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十五、哥特人撤離羅馬及貝利薩留的追擊行動(538 A.D.)

東哥特人整個民族都集結起來攻擊羅馬,幾乎全部消耗在圍城之戰。要是相信一位真才實學的旁觀者的說法,在城牆下面經常發生的血戰中,數量龐大的烏合之眾有三分之一被殲滅。這個地區的夏天一直惡名昭彰,對人體有害的空氣質量、農業的沒落和人口的減少都肇因於此。哥特人的放縱行為以及地區的不利條件,使得饑饉和瘟疫更加嚴重。維提吉斯竭盡全力為自己的命運奮鬥,一直在接受羞辱和遭到毀滅之間舉棋不定,國內發生緊急狀況,迫得他只有趕快撤退。渾身發抖的信差向哥特國王報告,「嗜血者」約翰將蹂躪的戰火從亞平寧山蔓延到亞得里亞海,皮瑟努姆大量戰利品和無數的俘虜被運送到里米尼的堅固城堡之內。實力強大的酋長已經擊敗他的叔父,威脅到他的都城,用秘密的通信想要勾引他那忠貞的妻子,就是阿馬拉桑夏傲慢的女兒。然而維提吉斯要在退走之前盡最後的努力,用奇襲的方式來毀滅這座城市。他在一條供水渠道發現秘密的通道,兩名梵蒂岡的市民受到賄賂,要用酒灌醉奧勒良門的警衛,打的如意算盤是要攻擊台伯河對岸的城牆,因為這個位置沒有興建角塔來增強防禦的力量,同時蠻族帶著火把和雲梯去攻打平西安門。警覺性極高的貝利薩留帶著那幫老兵部隊,使蠻族所有的企圖破滅,在最緊要的關頭,不等同伴到來就衝上前去。哥特人喪失了所有的希望和給養,到處發出喧囂的吵鬧催促他們的國王要儘快離開,以免停戰協定到期時,羅馬人的騎兵再度集結起來。

在開始圍城後的1年零9天,不久之前那支實力強大而又得意揚揚的軍隊,現在燒掉了自己的帳幕,在一片嘈雜聲中退過米爾維亞橋(公元538年3月)。他們這次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蜂擁的士兵在狹窄的通道上推擠,畏懼的心理和敵軍的追擊使很多人掉進台伯河。羅馬的將領率軍從平西安門衝殺出來,對於撤退的敵人毫不留情痛下毒手。虛弱和沮喪的哥特族人拖著沉重的腳步,排成一列長而鬆散的隊伍,在弗拉米尼亞大道上蹣跚而行。蠻族有時被迫離開大路,以免遭遇帶有敵意的守備部隊,他們防守著從里米尼到拉文納之間的重要通道。然而逃走的軍隊仍舊是如此強大,維提吉斯對於迫切需要保存的城市,抽調了1萬人去加強守衛,同時派遣他的侄兒烏萊阿斯帶著相當的兵力,前去鎮壓米蘭的叛亂行動。他自己則率領主力圍攻里米尼,這裡離哥特人的都城只有33英里。

「嗜血者」約翰靠著防禦的技術和英勇的作為,使薄弱的城牆和淺顯的壕溝不致被敵軍攻破。他身處次要的戰場,身先士卒不怕辛苦和危險,模仿他那偉大的主將發揮軍人的武德。蠻族的木塔和攻城撞車無用武之地,他們的攻擊被守城部隊驅退,只有實施長期的封鎖,使守軍陷入飢餓的絕境,然而羅馬軍隊可以獲得足夠的時間,集結兵力兼程前來解圍。一支艦隊突襲安科納,沿著亞得里亞海岸航行前來解救被圍的城市。宦官納爾塞斯率領2000名赫魯利人和5000名東方最驍勇的部隊在皮瑟努姆登陸。貝利薩留親自指揮1萬名久歷戰陣的老兵,攻下亞平寧山岩石高聳的據點,沿著山腳向前運動。有一支新出現的軍隊在紮營時,點起無數通明的燈火,看起來像是沿著弗拉米尼亞大道進軍。哥特人的內心被驚懼和失望控制,只有放棄里米尼的圍攻,丟下他們的帳幕、他們的標誌和他們的首領。維提吉斯也只得跟著逃走,馬不停蹄趕回拉文納的城牆和沼澤的保護圈之內。

