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七、塔吉那會戰和托提拉的陣亡及哥特王國的絕滅(552~553 A.D.)

納爾塞斯的謹慎促使他採取迅速和果決的行動,他手上的軍隊是帝國最後的力量,每天的花費都是天文數字。來自各民族的部隊,缺乏嚴格的軍紀和吃苦耐勞的訓練,稍有不當就會兵戎相向,甚至會倒戈對付自己的恩主。他認為托提拉也有同樣的顧慮,想到這裡他內心暴躁的情緒就稍稍得到緩和,但是他知道義大利的教士和人民渴望第二次的革命,他感到也懷疑很快就會有背叛的事件發生。他決定要冒險抓住機會在一天之內解決哥特王國的問題。這樣一來,逼近的危險就能夠激起大家效法英勇的精神,相互之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狀況,難免有所忌憚,就不會產生背棄的心理。羅馬的主將從拉文納出兵,收拾里米尼的守備部隊,直線前進穿過烏比諾的山嶺,再度沿著弗拉米尼亞大道南下,走了9英里越過在山岩上開鑿的通道。這座天險哥特人要是加以防守,對他而言真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可以阻止或延遲他的進軍。 哥特人在羅馬附近地區集結,毫不遲疑地前進,要尋找佔有優勢的敵軍,雙方接近到距離100弗隆的地方,位於塔吉那 和高盧人古代戰死者墓地之間(公元552年7月)。 納爾塞斯送來傲慢的信息,傳達的不是和平,而是要他投降。哥特國王的答覆是情願決一死戰。使者問道:「你要哪一天開戰?」托提拉的回答:「第八天。」

然而第二天的早晨納爾塞斯就準備發動會戰,想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也怕托提拉在耍詐。1萬名赫魯利人和倫巴第人位於中央,他們作戰勇敢但忠誠可疑。兩翼各有8000名羅馬人,右翼有匈奴人騎兵擔任警戒,左翼有1500名挑選過的騎兵負責掩護,狀況緊急時可以保護友軍撤退,作戰有利則包圍敵人的側翼。從右翼頂端的位置,宦官騎著馬沿著戰線巡視部隊,他的講話和神色向他們提出保證可以獲得勝利,激勵皇帝的士兵要懲罰這幫犯下滔天大罪的盜賊,同時讓大家看到那些黃金的鏈條、項圈和臂鐲,都是立下戰功後的獎賞。

大家從雙方發生的接戰中,就已經能看到成功的預兆。他們帶著極為欣賞的表情看著50名勇敢的弓箭手,這些人為了控制前面的一座小山丘,已經擋住了哥特騎兵連續三次的攻擊。在只有兩個弓箭射程的距離內,整個早晨雙方都在焦急中度過,整個戰線都籠罩在不安的氣氛中,羅馬人進食時人不卸甲、馬不離鞍。納爾塞斯等待對方發起衝鋒,托提拉拖延時間要等最後2000名哥特援軍的到達。國王用毫無效果的談判來消耗時間,同時在戰線前面很狹小的空間內,向大家展示一個武士的力量和技巧。他的鎧甲上鑲嵌著黃金,紫色的旌旗在風中飄舞,他把長矛擲向空中,用右手接住再交給左手,從馬背的後面滑下來再跨步躍上馬鞍,像在騎術學校那樣操控難以駕馭的駿馬,施展各種步伐和旋轉動作。

等到援軍到達,他就退回帳幕,換上一般士兵的服裝和武器,接著發出會戰的信號。第一列騎兵的前進需要的是勇氣而不是謹慎,把第二列的步兵留在後面。他們立刻開始接戰,陣線像極了一輪新月,中間突進去而兩翼變得向後彎曲,這是羅馬人兩翼4000名弓箭手齊射產生的效果。哥特人慘重的傷亡引得羅馬軍陣中發出巨大的歡呼聲。哥特騎兵的勇氣給自己帶來災害,逼得他們擠在一起進行強弱懸殊的戰鬥,只能用長矛對抗敵人,而對方卻嫻熟所有的戰爭工具。一場戰果碩碩的接戰激勵著羅馬人和盟友,納爾塞斯很平靜地觀看戰況的發展,並且下達必要的命令,當然也會評判他們的功勞,對最勇敢的戰士給予最大的獎勵。哥特騎兵在震驚之餘已經陣勢大亂,遭到壓迫以後整個崩潰。第二線的步兵排成的陣勢,無法運用槍矛來支援騎兵的攻擊,也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收容後退的部隊,被逃走的馬匹撞倒踐踏而亂成一團。在塔吉那戰場有6000名哥特人被殺,勝者毫無惻隱之心。

他們的君主帶著5名隨員,被格庇德人阿斯巴德追趕上,忠心耿耿的隨員發出叫聲:「不要傷害義大利的國王!」然而阿斯巴德已將長矛刺進托提拉的身體,致命的一擊立刻引起忠誠哥特人的報復。他們將垂死的君王運到7英里外的一個地方,遠離給他帶來羞辱的戰場,讓他的最終時刻沒有任何敵人在場。大家出於同情,把他安葬在一個草草築成的墳墓里。羅馬人對於勝利覺得美中不足,直到後來發現哥特國王的屍體,才認為大功告成。托提拉裝飾著寶石的帽子以及染血的長袍被當成凱旋的信物,由專差呈送給查士丁尼。

