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華美地綻放

前面和大家提過,「美學」的字源來自德文Esthetica這個字,原意是「感覺學」,就是探討我們感覺的一個學問。我們身體有這麼多的感覺,我們可以看到東西、可以聽到東西、可以聞到氣味、可以摸觸到不同的東西,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感覺。

個人的感覺裡,會存在著「喜歡」和「不喜歡」。聞到花香時會忍不住一直想聞,覺得是好香的味道,那種嗅覺上的快樂讓你產生很大的渴望;可是有些氣味我相信大家聞到以後,感覺很不舒服想嘔吐,就用手掩著鼻子匆匆走過。感覺學所要探討的,就是為什麼有些氣味我們喜歡,有些氣味會不喜歡。

照道理講,感官本身是中性的,應該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美或不美的問題;如果會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部分,往往跟我們的心靈活動有關。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大自然當中有黎明也有黃昏。我知道很多朋友會特地在某一個季節跑到一個高山上,在一個觀日出最好的地方等待日出。就算天氣冷的不得了,可能包著棉被,穿著厚厚的衣服,半夜不能好好睡覺,可是依然在那邊等待著黎明。當曙光從山頂出現,太陽跳躍出來的時候,面對那種朝氣蓬勃日出的美,我們感覺到的興奮、快樂簡直難以形容。我們說日出是美。同時我想大家也有一個記憶,有時候在夏天的傍晚,大家趕到一條河流的出海口碼頭那兒,坐在那邊觀看落日。看到剎那與剎那之間,夕陽每一秒每一秒變化的美,我們覺得燦爛到極點,感覺到很大很大的震撼,所以夕陽也是美的。

【大自然沒有美或醜】

德國非常著名的美學家黑格爾,在他的著作《美學》這本書裡,提出他的論點。在他的客觀研究裡,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黃昏在內,並沒有美醜的分別,黎明跟黃昏只是一種自然的現象。

我們感覺到黎明美或者黃昏美,黑格爾認為是我們在面對黎明、面對黃昏的時候,呼喚起自己生命的某一種感嘆。譬如在黎明裡,感覺到生命蒸蒸日上的一種朝氣,一種活潑,感覺到大地從黑夜到黎明重新產生出一種生命力,於是我們看到的好像是自己的生命,我們把自己對生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的身上。

不知道這樣講人家有沒有覺得比較清楚些了?因為很多朋友也許並不習慣去分析自己的感覺,就像美景當前時,我們陶醉在裡面感受到那個美,可是這時我們不善於用理智去分析。

【潑冷水的過程】

譬如一對談戀愛的男女,這個女孩子很感性,看到黃昏覺得好美。她正陶醉的時候,如果身旁的男伴剛好是學理工的,也許會在旁邊很煞風景的說:

「美?美到底在那裡?你告訴我它美在那裡?」

如果妳是這個女孩子,我想你一方面不願意回答;另一方面,也會覺得自己所有美的感受好像忽然被潑了一盆冷水。所以美學的研究,有的時候是一種潑冷水的過程,因為美學有一點像很殘酷的分析。

就像我在大學裡教課時,正談著黑格爾、康德等美學的分析,可是一位學生卻凝視著教室外面一片春花燦爛,陶醉不已。這個時候的我矛盾極了!我不知道要不要警醒他,告訴他:「你在上課,你在上我的美學,你應該注意黑格爾對美的分析。」還是,我其實應該鼓勵他繼續陶醉在他的美裡,因為美跟美學是不一樣的。

比擬來講,如果「美」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人體,美學,則剛好是殘酷的解剖刀。

美學會把這個美麗的、讓我們陶醉感動的東西解剖到血淋淋,到最後你可能會覺得不美了……可是美學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我們用一個分析的角度,重新理解我們跟美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否則一旦陶醉在其中,我們就沒有能力再去分析了。

希望朋友們在經由我苦口婆心對感官的分析之後,也能對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感覺、甚至自己的生命,有多一重的瞭解。好比我談過在面對夕陽的時候,看到每一分每一秒那種燦爛的變化,我們會覺得這是個夏季白天那艷麗的陽光,到最後時刻某一種不甘心,好像它要把生命裡最華麗的部分,在入夜之前,近於黑暗或者死亡之前,做最美的一次綻放。

那麼在看夕陽的時候,其實是在看待自己的生命。

我們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可能很短暫,生命前面,也有死亡在等待著,可是我們也許渴望著在結局來到之前,能夠讓自己的生命像夕陽一樣華美的綻放一次!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夕陽的美,被夕陽深深感動的美,其實同時也是我們自己生命裡面、潛意識裡面,對自己生命的某一種期待和渴望吧!

我用了不小的篇幅在探討感官,不過我很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件事情:非常奇怪的——美,是經由感官,可是它不鼓勵你停留在感官本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