唯一能為他們提供安全的只有城牆,所有的據點都無法相互支援,哥特王國現在已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義大利的行省投靠到皇帝這邊,他的軍隊逐漸徵召到2萬兵員,要不是羅馬將領之間相互傾軋,使得戰無不勝的軍隊削弱了實力,一定能輕易而迅速地完成征服。在完成圍城作戰之前,有件事以血腥、可疑而不智的處理方式,損害到貝利薩留公正的聲譽。普里西狄烏斯是個忠心耿耿的義大利人,在從拉文納逃到羅馬的途中,駐紮在斯波萊托的軍事總督君士坦丁,很不客氣地將他攔阻下來,甚至就在教堂里,把他身上的兩把佩劍搶走,這些武器很名貴,上面鑲嵌著黃金和寶石。等到戰亂的危險狀況消失以後,普里西狄烏斯對於損失和傷害提出控訴。他的指控獲得受理,然而傲慢和貪婪的被告不遵從將佩劍歸還的命令。

普里西狄烏斯為拖延的行為而火冒三丈,等到貝利薩留騎馬經過廣場時,大膽跑上去抓住馬頭,要求他遵照羅馬法重視市民的權益。現在涉及貝利薩留的職權,於是他召開會議,認為下屬的官員要服從命令,在受到無禮的拒絕以後,發著脾氣匆忙把侍衛叫來。君士坦丁看見他們進來,以為是要殺他的信號,於是拔出佩劍沖向將領。貝利薩留很靈活地避過刺劈,他的朋友也上來保護。失去鬥志的兇手丟下武器,被拖進鄰近的房間,在貝利薩留專橫的命令之下,被侍衛立即處死,也可以說是謀殺。 在這個極為草率而又粗暴的行動中,君士坦丁的罪行沒有人會記得,然而這個勇敢的官員走上身敗名裂的絕路,被暗中歸罪於安東妮娜無情的報復。這時總督的同僚自認或多或少都犯下掠奪的罪行,因而人人感到自危。

要是對共同的仇敵感到恐懼,就會壓制自己的妒恨和不滿,只有在自信可以獲得勝利以後,他們才會慫恿強而有力的對手,去反對羅馬和阿非利加的征服者。宦官納爾塞斯從皇宮的內廷執事與皇室的賦稅管理職位上,突然晉陞為一支軍隊的統領。雖然他在以後贏得的名聲和榮譽,可以與貝利薩留不分軒輊,但目前這位英雄人物的所作所為,只會增加哥特戰爭在執行上的困擾。那些對貝利薩留不滿的領導者將救援里米尼的功勞歸於納爾塞斯的謹慎忠告,要他依權責獨立指揮。說實在話,查士丁尼的信函是禁止他服從貝利薩留。這位謹慎的寵臣在離開前不久,曾經與君主進行過一場神聖而親切的談話,君王那句「儘可能有利於大局」的交代是個危險的借口,特別給他保留了一些自主的裁量權。

基於這個含糊不清的權責,宦官對於貝利薩留的意見,始終持異議的態度。等到納爾塞斯勉強同意圍攻烏爾比諾時,他在夜間將同僚丟下不管,獨自率軍前去征討埃米利亞行省。赫魯利人兇狠而善戰的隊伍忠誠追隨納爾塞斯 ,1萬名羅馬人和聯盟軍在他的旗幟下跟著前進。每個不滿分子都想抓住這個最好的機會,報復私人或想像中的冤屈。至於貝利薩留其餘的部隊,都已經被分派去駐守西西里到亞得里亞海的沿岸地區。他的用兵素養和堅定意志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和障礙,烏爾比諾已經奪取,腓蘇利、奧爾維耶托和奧克西姆的圍攻正在積極進行。納爾塞斯終於被召回處理皇宮的內部事務,羅馬將領善於用自製的權威平息所有的紛爭衝突,抑制所有的反對意見,就是他的仇敵也難免對他表示敬意。貝利薩留諄諄誘導大家要接受有益的教訓,所有的部隊要同心同德親愛至誠。但是哥特人趁著羅馬人的部隊發生爭執的間隙,獲得喘息的機會。適合用兵的季節已經過去,米蘭遭到毀滅的命運,義大利的北部行省被法蘭克人大舉入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