納爾塞斯立刻向勝利的賜予者無垢聖母,也是他的保護者 呈上最虔誠的奉獻。他對倫巴第人表示讚譽,給予豐碩的報酬,然後打發他們離開。這些驍勇善戰的野蠻人曾把村莊化為灰燼,在聖壇前面強姦貴婦和修女,因此要派出強大的正規部隊不斷監視他們的撤離,阻止再度發生違犯軍紀的事件。勝利的宦官繼續行軍通過托斯卡納,接受哥特人的歸順,到處都能聽見萬民的歡呼,以及義大利人的不斷抱怨,哥特人剩餘的部隊還有無可抗拒的實力,把羅馬包圍得水泄不通。環繞廣大的外廓城牆,納爾塞斯把工作分配給自己和部將,分別擔任正面的攻擊和牽制的佯攻,並且不動聲色指出最容易接近的位置和沒有守備的通道。無論是哈德良陵墓的工事堡壘還是港口,都無法阻擋征服者的前進。查士丁尼再次收到羅馬城的鑰匙,在他的統治期間,羅馬失守和光復先後有5次之多。

羅馬的得救卻成為羅馬人民最後的災難,納爾塞斯的蠻族盟友經常混淆和平與戰爭的特權。逃走的哥特人在絕望之餘,因血腥的報復行為而獲得一點安慰。出身貴族家庭的300位青年,被送過波河作為人質,托提拉的繼位者毫無人性,將他們全部屠殺。從元老院的命運聯想到人類的際遇無常,令人不禁潸然淚下。托提拉將元老院的議員全部放逐離開家園,有部分人員被貝利薩留的一位軍官救出來,從坎帕尼亞運到西西里。有些人自認犯下大罪,不敢相信查士丁尼會法外施仁,也有些人實在太窮,沒有能力購買馬匹逃到海岸。他們這些同仁經過5年窮困和流放的生活,顯得憔悴不堪。勝利的納爾塞斯恢複了他們的希望,狂怒的哥特人阻止他們過早回到城市,坎帕尼亞的城堡都沾染著貴族的鮮血。過了13個世紀以後,羅慕盧斯的制度已經淪喪。即使羅馬的貴族仍舊使用元老院議員的頭銜,但在公共會議或憲政法則中很少能見到他們留下的痕迹。羅馬元老院高高在上已有600年之久,注視著地球上的國王向他們覲見,他們將這些國王看成奴隸或是自由奴。

哥特戰爭仍然在進行,最勇敢的哥特族人退過波河,一致推選特阿斯接替去世的英雄,並且要為他復仇。新國王立即派遣使者懇求法蘭克人的協助,即使花錢也在所不惜,為了公眾的安全就將儲存在帕維亞皇宮的財富,毫不珍惜地使用在這方面。哥特皇室剩餘的金銀被儲藏在坎帕尼亞的庫米,他的兄弟阿利金負責看管,但是這座經托提拉加強的堅固城堡,被納爾塞斯的軍隊團團包圍。哥特國王實施快速而秘密的行軍,從阿爾卑斯山的山麓開往維蘇威山,前去解救他的兄弟,並逃過羅馬各地軍事首長的監視,把營地駐紮在薩爾努斯河的岸邊。這條河又稱德拉科河 ,從努西里亞流入那不勒斯灣。河流分隔開兩支軍隊,60天的時間被浪費在遠距離的遙相對望中,沒有得到任何成果。特阿斯一直佔據著這個重要的位置,等到他的艦隊失利,無法運來所需的糧食,只得放棄,開始撤離。他攀登拉克塔里亞山是不得已的窮途末路,這個地方從格倫的時代以來,因為清新的空氣和營養的牛奶 ,而使得羅馬的醫生將病人送來療養。

哥特人決心全力一搏,他們列陣下山,捨棄馬匹,實施步戰,為了獲得自由,寧願死於刀刃之下(公元553年3月)。國王親自領隊出戰,他的右手拿著長矛,左手執巨大的圓盾,用長矛殺死前列的敵人,左手的圓盾抵擋那些想取他性命的武器。在幾個鐘頭的戰鬥以後,圓盾上插著12支標槍,使得他的左手疲累不堪。可是這位英雄人物並沒有退後一步,也沒有停止攻擊,只是大聲叫喚他的隨從給他換一面新的圓盾,就在這一刻側面沒有掩護,他被致命的投矢貫穿。他的陣亡是死得其所,同時也宣告哥特王國隨之滅亡。他的殉難激起了戰友效死的決心,他們奮戰到黑夜降臨大地,雙方才收兵休息。等到天亮又開始戰鬥,哥特士兵維持絕不示弱的勇氣直到第二天的黃昏,他們在夜晚休息時不僅缺乏飲水,最勇敢的戰友也多已喪身。倖存的哥特人決定接受優厚的條件,這是明智的納爾塞斯所提出的。他們可以選擇住在義大利成為查士丁尼的臣民和士兵,或是帶著部分家私離開去尋找獨立自主的國家。 還有1000名哥特人拒絕宣誓效忠或是自願流放,他們在條約簽訂之前離開,很大膽地撤回帕維亞城內。

阿利金所處的地位激勵他效法兄弟特阿斯的精神,而不是哀悼特阿斯的陣亡。他是體格強壯而又技術高明的射手,彎弓射出的一支箭矢可以貫穿對手的鎧甲和胸膛。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卓越,防守庫米 抗拒羅馬人的軍隊長達1年之久。羅馬人辛勤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