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十七、維提吉斯在拉文納的開城和哥特王國的覆滅(538~539 A.D.)

等到貝利薩留解決了國內和國外的敵人,他一心一意運用兵力完成義大利最後的征服。將領在奧西莫的圍城作戰中,差點被弓弩射殺,一名侍衛忠於職守,犧牲自己的手臂將箭矢擋下,使他逃過致命一擊。哥特人在奧西莫的4000名武士,以及在腓蘇利和科蒂安的人馬,直到最後還想維持獨立,驍勇的守備部隊幾乎使得征服者失去耐性,但是也贏得他的尊敬。他們要求安全離開,到拉文納加入他們的族人,貝利薩留拒絕了他們這一要求,但是他同意條件合理的投降協定,保證他們至少可以帶走一半的財物,然後有兩條路可以自由選擇,一是安靜回到家業和田產所在的地區,再不然就投效皇帝的軍隊參加波斯戰爭。大批蠻族仍舊追隨維提吉斯的旗幟,人員的數量遠超過羅馬軍隊。哥特國王不論受到請求還是挑戰,抑或是最忠誠的臣民陷於極端危險之中,都無法引誘他離開拉文納堅固城堡的保護。防禦工事固若金湯,可以抗拒強攻硬打,等到貝利薩留將都城圍得水泄不通,立刻知道只能靠饑饉來瓦解蠻族堅持到底的意志。羅馬將領提高警覺,嚴密守衛海洋、陸地和波河的水道。戰爭權利使他放下了道德原則,認為將被圍城市 的穀倉燒掉 ,甚至水中下毒 ,都是合法的行為。

就在他全力封鎖拉文納時,君士坦丁堡派來兩位使臣,讓他大吃一驚。查士丁尼沒有詢問獲勝主將的意見,就貿然簽署一紙和平條約,裡面的條款使人無法獲得榮譽,並且會產生有害的後果:義大利和哥特人的財產被平分,波河以北的行省留給狄奧多里克的繼承人保有王室的頭銜。使臣急著完成這件能夠提高名聲的任務;對於哥特人而言,現在糧食更重於榮譽,被困的維提吉斯意外地保住了王冠,當然感到喜不自勝;其他的羅馬首長對於繼續進行戰爭在私下發出怨言,公開表示要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如果貝利薩留僅僅像士兵那樣靠著蠻力毫無智慧,怯懦和嫉妒的律師就會將勝利的桂冠從他的頭上攫走。但他在這關鍵時刻像一名心胸開闊的政治家,決定單獨承受不服從命令所產生的危險,當然也可能因而建立莫大的功勛。手下的官員提出書面的意見,認為圍攻拉文納不切實際也毫無希望;然而主將不願接受瓜分義大利的條約,宣布他的決心是要用鏈條牽著維提吉斯送到查士丁尼的腳前。

哥特人陷入疑懼和驚慌之中,貝利薩留專橫的拒絕剝奪了他們唯一能信任的簽字,使他們的內心充滿憂慮,怕這位明察秋毫的敵人已經洞悉他們目前所處的極為悲慘的狀況。他們拿貝利薩留的名聲運道與苦命國王的懦弱做一比較,於是提出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計畫,維提吉斯顯然已經認命,受到逼迫只有默許。分裂會削弱力量,接受放逐會有損民族的榮譽,但要是貝利薩留能拒絕承認主子的權威,願意接受哥特人的推選,他們就會為他提供軍隊、財富和拉文納的城堡,讓他擁有義大利王國,何況也只有他具備這種資格。一頂皇冠發出的虛幻光彩,能夠對忠誠的臣民產生難以抗拒的誘惑,但貝利薩留預見到了蠻族的輕浮多變,對此心懷恐懼和謹慎。他的野心被理性所約束,只滿足於羅馬將領安全和榮譽的地位。他表面上裝出對這一叛亂建議耐心滿意的樣子,這種態度極有可能會引來他人惡意的揣測和中傷。但查士丁尼的部將自認光明磊落,之所以選擇這樣一條黑暗而詭詐的道路,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哥特人自願降服。他用機智的策略說服他們,說他會順從他們的意願,但是他討厭這種私下的約定,所以不願立下誓言和承諾。

哥特人派遣的使臣指定了拉文納開城投降的日子(公元539年12月),一支船隊會滿載糧食,作為受到歡迎的貴賓,駛進港口最處,為大家心目中的義大利國王大開城門。貝利薩留沒有遭到一個敵人,像是凱旋的行列通過堅固城市的街道。 羅馬人對於他們的成功感到無比的驚奇,高大而又強壯的蠻族群眾竟然能夠忍受這種場面,真是令人困惑不已。具備男子氣概的婦女,向她們的兒子和丈夫的臉上吐口水,疾言厲色指責他們將主權和自由出賣給南方的侏儒,藐視他們的兵力不足,瞧不起他們矮小的身材。貝利薩留趁著哥特人還未從震驚中恢複,要求他滿足他們的願望之前,勝利者已經在拉文納建立起權威,確保不會讓哥特人產生反悔和有叛亂的危險。維提吉斯可能有逃走的打算,但他被發現後軟禁在自己的皇宮中 ,最優秀的哥特青年被挑選出來為皇帝服務,剩餘的民眾分散開來,被送到南部行省平靜的居留地。成群結隊的義大利人受到招募,前去補充人口日益稀少的城市。首都的歸順引起義大利城鎮和鄉村的仿效,根本不需要派部隊前去征服。獨立自主的哥特人在帕維亞和維羅納還保存著相當的武力,他們抱著強烈的願望想要成為貝利薩留的臣民。然而他只願意作為查士丁尼的全權代表,對此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態度,矢言要為皇帝效命到底,拒絕他們用誓言表達的忠誠之心。哥特代表團的指責並沒有使他惱羞成怒,他宣稱自己情願做奴隸也不要當國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