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八、哈倫·拉希德對抗羅馬帝國的戰爭(781~805 A.D.)

倭馬亞和阿拔斯兩個王朝的浴血鬥爭,讓希臘人抓住機會對過去的失策進行報復,趁勢擴張自己的領土。但是摩哈地是新王朝第三代哈里發,同樣也掌握了有利的態勢,當時拜占庭的寶座為孤兒寡婦所據有,那就是君士坦丁六世和艾琳。哈里發堅持要使出嚴厲的雪恥手段,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組成一支9.5萬人的大軍,在教徒領袖的第二個兒子哈倫或稱亞倫的指揮之下,越過底格里斯河向色雷斯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軍。哈倫將營寨扎在克利索波利斯)或稱斯庫塔里對面的高地上,通知君士坦丁堡皇宮的艾琳,她已經喪失了軍隊和行省。大臣獲得統治者的同意或默許,簽署非常羞辱的和平條約,就是用交換皇家禮物的名義,也無法掩飾強加在羅馬帝國身上、每年支付7萬第納爾金幣的貢金。薩拉森人實在過於魯莽,竟敢進入距離遙遠而又充滿敵意的土地,在撤退時懇求對方給予可信的嚮導和供應充足的市場。沒有一個希臘人有勇氣竊竊私語,他們那支疲憊的部隊在滑溜難行的山地和桑加里烏斯河之間那條必經之路上,可能會受到包圍而全軍覆沒。

這次遠征行動以後過了5年,哈倫登上他父親和兄長的寶座,成為阿拔斯王朝最具權勢和活力的君主。他是查理曼大帝的盟友,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他也是阿拉伯傳奇中不朽的英雄,連最年幼的讀者都熟悉他的平生功勛。他的姓氏前所加的頭銜是阿爾·拉希德(意為「公正者」),但慷慨的巴爾馬克家族在無辜的情況下被滿門抄斬,玷污了他的盛名;不過他聽取了一名貧窮寡婦的申冤,她說遭到他的部隊的搶劫,同時敢用《古蘭經》的經文威脅疏忽的專制君主:真主和後代子孫會給他應得的審判。哈倫用奢侈豪華和對學術的提倡來裝飾宮廷,但是在他的23年統治期間,他一再視察從呼羅珊到埃及的各個行省,9次到麥加進行朝聖活動,入侵羅馬的國界也有8次之多,因為他們經常拒付貢金,這樣一來讓羅馬人知道,一個月的劫掠比一年的順從,所付出的代價可要昂貴得多。然而等到君士坦丁的養母被迫遜位接受放逐,她的繼承人尼西弗魯斯決心抹去奴性和恥辱的標誌。皇帝致哈里發的信函特別提到弈棋的典故,弈棋已從波斯傳到希臘:

女皇(他對艾琳的稱呼)認為你是城堡而她自己只是一個小卒。膽怯的女性才會忍辱支付貢金,事實上她應該堅持立場,像你們這些蠻族要付出雙倍的代價。因此你要歸還這種不義行為所獲得的成果,否則將付諸刀劍來解決。

使臣在說完這段話以後,將一捆刀劍扔在寶座的前面。哈里發以微笑面對威脅,拔出他的彎刀,這件名叫「桑薩瑪哈」的寶物在歷史或傳說中真是大名鼎鼎,他拿來砍斷希臘人脆弱的兵器,刀刃沒有卷口,還是鋒利無比。然後他口述一封簡短而令人畏懼的回函:

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名,教徒領袖哈倫·阿爾·拉希德致尼西弗魯斯。你這個羅馬狗,我已經讀過你的來信,啊!你這個不信真主的母親所生的兒子,你不要光用耳朵聽傳話,應該仔細看清楚我的答覆。

弗里吉亞的平原用鮮血和戰火書寫了這段經過。阿拉伯人黷武好戰的快速行動,只有欺騙的詐術和悔恨的表示才能加以阻止。勝利的哈里發在戰役的辛勞以後,班師回到幼發拉底河畔的拉卡 ,那裡有他所喜愛的皇宮,但是500英里的距離和嚴寒的季節,鼓勵他的對手違反和平協定。尼西弗魯斯對於教徒領袖的膽識和敏捷大為震驚,哈倫在深冬再度越過積雪的陶里斯山。皇帝無論運用策略還是戰爭的手段都已毫無用處,這名背信的希臘人身上帶著三處傷口從戰場逃走,他的臣民有4萬人遺屍在田野。然而皇帝仍以降服為恥,哈里發決定乘勝追擊。13.5萬名正規軍接受薪餉,全部登記在兵籍名冊上,還有30多萬各種教派的人員,隨著阿拔斯王朝的黑旗一起進軍。他們橫掃小亞細亞的鄉野,越過提亞納和安卡拉,包圍本都的赫拉克利亞 ,這個一度繁榮的城邦現在已經成為微不足道的小鎮,在那個時候用古老的城牆,全力抵抗東方軍隊長達一個月的圍攻。全城全部毀滅而戰利品極為豐富,但如果說哈倫熟悉希臘的神話故事,就會對赫拉克勒斯的雕像遭到摧殘產生惋惜之情,所有象徵的物品諸如棍棒、長弓、箭囊和獅皮,全都用整塊的黃金雕塑而成。薩拉森人經由海上和陸地進行破壞和蹂躪,從黑海一直蔓延到塞普勒斯島,逼得尼西弗魯斯只有收回傲慢的挑戰。新的條約規定,要保留赫拉克利亞的廢墟,當作對希臘人的一個教訓,成為阿拉伯人的戰勝紀念物;用來做貢金的錢幣,上面要有哈倫和3個兒子的浮雕和簽章,然而眾多君王列名或許有助於除去帶給羅馬姓氏的羞辱。等到他們的父親過世以後,哈里發的繼承人涉入內戰的爭執,個性寬厚的阿爾馬蒙成為征服者,忙著恢複國內的和平,積極引進外國的科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