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目的才會快樂

提到唐朝,提到在那個時代,所有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變成了詩;國家考試也會考詩;官場上也以詩來對話,這是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的情景。甚至有一個故事:一位大官的轎子跟另外一個人的馬撞在一起,大官當然生氣啦,覺得對方怎麼搞的不守交通規則,撞上轎子來。正要好好理論時,騎馬的人說:「對不起!對不起!因為我正在想一句詩,想著想著有一點迷糊了,就撞上你的轎子。」

大官聽到居然興奮地說:「你在做什麼詩啊?」

對方說有一個句子一直不能夠決定,就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在騎馬的人所想像中,在一個安靜的月夜,有一位和尚正要推開一間廟宇的門——「僧推月下門」。

照理講,這位和尚回到自己的廟裡,因為沒有人替他開門,所以不應該是敲門,而是推門;可是「推」這個字的發音比較重些,「敲」的聲音比較輕巧,所以若是「僧敲月下門」,音韻上感覺和諧一些。騎馬的人琢磨著「推」「敲」二字,在馬背上一下子做敲門的手勢,一下子做推門的樣子,就是無法下決定應該是用哪一個字,這才迷糊地撞上官轎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曉,這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韓愈與詩人賈島之間發生的趣事,也是「推敲」這個語詞的來源。我每次讀到這個故事都很有感觸,我居住的城市也經常發生車禍,大概很難想像車禍發生以後,兩個人從車上下來要解決問題,結果竟然談起詩來。這個唐朝的故事讓我感覺到:生活裡面如果多了詩,會讓現實狀況比較緩和,會將很多的爭吵、對立、衝突,轉變成一個美好的過程。

今天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打開電視或者拿起電話來,立刻聽到聲音,聽到語言,這樣的語言,跟詩的差別到底是什麼?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有聽到美好聲音的可能性嗎?回到「僧推月下門」或「僧敲月下門」這樣的詩句,短短五個字,眼前呈現一幅畫面。當我們思索著這樣的畫面時,心靈不會急躁,也不會慌張、焦慮,卻是一派從容。

【不耽溺於感官】

美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心靈,而不是感官。

真正的美,不會耽溺在感官本身。也許大家不太容易瞭解這個結論,所以我必須做更多一點的解釋。德國有一位影響後世非常重要的美學家,就是康德。他對美,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他說:

「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

「無目的」這三個字不是很容易理解;康德的意思是說,美裡面有一種快樂,可是它不是功能性的,也不是功利性的。譬如當我們很餓時要吃東西,要填飽肚子,他認為這個時候的味覺,就不會是美的味覺。可是如果我現在已經吃飽了,正要品嘗一道很美的料理、要品茶或品酒……注意哦,我用到「品」這個字。品這個字與味覺有關,可是比味覺的層次來得高一點,就是不以吃飽為目的。

康德認為,所有有目的性的事情裡都很難有美。

人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他認為當你只是將一個人當成利用工具的時候,你很難去發現他的美;可是如果把對方視為一個獨立存在的生命,你從旁欣賞時,他就有美的可能性。康德提醒了我們,日常生活裡如果目的性太強,對所有事物都考量其目的時,我們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我們會說:「去看夕陽?看夕陽的美對我們現實生活有什麼幫助?我可以吃飽嗎?我可以賺到錢嗎?」如果這樣做考量,夕陽的美一定不會存在。

談到這裡,我想大家可以瞭解到,康德對於近代美學最大的影響,是他在理智的美學上,清楚地將「快感」跟「美感」區分開來。他告訴我們:所有的快感只是刺激你的官能、你的器官,可以稱為過癮,這種快感並不等於美感。

美感為什麼與快感不同?因為美感不停留在器官本身的刺激狀態,而是一種心靈的狀態。

【官能刺激帶來空虛】

我知道美學太抽象了,可以再舉一些比較具體的例子讓人家瞭解。譬如去吃麻辣火鍋,那一鍋裡有麻的刺激、有辣的刺激,對我們的感官來說很強烈。從康德的角度來說,享用麻辣火鍋無論吃得再快樂,還是停留在快感層次。可是如果聆聽著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協奏曲」,這首曲子沒有給予任何器官強烈的刺激,只是通過我們的聽覺這項感官來接收,最後這首樂曲卻讓我們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我們被充滿的不是器官,而是心靈狀態。

好比你參加一場音樂會,觀賞一場舞蹈表演,你覺得你的心靈被充滿了。這種狀態是麻辣火鍋這種刺激感官的物品所達不到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無論吃下再好的食物,無論在幾種感官上怎麼去刺激,譬如說皮膚上觸覺的刺激,我們其實不太容易有那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熱淚盈眶,並不是哭,特別注意一下,我們講的熱淚盈眶,是有一種喜悅的飽滿在裡面。

你們經驗過這般的感覺嗎?

有時候你忍不住喜極而泣,就是生命裡面感覺到最溫暖最美好事物的時候,你會忍不住想要哭,但這跟平常悲哀的哭,完全不同。就像讀到一首好詩、聽到一曲好音樂時,我們會流下滿足的淚水,我們整個的心靈被充滿了,此時,才是美感。

所以近代美學領域當中,首先需要澄清的,可能就是「快感不同於美感」。這兩者區分開來後,我們才會發現,美感是一個更高的精神層次的活動,快感則停留於身體表面的刺激。

我們也可以看到,譬如視覺很容易得到強烈的刺激,可是心靈並沒有因此得到滿足,也就不等於美感。觸覺也是如此。在現實社會裡,我們會發現人類經由觸覺——譬如性,性是非常觸覺的——這個部分得來的刺激其實很強烈,近於一種快感,也近於一種發洩,可是最後並不見得能夠得到心靈的滿足。甚至有人認為,這種過度的、官能上的刺激,往往在事後變成非常空虛的狀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