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九、安條克的叛亂和帖撒洛尼卡的大屠殺(387~390 A.D.)

安條克的居民活躍而急躁,凡事只關懷自己的處境和利益,對歷代皇帝的作為深表不滿。在狄奧多西統治之下,阿里烏斯派的臣民一直痛心疾首於失去自己的教會。當時,有三位相互敵對的主教,爭奪安條克大主教的寶座,最後的結果註定只能滿足一派的要求,難免引起兩個失敗派系的抵制。哥特戰爭需要龐大的費用,加上後來簽訂和約必然帶來的巨額開支,使皇帝不得不加重人民的稅賦。亞細亞各行省未曾捲入這場災難,無法感到切膚之痛,不願為解救歐洲的困窘出錢出力。狄奧多西的統治將屆10年,為了紀念太平盛世要舉行壯觀的慶祝活動,士兵可以獲得數目可觀的賞金,軍隊極為滿意。一般臣民對於原本應自願進行的捐獻,如今成為額外增加的負擔,難免表現出消極反抗的態度。皇帝下達多道徵稅的敕令,打破了安條克人民平靜逸樂的生活,請願的群眾圍住行政官員的法庭,一開始用尊敬的哀求語氣,請當局出面為全民做主;蠻橫的官員傲慢無禮,把群眾的訴願當成抗拒君權的犯罪行為。於是大家的火氣愈來愈大,譏諷的嘲笑逐漸升級為憤怒的謾罵,一開始以政府的下級機關為抨擊對象,無形中擴大開來,演變為攻擊皇帝的神聖人格和尊嚴。民眾被激起的憤怒無法壓制,原來建立在重要位置供人民瞻仰的皇室雕像,成為發泄的對象。狄奧多西本人,加上父皇、皇后弗拉西拉、兩位皇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留的雕像,全部被毫不留情地從基座上推倒,砸成碎片或輕蔑地在大街拖曳而過。這種侮辱帝國尊嚴的行為,表現出人民充滿不忠和叛逆的思想。騷動立即被派來的輕步兵和弓箭手鎮壓下去,這時,安條克的人民才開始思考他們所犯罪行的性質和產生的後果。

行省的總督因職責所在,如實寫下了事件的全部真相。膽戰心驚的市民把認罪和獲得寬恕的機會,全部寄托在弗拉維主教的儘力奔走以及希拉里烏斯議員的口才辯護上。希拉里烏斯是利巴尼烏斯的門徒和朋友,天賦的才華在遇到重大事件後,可以發揮最大的效能。 安條克離君士坦丁堡的路途有800英里,儘管有驛站可用,罪孽深重的城市仍長時間無法獲得確切的信息,民眾擔驚受怕飽受折磨。四散的謠言使安條克人時而充滿希望,時而陷入恐懼,他們驚怖萬分,聽說皇帝雷霆震怒,對本人和心愛的皇后受到侮辱而感到氣憤不已,決心將罪惡的城市夷為平地,所有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殺殆盡 。很多居民遠走高飛,逃到敘利亞山區和附近沙漠地帶避禍。

騷亂最終得以平息。24天後,駐軍將領赫勒比庫斯和行政長官愷撒里烏斯宣布皇帝的旨意和對安條克的判決:這座充滿侮慢習氣的省都,不夠資格享有城市的稱號,被剝奪東部名城所管轄的土地、特權和稅收,將其貶為村莊,劃入拉奧狄凱亞的行政區域之內; 把浴場、競技場和劇院全部關閉,停止市民所有的消遣和娛樂節目。根據狄奧多西嚴格的禁令,取消穀物的分配,派出專人追查個人的刑責,找出犯案的人員,包括那些直接搗毀神聖雕像的人,還有那些在一邊袖手旁觀、未善盡制止之責的人。赫勒比庫斯和愷撒里烏斯將審判法庭設置在競技場中央,四周派武裝士兵嚴密戒備。此時此刻,安條克最富有的市民被五花大綁帶到審判官前面,嚴刑逼供,無論是立即判決還是暫緩處理,全憑几位特派大員一語裁定。罪人的土地和房產充公後被拍賣,妻子兒女從以往富足奢華的生活,墮入貧窮沒落的困境,人們猜測這一天將會執行大規模的血腥處決。

克利索斯托是安條克辯才出眾的神職人員,用生動的筆調敘述了這一事件,將之比擬為進行最後審判的世界末日。狄奧多西的使臣雖負有殘酷的任務,但執行時卻仍懷有不忍之心,眼見眾多罪犯即將家破人亡,難免同情他們不幸的遭遇,正好藉機接見從深山和沙漠前來的僧侶和隱士, 懷著敬意傾聽他們緊急的申訴。兩位主審在多方勸說下,同意延期執行判決。經過商議,赫勒比庫斯留在安條克處理本案,愷撒里烏斯儘快趕回君士坦丁堡面見皇帝,不惜觸犯天顏,請求主上收回成命。

