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的滋味,美好的記憶

「民以食為天」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句古話,意思是說老百姓或人民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吃飯。過去一般老百姓碰到風不調、雨不順饑荒的年代,可能連吃飽飯都很難,所以「民以食為天」也有一種對於執政者的警惕吧!希望以老百姓的吃飽飯為念,當成最重要的一件事。

台北的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中國上古時期一種銅器叫做「鼎」,就是大鍋子。在出土的夏代青銅器裡留有一些食物殘留的遺跡,比如說肉塊及五穀類的化石,說明「鼎」真的是拿來煮飯或者燒肉的一種鍋子。

「鼎」後來慢慢變成君王權力的象徵,在皇帝朝堂上放置了九座鼎,所謂「一言九鼎」,表示執政者的一句話就像九座鼎,代表一種不可動搖的力量。這意思當然也是一種警告:執政者是不能隨便亂說話的,一句話就是一言九鼎。

「鼎」也代表了老百姓「民以食為天」的意義,身為一個執政者,你最大的責任在使老百姓能夠吃飽飯、能夠安居樂業、能夠有事情做。在漢民族、在亞洲地區,對於政權和吃飯、政權和食物之間的關係會特別強調,西方倒比較不會有這麼明顯的連接。所以漢民族這一句「民以食為天」的古話,可能到今天對亞洲很多地區的執政者來說,都還是有意義的格言吧!

在早期如史前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多從事遊牧或狩獵,大部分食物是從動物取得,例如牛肉、羊肉;漁獵人口還可取到魚肉。不過一般來講,若是深處內陸或河流稀少區域的話,想要吃到魚肉並非易事。

我自己有過一個經驗。有次和朋友到古國去,就是一般人俗稱的外蒙古,從烏蘭巴托走大草原到戈壁這一區域。他們的羊肉非常鮮美,剛開始可能我們來自南方較少吃羊肉,所以覺得羊肉也蠻好吃。可是十四天下來,我覺得自己很想變成一頭羊,可以趴到草原去吃草——因為每天的食物完全沒有植物類,一大早起來的早餐就是一大塊羊肉,午晚餐也一樣,到最後覺得全身都是羊的味道,然後才感覺到自己在食物的習慣裡,有一種對植物的想念。

植物指的是青菜或者豆類,就是你會感覺到植物放在口中咀嚼的快樂。所以我當時真的做了一件傻事,就是去拔了一些青草放在嘴巴裡去咬、去嚼。我由此想到,其實大家常常講的「山珍海味」,「山珍」指的大概就是所有動物的肉類,比如羌、果子貍,有些人專門愛吃一些奇怪的山產;所謂的「海味」,就是龍蝦、鮑魚這種海裡的東西。我們發現山珍海味就是所謂的葷菜,不包含五穀或者植物類的食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以我自己的成長背景來說,我覺得這些年大家對食物的感受性改變很多。

我的童年到青少年應該是在台灣五○、六○年代,當時經濟條件還不好,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副業。所謂副業,就是種菜、養雞、養鴨或者是養鵝,當然也有養豬的。我記得每一家的門口,都會有一個甕放置ㄆㄨㄣ,閩南語的「ㄆㄨㄣ」就是餿水,類似現在的廚餘,把剩菜剩飯集在一起當做豬雞鴨的飼料。我記得那時家裡中飯、晚飯吃的大部分都是菜類,早上是稀飯配點豆腐乳、醬瓜、花生米,甚至有時候連這些小菜都沒有。我印象很深的是有時稀飯會拌上豬油和醬油,或者白砂糖,就已經覺得很滿足了。現在碰到同年齡的朋友,大家談起來當年早上的一碗熱稀飯,裡面還調上豬油和醬油,就覺得好像是人間美味了。

【水田邊的空心菜】

我們對食物的記憶非常奇特,你會發現一般人所講的山珍海味,未必是自己一生最重要食物的記憶。

有時我會懷念起童年時候家裡院子裡母親種的空心菜,就在水田旁邊一小塊地。空心菜很容易生長,把它的根壓進土裡,沒有多久就生出了葉子。現摘水嫩水嫩的空心菜,母親有一種特別烹調的方法,就是用大蒜來炒菜葉,用醋溜來做菜莖——加醋、加一點辣椒來做醋溜,咬在口中時感覺到那空心菜鮮嫩鮮嫩,飽含水份的滋味,其實是我到現在對食物最大的懷念。

雖然現在到處吃得到空心菜,可是吃不出那種剛剛摘下來空心菜的鮮味。所以不見得山珍海味、最貴的魚翅、鮑魚、龍蝦,就一定最美味;相反地,有時候你懷念的,卻是一碟小小的青菜。

