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序跋集》跋

幾十年來我編選過不少的集子,有長篇,有短篇;有創作,有翻譯。我保留著一個印象:為自己編選集子是一件愉快的事。可是這一回編選《序跋集》,我感到了厭倦,說句老實話,我幾乎無法完成這工作。

為什麼呢?……我不能把責任全推給「衰老」。固然我現在拿筆寫字手就發抖;我越是著急,手和筆尖都停在原地越難移動,但我也掙扎著抄寫了一些較短的前言後記。而且在這方面我還有一個得力的助手,我的侄女國煣為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在這個集子裡的大部分的序跋,特別是那些滔滔不絕的「代序」都是她抄錄的。我應當感謝她。

為什麼呢?……是不是在編選上花了很多功夫,使我感到十分吃力?不。其實編選工作並不繁難,何況我(一)定下了一個範圍:只收文學著譯的序跋。(二)又聲明會有遺漏,收集不一定完全。「不完全」,這是事實。但先來一個聲明,等於網開一面,留一條出路:反正有遺漏,多一篇,少一篇,關係不大。我也用不著苦心「求全」了。

那麼為什麼會感到厭倦呢?是由於閱讀五十四年中間自己寫的那一大堆前言後記吧,我看一定是這樣。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在一九七○年或者七一年我還在奉賢縣「五.七幹校」的時候,有一天工宣隊老師傅帶著我們機關「造反派」到我家去抄書,拿走了幾本張春橋和姚文元的著作,這些書都是「文化大革命」前在上海出版的,一直放在書架上,我想它們該是最保險的吧。沒有想到給沒收的偏偏是它們。後來我回家休假,蕭珊講起這件事,我們起初大惑不解,想了一陣,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可能他們過去寫的文章並不都證明他們生來就正確,而且一貫正確,因此不利於身居高位的今天的他們,還是將它們沒收燒燬為妙。

我堅持這個看法,我有夠多的經驗和體會。我寫過多少很不正確的文章,連自己也搞不清楚。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揭發一篇,就鬥一次,還要我寫檢查交代。不讓我看原文,也不對我說明文章的內容,卻要我像猜謎一樣承認有罪,我實在應付不了!我怕極了,真的朝夕盼望來一場天火把我過去寫的文章燒光。我的這種想法,我的這種精神狀態也許是接連不斷的多次運動的後果。倘使我遲生幾十年,就不會背上那麼沉重的包袱,我可能一個字也不會寫,更有可能不讓人抓住辮子。我有幸躲掉了幾次運動,可是最後在「文化大革命」中給揪住算總賬,一筆也不放過。那麼重的包袱!那麼多的辮子!我從小熟悉一句俗話:「在劫難逃」,卻始終不相信。但聽慣棍棒聲音的人很難說自己毫無餘悸。

我明白了。一大堆包袱和辮子放在我面前,我要把它們一一地清理。這決不是愉快的工作。我多麼想把它們一筆勾銷,一口否定。然而我無權無勢,既毀不了,又賴不掉,只好老老實實把包袱和辮子完全攤開展覽出來,碰碰運氣。即使等待我的是批判,我也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在劫難逃」嘛。

我又想起一樁往事:我開始寫第一本小說《滅亡》的時候,住在巴黎拉丁區一家小旅館裡,離先賢祠很近。我經常在飛著細雨的黃昏,在先賢祠前廣場上盧騷(梭)的銅像下徘徊。我尊敬盧騷(梭),稱他為「老師」,一,我學習他寫《懺悔錄》講真話;二,我相信他的說法:人生來是平等的。五十四年過去了,可是今天還有人告訴我:人是應該分為等級的。那麼根據我幾十年的寫作經驗,我大概屬於挨批的一等吧。我即將進入八十高齡,看來到死我也不會上升為批人的那個等級了。因此對著五十四年來留下的包袱和辮子,我不會感到心情舒暢。

但是我終於把它們閱讀完畢了。我回過頭重走了五十四年的路。我興奮,我思索,我回憶,我痛苦。我彷彿站在雜技場的圓形舞台上接受批鬥,為我的寫作生活做了徹底的交代。《序跋集》是我的真實歷史。它又是我心裡的話。不隱瞞,不掩飾,不化妝,不賴賬,把心赤裸裸地掏了出來。不怕幼稚,不怕矛盾,也不怕自己反對自己。事實不斷改變,思想也跟著變化,當時怎麼想怎麼說就讓它們照原樣留在紙上。替自己解釋、辯護,已經成為多餘。五十四年來我是怎樣生活的,我是怎樣寫作的,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究竟做過些什麼樣的事,等等等等,在這本書裡都可以找到回答。有人要批判我,它倒是很好的材料。至少我的思想的變化在這裡毫不隱蔽地當眾展覽了。

「四人幫」還在台上的時候,「革命造反派」不止一次地威脅我,說是批判我「要一直批到共產主義社會」。說話人的兇相我至今忘記不了。我不想死後得到安息,我知道自己進不了天堂。但倘使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能把我的靈魂帶進「共產主義社會」,即使去受批判,即使必須走遍「地獄」和「煉獄」,我也心甘情願。

結束了這個使我感到厭倦的工作,我吐一口氣,覺得輕鬆多了。這本集子是那位北京的朋友鼓勵我編輯的,我感謝他的幫助,我還請求他允許我把我的《序跋集》獻給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的讀者,我非常願意接受他們的批判。

八月十日在莫干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