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交鋒,馮異以八萬漢軍,大勝了二十多萬的赤眉軍,光是擒下的赤眉軍俘虜,便有八萬之眾,戰死的赤眉軍,不計其數。
由於此戰發生在崤山谷地,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崤底之戰。
崤底之戰,可謂是改變歷史進程的一戰,這一戰也成了劉秀與赤眉軍之爭的分水嶺。
在崤底之戰以前,赤眉軍取得連勝,接近三十萬的大軍,高唱凱歌,氣勢如虹,勢如破竹,直逼洛陽。
而經過崤底之戰後,赤眉軍元氣大傷,十多萬將士被打光了,由原本的近三十萬眾兵力,銳減到十幾萬人。
樊崇、徐宣等赤眉軍將領,帶著傀儡皇帝劉盆子,倉皇向東南方向逃竄。
崤底之戰的捷報傳到洛陽,朝野上下,無不長鬆了口氣。二十多萬的赤眉軍,來勢洶洶,對洛陽已經構成了最大最直接的威脅。
只要赤眉軍再攻破宜陽,便可長驅直入,直取洛陽。
好在是有馮異這位征西大將軍在,重創赤眉,於崤山取得大勝,經此一役,赤眉軍元氣大傷,所剩殘部對洛陽已不會再有太大的威脅。
劉秀看罷戰報,欣喜萬分,在朝堂上,還開玩笑道:「大樹將軍之才,不亞於當年的淮陰侯(韓信)啊!」
大樹將軍是劉秀給馮異起到綽號,每次打完仗了,眾將官都會討論一番自己在戰場上殺了多少敵軍,以彰顯自己的功績。
只有馮異,從來不參與這樣的討論,當別的將官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自己一個人便去到大樹底下乘涼。久而久之,劉秀就給馮異起了大樹將軍這麼一個綽號。
劉秀頗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毛病,愛給人起綽號就是其中一條。
當初董宣殺了劉黃的家奴,劉秀讓董宣給劉黃磕頭認個錯,董宣就是不跪,幾個人摁著他,都無法把他的腦袋摁到地上,過後劉秀便給董宣起了個『強項令』的綽號,意思是董宣的脖子可真硬啊。
劉秀給馮異、董宣起的綽號,都是善意的,當然,他也有惡意的時候,這些後文會提到。
馮異取得大勝,朝堂上,劉秀的心情顯得格外好,他問道:「這次,赤眉軍吃了敗仗,諸君以為,赤眉軍當逃向何處?」
在場的大臣們面面相覷,這一點,還真不太好判斷。
伏湛抬了抬手中的笏板,說道:「陛下,微臣以為,赤眉軍很可能會逃往宜陽。」
「哦?」劉秀笑問道:「司徒此話怎講?」
伏湛正色說道:「向西,那是回頭路,也是條死路,赤眉軍斷然不會向西。向北,地廣人稀,缺兵短糧,如同自尋死路,向南,南方的叛軍,皆為更始舊臣,對赤眉恨之入骨,只有向東,赤眉軍方有一線生機!」
劉秀點了點頭,又舉目看向其他眾人,問道:「諸位以為司徒所言如何?」
文官們都沒說話,耿弇拱手說道:「陛下,微臣以為,司徒所言極是,赤眉賊必往宜陽!」
目前,己方最薄弱的點也恰恰是宜陽。雖說鄧禹部目前駐守在宜陽,但經過湖縣一戰,鄧禹軍的主力已經被拼光了,目前鄧禹所率之兵馬,還不到兩萬人。
另外,宜陽是己方西線戰場後勤補給的核心所在,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和軍備,而這些,又恰恰是赤眉軍目前所急需的。
宋弘皺了皺眉頭,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倘若赤眉軍不向東,而是向南呢?陛下也不得不防啊!」
雖說鄧奉部大多是更始舊臣,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誰都不敢保證,鄧奉軍一定不會和赤眉軍聯手。倘若這兩股勢力串通一氣,那對己方可太不利了。
劉秀認真思考著宋弘的話,沉吟片刻,他揚頭說道:「耿弇聽命!」
耿弇立刻站起身形,跨步出列,屈膝跪地,說道:「微臣在!」
劉秀正色說道:「我給你三萬兵馬,馳援宜陽,與右將軍一道,務必要將赤眉軍抵擋在宜陽城外!」
「微臣遵旨!」
「侯進聽命!」
破奸將軍侯進,起身出列,向前叩首,說道:「微臣在!」
「我給你三萬兵馬,駐守新安,以斷赤眉南去之路!」
「微臣遵旨!」
劉秀派出耿弇和侯進二將,一人領兵去宜陽,鞏固宜陽的城防,一人領兵去新安,以決斷赤眉南下之路。劉秀則是坐鎮洛陽,靜觀其變。