在蒙古旅行的時候,我吃了很多很多的羊肉。

這一生吃過最懷念的羊肉,是在戈壁沙漠的一個山谷裡。蒙古朋友騎快馬去追羊群,然後抓取跑得最快的那一隻,我想大概真是血脈賁張的狀況裡他們活活地宰殺了這頭羊,放血後用炭烤。其實說炭烤不太準確,應該說用石頭燒肉。那兒有一種特殊的石頭,不論夏天高溫到四十幾度或冬天零下四十幾度都不會崩裂。朋友用火去燒石頭,到保溫的程度後丟進一個大的金屬桶裡面,羊肉剁成塊也丟進去,還隨便在山裡面抓了一些看起來像野草一樣的配料也丟進去,羊肉就在桶裡燙熟了。

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羊肉,那種鮮嫩的滋味,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非常動人。

可是再好吃的東西如果每天吃、每天吃,最後大概會變成蠻可怕的記憶。

蒙古的經驗讓我第一次體會到:再好吃的東西都應該要有調配性。

我想我們會發現美學是一種和諧。

在生活美學裡,美是你學會了互相調配。人也是一樣。我們看到生命的經驗裡有這麼多不同的狀況,而這些不同的狀況,就像合唱團裡的高音、中音、低音三部合唱,相異的曲調最後形成所謂的和諧。和諧一定是很多不同的聲音共同達到的狀況,我想味覺也是。所以我雖然很感謝蒙古朋友們帶給我吃羊肉的美好經驗,可是因為十四天來幾乎每一餐都在吃羊肉,到最後變成對我來說一個蠻奇怪的經驗,於是我就開始懷念台灣一碟很簡單的青菜了。

等到蒙古的朋友到台灣來的時候,我就覺得應該要回報他們,帶他們到東部海邊去看台灣最好的風景,去吃台灣最好的食物。我想台灣是一個海島,最好的食物其實是海鮮,所以點選九孔、小龍蝦、魚類各種好吃的菜,卻發現這些蒙古朋友從頭到尾非常禮貌地一直合十敬禮,可是就是不動筷子。到最後我覺得他們好像並沒有美食當前的反應而詢問時,他們才很誠實地指著螃蟹、蝦子說:

「我們叫這些東西『蟲』,你們怎麼會一桌子都是蟲?」

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同的族群對食物的反應也是這麼的不一樣,可以當作生活美學中非常有趣的一個討論,因為我們發現,美常常是從自己主觀的角度去看事物,我們無法理解另外一個族群的美感。就像我可能沒辦法理解蒙古朋友每天吃羊肉的快樂,他們大概無法瞭解我每天吃海鮮的快樂。

有一天我在人類學書籍中讀到,最靠北極圈愛斯基摩一個種族會吃一種很奇特的食物:在冰天雪地裡肉類腐爛以後上面生長出來的蛆,他們叫做「肉芽」,是拿來招待朋友最珍貴的食物。這地方我還沒有去過,所以不知道如果去的時候,主人拿一盤蛆招待我時我該怎麼面對?可是我倒要提醒大家,生活美學裡每一種美都有自己的生態和背景,有時人們更換環境後,會對不瞭解的事情大驚小怪,可是真的見多識廣以後就會見怪不怪了,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族群自己發展出來的生活美學。

【培養寬闊心胸】

蘭嶼的達悟族男性慣穿丁字褲,可能有一段時間大家會覺得這服裝蠻奇特的,可是當我在蘭嶼住了一段時間以後,我感覺到在那樣的陽光、那樣的氣溫、那樣的海洋裡,他們每一天要在海洋裡勞動的狀況裡,你發現丁字褲是他們最好、最適當的服裝。因為穿一條長褲根本不能工作,完全就被打濕了。所以對那些每天在海裡工作捕魚的人,丁字褲就是最好最合適的服裝。

這些部分都提醒了我們,應該在生活美學裡開始培養一個寬闊的心胸!

美沒有任何絕對好或不好的問題,它是相對的,你必須瞭解到這個文化的背景之後,就會開始尊重這個族群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覺得生活美學很重要的態度,其實是一種尊重的態度。

很多朋友到過阿拉伯地區,碰過熱情洋溢的阿拉伯朋友。在那兒招待最高貴客人的方式是請你品嚐煮熟的羊眼睛。可是很多朋友面對好像正瞪著你瞧的羊眼睛時,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下不了那個刀,可是我想其實這就是生活的一種學習。所以我很希望在我們談到食物的部分,提到很多不同族群之間食物的一些特徵時,大家如果有機會接觸到時不妨嚐試一下。

我們不要忘記「嚐試」的「嚐」,就是品嚐的「嚐」,所以人生的滋味、生命的滋味是可以去品嚐的,如果你沒有偏見,多一點好奇,對各種食物都有一種品嚐之心,那麼你口腔裡的滋味是非常非常豐富的,也會留下人生非常美好的記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