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

我小時候在西藏聽過喬達彌(Krisha Gotami)的故事,她是位生長在佛陀時代的少婦;她的第一個兒子在一歲左右就病逝了,喬達彌傷心欲絕,抱著小屍體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問是否有藥可以讓她的兒子復活。有些人不理會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認為她發瘋了。最後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訴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個人能夠為她施行奇跡。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兒子的屍體放在佛陀的面前,說出整個過程。佛陀以無限的慈悲心聽著,然後輕聲說:「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治療你的痛苦。你到城裡去,向任何一戶沒有親人死過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給我。」

喬達彌很高興,立刻動身往城裡去。她對第一戶人家說:「佛陀要我從一戶沒有死過親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們家已經有很多人過世了。」那個人如此回答。她於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家已經有無數的人過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後終於瞭解佛陀的要求是無法辦到的。

她只好把兒子的屍體抱到墳場,做最後的道別,然後回到佛陀那兒。「你帶回芥菜子嗎?」他問。

「不!」她說:「我開始瞭解您給我的教法,悲傷讓我盲目,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問:「你為什又回來呢?」

她回答:「請您開示死亡和死後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麼東西是不死的?」

佛陀開始對她開示:「如果你想瞭解生死的真義,就必須經常如此反省:宇宙間只有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那就是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是無常。令郎的死亡,幫助你瞭解我們所處的輪迴世界是無法忍受的苦海。脫離生死輪迴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解脫之道。因為痛苦而使你準備學習,你的心也已經打開大門迎向真理了,我將教你解脫之道。」

喬達彌頂禮佛足,終其一生追隨佛陀。據聞,她在臨終前開悟。

《接受死亡》

在喬達彌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們再三察覺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譬如說,瀕死經驗最重要的預示是:它徹底改變了曾有瀕死經驗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響和改變相當大:對於死亡的恐懼降低,也比較能接受死亡;增加對別人的關懷,更加肯定愛的重要性;追求物質的興趣減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層面和精神意義;當然,也比較能接受來世的信仰。有一個人對肯尼斯.瑞林說:

過去我是一個行屍走肉,除了貪求物質享受之外,生命毫無目標。現在我完全改變了,我有強烈的動機、生命的目的、明確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堅強信念,我對於財富的興趣和貪慾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瞭解精神層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這個世界有所改善的熱情。

有一位婦女告訴研究瀕死經驗的英國學者瑪格.葛雷(Margot Grey)說:我慢慢感覺到我有一股強烈的愛心,有能力把愛傳達給別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悅和快樂。對於生病和臨終的人,我有強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們多少能夠知道,死亡的過程只不過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類的致命危機,可以產生同樣巨大的改變。死於癌症的弗瑞達.妮洛(Freda Naylor)醫師,勇敢地寫下她死前的日記:

我必須感謝癌症,讓我有一些從未有過的經驗。瞭解生命必死之後,讓我變得謙卑,使我認識到自己驚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發現自己,因為我必須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來,重新衡量,然後再前進。

如果我們確實能夠謙卑而開放地「重新衡量,再前進」,以及真正接受我們的死亡,我們將發現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導和修行。而這種接受極可能帶來另一個驚人的結果:真正的治療。

記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國婦女,在紐約晉見敦珠仁波切。她對於佛教並不熱衷,卻聽見說有一位大師來到了紐約。那時候,她病得很嚴重,絕望之餘,什麼事情都想嘗試,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師!當時我擔任她的翻譯。

她走入房間,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為自己的情況,加上見到仁波切便感動得掉下眼淚,她衝口而出:「我的醫師說我只能再活幾個月,您能幫助我嗎?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溫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來,然後安靜地說:「你看,我們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遲早的問題,有些人死得比別人早些罷了。」他以這幾句話,幫助她瞭解凡是人都會死,也瞭解並不是只有她會死,紓解了她的焦慮。然後,他談到了死亡的過程和對於死亡的接受,也談到死亡裡存有解脫的希望。最後,他教她治療的修行法門,她就虔誠奉持不渝。

她不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獲得痊癒。我聽過許多類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診斷到了絕症的末期,只剩下幾個月可活。當他們閉靜潛修,真正面對自己和死亡的事實時,竟然治癒了。這告訴我們什麼?接受死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並發現生死之間的基本關係,如此一來,就很可能產生戲劇化的治療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類的疾病其實是一種警訊,提醒我們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層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看待這個警訊,全盤改變生命的方向,不僅能治療我們的身心,甚至整個生命。

《心靈深處的改變》

像喬達彌一般地深切反省無常,可以讓你從內心的深處來體會無常的真義,當代上師紐舒堪布(Nyoshul Khenpo)寫了一詩,道盡個中蘊味:

一切萬物都是虛幻短暫的,有分別心的人如刀上舔蜜,以苦為樂。堅持萬物實有的人,多可憐啊!

參道友們,往內觀照。

然而,往內觀照是多麼困難的事啊!我們多麼容易被舊習氣主宰啊!就像紐舒堪布的詩告訴我們的,即使它們帶來痛苦,我們卻以幾近聽天由命的態度接受它們,因為我們慣於屈從。我們自以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我們的習氣,就完全成為它們的奴隸了。

雖然如此,反省還是可以慢慢帶給我們智慧。我們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斷重複的模式裡,也開始希望跳出窠臼。當然,我們也許還會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們可以跳出來,有所改變。這首題為<人生五章 >的詩,道出了全部訊息:

一.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的勁才爬出來。

二.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三.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那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四.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五.我走上另一條街。

反省死亡,是為了在你的內心深處做一番真正的改變,並開始學習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條街」。通常這需要一段避靜和深觀的時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睜開眼睛,認清我們如何對待生命。

觀察死亡,並不見得就是恐怖或病態的事。當你真正受到啟發,放鬆、舒適,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賞悅耳的音樂時,為什麼不對死亡做一番反省呢?當你快樂、健康、自信和充滿幸福的感覺時,為什麼不對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沒有注意到,某些時刻,你會自然地被引導去做內省的功夫嗎?善用這些時刻,因為它能夠讓你有一種強烈的經驗,迅速改變你的世界觀。在這些時刻中,過去的信念自行崩潰,你可以發現自己的轉變。

觀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厭離」感,藏文稱為nge jung。nge的意思是「走出」、「出頭」或「出生」。時常深觀死亡,可以讓你發現自己從習氣中「走出」,通常是帶著厭惡的感覺。你才發現自己越來越能準備放下它們,最後你將能夠把自己從習氣中解脫出來,誠如上師們所說的「好像從乳酪中挑出毛髮」那麼容易。

你將產生的厭離感,既有憂傷也有喜悅:憂傷的是你知道過去的方式竟然一無是處,喜悅的是當你能夠放下它們時,你的視野將越來越廣。這種喜悅可以產生強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恆的啟示,因為你再也不受習氣左右了,因為你已經真正從舊習氣出頭了,因為你已經能夠改變,而越來越自在了。

《死亡的心跳》

如果死亡只出現一次,我們就沒有機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