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四、第一次以弗所大公會議引起東方教派的反對(431 A.D.)

然而,無論是東部的皇帝還是大主教,都不願服從一個義大利教士的命令,一致要求召開正統基督徒的宗教會議,也可以說是希臘教會的宗教會議,認為是唯一可以平息或解決神學爭論的辦法。水陸交通極為便利的以弗所被選為會議地點,開會日期訂於聖靈降臨節 (公元431年6月—10月)。開會通知送到每座大城市,派出警衛來保護這些神父,並且限制他們的行動,除非上天的秘密和世間的信仰獲得解決,否則全部不準離開。聶斯托利的光臨不像是一名罪犯倒像是法官,不是靠著跟來的高級教士的人數,而是靠他們所具有的分量;他的身邊都是強壯的奴隸,來自宙克西普斯浴場,全副武裝可以用來打擊敵人或者保護他自己。但他的敵手西里爾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的武器,力量顯得更為強大,50位埃及主教在後面追隨,對於皇家的會議通知,無論是文字內容還是實際意義,全部不予理會。這些主教都在期待教長的點頭示意,讓大家知道他已經獲得聖靈的感召。

西里爾早已與以弗所的門農主教結成關係密切的同盟;這位亞洲的專制總主教在私下安排,僅他這部分就有30到40張主教票不會投給聶斯托利。大批農民是教堂的奴隸,湧入城市,要用打鬥和叫囂支持形而上的爭論。聖母的遺體被安葬在以弗所的城牆之內 ,這份榮譽也激起人民的宗教狂熱。從亞歷山大里亞開航的船隊裝載著西里爾和埃及的財富,隨船帶來大批水手、奴隸和宗教狂熱分子,他們盲目追隨聖馬可和上帝之母的旗幟。參加會議的神父和警衛看到這些戰鬥的隊伍,都感到大吃一驚。那些反對西里爾和瑪利亞的敵手在街頭遭到侮辱,或是在住處受到威脅。西里爾的雄辯和慷慨使追隨他的人數與日俱增,這位埃及人估計很快就能有200名主教聽從他的召喚和驅使。 但是十二條破門律的始作俑者,不僅預見到也害怕安條克的約翰會加以反對。安條克的約翰這時正帶著人數較少的隊伍,包括各大城市受尊敬的主教和神職人員,從遙遠的東部首府一路緩行過來。

西里爾等得非常心急,認為這是故意的拖延行為,應該受到譴責 ,於是宣布在聖靈降臨節後的第16天開始會議。聶斯托利完全靠著東部的朋友到場幫忙,就像他的前任克利索斯托一樣堅持原則,否定敵手有下達指示的權力,更不聽從開會的通知。敵人匆忙安排對聶斯托利的審判,而由原告坐在主審官的座位上。在68位主教中,22位兼有大主教的職稱,提出溫和而自製的抗議,為他的案子進行辯護,結果被同教的弟兄趕出會場。坎狄狄安用皇帝的名義要求會議延後4天,這位褻瀆神聖的官員受到侮辱,聖徒的集會用暴力把他驅逐出去。整個重大事件在夏季的一個白天完全處理完畢(6月22日),主教個別發表意見,但是這種表態雷同的格調,可以顯示出有人在暗中指使,不僅發揮影響力,還進行操控。這個主謀的行為受到指責,因為他的惡例,使得作證和簽名無法取信於人。大家毫無異議認為,西里爾的書信符合尼西亞教條以及神父的教義。但是他們從聶斯托利的講道詞和書信中,斷章取義摘錄若干詞句,夾以革出教會和破門律的詛咒,因此免除這個異端分子的主教職位,剝奪他的聖職榮譽。把聶斯托利當成新猶大所惡意簽發的判決書,張貼在以弗所的街頭,並且派人大聲宣布。那些疲憊不堪的高級教士從上帝之母的教堂里走出來,被當作為她衝鋒陷陣的勇士,受到大眾的歡呼。為了慶祝她的勝利,那個夜晚真是燈火通明,歌聲四起,人潮洶湧。

到了第5天(6月27日),東部主教的抵達以及他那氣憤填膺的表情,使西里爾的勝利大為失色。安條克的約翰在旅社的房間里,來不及撣去鞋子上的塵土,便匆忙接見了皇帝的大臣,坎狄狄安向他敘述了他企圖預防或阻止埃及人一意孤行,現在卻完全失敗的努力。同樣的倉促行事和一意孤行,50位主教參加了東部的宗教會議,他們罷黜西里爾和門農的主教職務,並且在十二條破門律中,譴責阿波利納里斯異端是絕對的惡毒,並且把亞歷山大里亞的大主教描繪成惡魔,從出生到接受教育都是為了要毀滅整個教會。 約翰的寶座雖遙不可及,但是他們決定馬上賜福以弗所的羊群,給他們找一位虔誠的牧人。門農保持高度的警覺,發現狀況不對就關起大門,讓一支強大的守備部隊進駐主座教堂。軍隊在坎狄狄安的指揮下立即發起進攻,外圍的哨兵很快被擊退,有的死於劍下,但是整個教堂固若金湯。圍攻的人員開始撤退,結果受到猛烈的追擊,損失乘騎的馬匹,很多士兵被棍棒和石塊打成重傷。以弗所這個聖母之城陷於暴亂、騷動、叛逆和殺戮之中。敵對的宗教會議指使他們的御用機構,向對方宣判破門罪和開除教籍的處分。

在敘利亞和埃及兩個派系相互攻訐和各說各話的陳述中,狄奧多西的宮廷混淆不清,無法辨別是非。在那極為忙亂的3個月里,皇帝竭盡諸般手段,想要調停這一次的神學爭執,其實最有效的辦法是置之不理和表示藐視。他試圖使用一般的審判方式,做出有罪或無罪的判決,用來除去或恐嚇雙方的領導人物;他對派往以弗所的負責官員授以極大的許可權及軍事力量;他要兩派各選出8位代表到首都附近集會,遠離為群眾狂熱所感染的地區,開誠布公討論雙方的歧見。但是東方的人士拒絕屈服,正統基督教會認為人數眾多還有拉丁同盟,反對接受聯合或寬容的條款。最後個性溫和的狄奧多西忍無可忍,在震怒之中驅散了主教所產生的動亂,經過13個世紀漫長歲月以後,誰知第三次基督教聯合會議又出現這種古老的場面。虔誠的君王說道:「上帝可以作證,我沒有引起這場混亂。上天知道誰是罪人,必定對他施加處罰。你們回到行省以後,只有靠著自己的德行,來補救這次集會所造成的災難和羞辱。」他們回到各自的行省,但以弗所大公會議帶來不安的情緒,現在瀰漫到整個東部世界。經過3次堅持到底和勢均力敵的戰役以後,安條克的約翰與亞歷山大里亞的西里爾,終於解釋清楚,可以握手言和,但是這種表面的再度聯合,歸於雙方都需審慎從事,並非理性考量的結果,只能說是雙方都已睏倦不堪,而不是教長能發揚基督教仁慈為懷的精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