此時,狄奧多西的怒氣已消,代表民眾陳情的主教和議員,有幸得到皇帝召見。狄奧多西與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對於安條克民眾的行為,像位受到傷害的朋友那樣發出怨言,而不是一味仗著皇帝權威,用恐嚇的手段來報復。皇帝既往不咎,赦免安條克和市民的罪行,打開監牢的大門,擔心喪失性命的議員和富室得以領回自己的田產和房屋。東部的省都恢複了原有的地位,重新閃耀歷史名城的光輝。狄奧多西嘉獎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稱讚他們不計利害為受難弟兄陳情奔走,將巴勒斯坦的管轄權授予希拉里烏斯,酬勞他為同胞仗義執言的辯才,特別在安條克主教辭退時,以極大尊敬表示感激之意。安條克的市民為報答君王不殺之恩,重新建造1000多座新雕像。帝國四境發出讚頌的歡呼,皇帝深為期許,並公開表示,若伸張正義是帝王的首要職責,那麼法外施恩必然是國君的最高享受。

帖撒洛尼卡的叛亂行動,一般認為起因更為荒謬,產生的後果更是可怕。這座佔地極廣的城市是伊利里亞的首府,為了免於哥特戰爭的刀兵之災,修築了堅強的防禦工事,派駐了兵力強大的部隊。統領的主將是波特里克,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他是個蠻族。主將的手下有個容貌出色的男孩,這位奴隸引起賽車場中著名御車手的情慾,被波特里克知道後,下令將御車手關進監獄。等到駕車比賽那天,群眾見不到喜愛的御車手,不禁大失所望,對觀眾而言,所看重的是御車手的技術而非品德。加上民眾在過去與軍隊曾經發生過爭吵,不滿的情緒藉機爆發開來。這時,軍隊為了支援義大利的戰事,調走了主力,常有士兵開小差溜走,剩下的兵力在受到狂怒群眾襲擊時,不足以保護主將的安全。波特里克和幾位主要官員慘遭暴徒殺害,還有人將遍體鱗傷的屍體拖在大街上遊行示眾。皇帝住在米蘭的宮廷,接到帖撒洛尼卡民眾暴動作亂的報告後,感到無比震驚。波特里克功勛卓著,他的死亡讓他的主子感到無限的悲痛和憤怒。但是就當時的狀況,只要派出鐵面無私的法官,經過審判的程序,就會使行兇的首犯受到嚴厲的懲處。然而脾氣火暴的狄奧多西,無法等待司法程序的調查和審訊,很快決定,部將身上流出的鮮血,要用兇手的性命來償還。不過,這時他還在寬大為懷和血腥報復之間猶豫,主教熱忱的規勸,差點使得皇帝勉強同意網開一面。

但大臣魯菲努斯幾句不得體的言辭,激起他滿腔的怒火。在派出信差下達屠殺命令之後,皇帝想阻止命令的執行,但已為時太晚。皇帝在盲目衝動之下,將對一座羅馬城市的報復行動交予蠻族,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大開殺戒。何況這一攻擊計畫,是在陰毒、險惡和非法的密謀指使下,用最殘酷的手段進行的。帖撒洛尼卡的市民收到以皇帝名義所下的告示,假意邀請他們前往觀看賽車。市民對這些娛樂絕不嫌多,觀眾人數如此龐大,就打消了一切恐懼和疑惑的念頭。等人員到齊後,一聲令下,出場的不是賽車而是埋伏在競技場四周的士兵,他們立刻著手行動,展開大屠殺。這場不分外人土著、不管年齡性別、無論有罪無罪的殺戮,持續進行了3個鐘頭。被殺人數根據最保守的估計也有7000人,更有些作者覺得達到了1.5萬人,這些無辜死去的人被當作奉獻給波特里克亡靈的犧牲品。一個外國來的商人,可能認為自己不會被殺,提出用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做擔保,換取兩個兒子其中一人的性命。正在他因不知該選哪位而猶豫難決時,士兵幫他做出了決定,用匕首同時刺進兩個毫無抵抗能力的孩子的胸膛。這群劊子手大肆殺戮,以不得不拿出足夠的人頭來交差為借口,使得這場有計畫和預謀、遵從狄奧多西命令行事的大屠殺,讓人聽得膽戰心驚,面無人色。皇帝過去曾長期在帖撒洛尼卡居住,這更是加深了他的罪孽。這座慘遭不幸的城市,它的街道和建築的外貌,居民的衣著和習性,皇帝都十分熟悉,以至於每次想起,這些都會隨時呈現在眼前。後來,狄奧多西甚至感到那些遭他屠殺的人們,好像仍然健在一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