挑燈夜戰。

他在所有的毀滅工具之中,花了特別多的精力學習拉丁人威力強大的最新發明,他所創立的炮兵就當時世界的標準而言優於任何國家。有一個丹麥人烏爾班是火炮的鑄造專家,在希臘人的軍隊中服役幾乎餓死,後來受到土耳其蘇丹的重用,穆罕默德二世懷著滿腔熱忱極力催促這位工藝家,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

要是問我是否有能力鑄造一門火炮,拋射很大的彈頭或石塊去摧毀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我對這些城牆的強度了如指掌,知道它們比巴比倫的工事更為結實,我也會鑄造出威力更為驚人的火炮來對付,炮位的選定和操作要由你的工程人員來負責。

烏爾班獲得明確的保證,就在哈德良堡建立一個鑄炮廠,準備所需要的金屬,經過3個月的努力工作,製造出一根黃銅炮管,這樣的龐然大物簡直令人不敢置信。它的口徑經過測量有12掌長,石彈的重量超過600磅。 新宮殿前面有塊空地被選來進行第一次的試驗,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事件,帶來驚慌和恐懼,事先發布翌日要發射火炮的通告。在距離100個弗隆(約為12.5英里)範圍之內都可以感受或聽到爆炸的聲音,火藥的威力將炮彈發射到1英里之外,落下的位置將地面打出1英尋 深的大洞,整個彈丸全部埋在土裡。30輛大車連接起來組成一個載具,60頭牛在前面拖曳,用來運送這個毀滅性的武器,每邊有200人在維護行進的平衡,支持載具穩定地滾動,還有250名工匠在前面整平路面和修護橋樑。這趟極為辛勞的行程距離只有150英里,卻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一位立場鮮明的哲學家 在這種狀況下竟然嘲笑希臘人過於輕信敵人的能力,當然他的說辭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對於一個被擊敗的民族還說出這種誇大的言辭,當然難以認同。經過他的計算,發射一個200磅的彈丸,需要裝填150磅的火藥,只有不到十五分之一的分量能在同一時間燃燒,爆發的能量必定非常軟弱無力。我對於這毀滅的技術非常陌生,但我也知道現代炮兵的發展和改進在於火炮的數目而不是增加炮身的重量,火炮發射以後迅速傳來爆炸的聲音,甚至可以產生非常明顯的效果。然而我不敢否定當代作者明確和一致的證詞,早期的技術人員憑著抱負,生產出粗糙的成果,能夠逾越現代的標準也不是沒有可能。有一門土耳其火炮比穆罕默德二世的產品更為龐大,仍舊在護衛著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最近的測試發現威力還是不可輕視。一發1100磅重的石彈需要裝填330磅的火藥,發射以後在600碼的距離裂成三塊岩石碎片,穿越海峽時漂過海面,激起的水花成為一陣泡沫,再度升起後落到對面的小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