赤眉軍的動向,還真被伏湛料對了。赤眉軍殘部繞過崤山,一路向東逃竄,看其方向,就是奔著宜陽而來。
十多萬的赤眉殘部,倉皇逃到宜陽,在宜陽這裡等待赤眉軍的是鄧禹、耿弇以及麾下的五萬漢軍。
目前赤眉軍的局勢已經是岌岌可危,唯一的希望就是打下宜陽,讓己方將士能有個安穩的落腳點。
可是鄧禹和耿弇駐守的宜陽,又哪是那麼好打的?赤眉軍對宜陽發起了猛攻,漢軍在宜陽城頭,拚死抵擋赤眉軍的攻勢,這一場攻防戰,一打就是三天。
生死存亡之際,赤眉軍算是把所有的本事都使出來了。各地的赤眉別部,紛紛被召回,另外,連陌鄢麾下的四阿死士都直接參与到攻城戰中。
結果三天的激戰打下來,赤眉軍硬是未能撕開漢軍的城防,鄧禹和耿弇二人,把宜陽守得嚴絲合縫,簡直如同鐵桶陣一般。
就在赤眉軍全力猛攻宜陽之際,坐鎮洛陽的劉秀終於動身了。劉秀親帥十萬漢軍,浩浩蕩蕩的離開洛陽,直奔宜陽。
與此同時,馮異軍、侯進軍也在向宜陽方向靠攏。此時的漢軍,已經對宜陽城外的赤眉軍形成了包夾合圍之勢。
洛陽距離宜陽太近了,劉秀率軍,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便兵抵宜陽。
以劉秀為首的漢軍,駐紮在宜陽的東面,以樊崇為首的赤眉軍,駐紮在宜陽的西面。
這場劉秀和赤眉軍之間的最後決戰,已悄然拉開了帷幕。
得知劉秀到來的消息,鄧禹和耿弇雙雙離開宜陽城,去到城東的漢軍大營。
聽聞鄧禹和耿弇來了,劉秀親自迎出了中軍帳,看到鄧禹的那一刻,他不由得眼睛一熱。
鄧禹是建武元年開始的西征,現在已經是建武三年,這一場西征,足足打了兩年多,劉秀和鄧禹也有兩年多沒有見過面了。
當初西征的時候,鄧禹是二十齣頭,春風得意,意氣風發,而現在,整個人消瘦了一大圈,而且滿臉的胡茬子,如果不是有甲胄在身,看起來就像是落難的饑民。
見到鄧禹這副模樣,劉秀心中更是發酸。他輕聲喚道:「仲華!」
劉秀看到鄧禹心酸,鄧禹看到劉秀,更如同離家多年的遊子終於見到了親人。鄧禹撩起征裙,噗通一聲在劉秀面前跪了下來,哽咽著說道:「微臣拜見陛下!」
他這一聲,讓劉秀的淚水在眼眶中直打轉。他急忙伸手,把鄧禹攙扶起來,上一眼下一眼地仔細的打量著他,顫聲說道:「西征近三年,仲華受苦了!」
鄧禹低垂下頭,淚水滴落下來,帶著哭腔說道:「是微臣沒用,西征之敗,皆是微臣之過!」
劉秀擺了擺手,拉著鄧禹的手,說道:「我們先進營帳說話!」他拉著鄧禹,走進中軍帳里。
營帳內,還有不少的將官,為首的正是大司馬吳漢。看到劉秀和鄧禹、耿弇進來,吳漢等人紛紛起身。
不認識鄧禹的人,見到他沒什麼感覺,可吳漢和鄧禹太熟了,以前的鄧禹,那是偏偏的少年公子,而現在的鄧禹,已經毫無公子形象可言,就是一副中年大叔的模樣。
吳漢愣了片刻,不自然地清了清喉嚨,乾笑著說道:「仲華……精壯了不少啊!」他實在是想不出來更好的問候語,只能誇鄧禹比以前精壯了。
鄧禹苦笑,向吳漢拱手說道:「子顏風采,亦如當年!」
吳漢聞言,笑得更苦,長嘆一聲,說道:「仲華西征,還頗有建樹,而漢南征,則……」
說到這裡,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繼續說下去了。在他領導下的南征,打得是一塌糊塗。可以說鄧奉的謀反,與他在新野的屠城有直接關係。
慶幸的是,吳漢一直留在劉秀的身邊,在軍中的威望極高,雖有大臣對他不滿,出面彈劾,但武將們都會站出來幫著他說話。
而鄧禹則不然,他一直在西征,從未出現在朝堂上,與文武大臣沒有太深的交情,甚至很多大臣,像宋弘、伏湛這些,他壓根就不認識,所以鄧禹在被彈劾的時候,朝堂上連個為他說話的人都沒有。
看著鄧禹和吳漢這倆難兄難弟,心中酸楚的劉秀,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他向眾人擺了擺手,說道:「坐、坐、坐!大家都坐吧!」
等眾將全部坐下後,劉秀交代龍淵,上些酒菜。與鄧禹一別兩年多,好不容易相見,劉秀自然要和鄧禹喝上兩杯。
時間不長,有兵卒把酒菜一一端送上來。菜是很簡單的醬牛肉,酒是金漿酒,由甘蔗釀製而成,喝起來甘甜可口,不易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