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新食代

讓等待變成一種態度,

一種心態,一種新價值。

※※※

談生活,談文化,都離不開食衣住行這四個基本條件,甚至有時候你會發現,構成你的生命記憶的,就是這些看起來很簡單、很平凡的瑣碎小事,而人生艱深複雜的哲理,也是從微不足道的食衣住行中實際體會出來的。

我們說「食衣住行」的這個順序,食是排在第一位,表示這是最重要的,可是工業革命之後,食這件事卻是第一個被糟蹋、被忽略。你會發現周遭很多人對吃什麼,怎麼吃,其實是很漫不經心。

在中午用餐時間,到都會區看上班族們吃飯就會了解,我真的很懷疑他們吃得那麼匆忙,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吃進去什麼?

【「食」的回憶與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法國人不喜歡速食,他們也常反問我:「你們為什麼要速食?」吃飯是一個好快樂的過程,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很久不見的朋友或是家人,聊聊彼此發生的事,當然需要很多時間,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法國的這些文化會不會因為商業化、物質化的潮流而被淘汰?有一段時間我也會擔心,但我想是不會的,尤其是在歐盟成立之後,更能阻絕美國高消費文明的進入。看他們的電視節目和廣告,又讓我更有信心。法國的廣告基本上還是老式的,相較之下是笨拙的,不像我們的廣告花招百出,做得很炫。他們已經了解到,這樣的廣告沒有用,消費者很成熟,不容易被騙,所以他們不需要花那麼多的心神去用廣告包裝來騙人——我想這裡面就是一個社會成熟的過程。

然後,他們也意識電視媒體在美國社會商品化的過程中影響力之大,所以法國和德國就共同組成電視台,製作非常好的節目,收視率還是最高的。

過去我不太相信文化可以打敗商業,但法國文化讓我充滿了信心。我又再想一想,其實在古代就有這樣的案例。繕本書、蘇州的刺繡,都精緻得不得了,而且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消失,這就是文化戰勝商業。低劣的、粗糙的東西有一天是會被淘汰的,好的東西會被留下來,為什麼我們會沒有信心?

我們自己也可以去抵抗這些低劣、粗糙的商品占據生活。假如朋友約我假日去速食店吃飯,我一定轉頭就走。好不容易週休二日,可以在家裡烹煮一些食物,即使是包個水餃都好,為什麼要吃速食呢?如果今天時間很匆忙,沒有辦法坐下來好好吃飯,那麼買速食沒有關係,但既然是休假日,為什麼還要趕時間吃「速食」?那麼你把時間剩下來要做什麼?

我很想去影響下一代,讓他們不要太倚賴速食。所以我會找學生到家裡來包水餃,從揉麵團開始,告訴他們怎麼樣去把韭菜燙熟,怎麼切丁,教他們分辨絞肉跟剁肉是不一樣的,經過刀剁的肉,多麼有彈性,多麼好吃。那天,他們帶回去的回憶好多好多,這個回憶和吃粗糙速食的過程絕對不同。

曾經有法國來的朋友問我:「台灣人這麼喜歡吃到飽,是因為吃到飽很難嗎?」法國人沒有人會說自己是狼吞虎嚥的人,而會說自己吃得優雅、很精緻,因為前者是很丟臉的。

當然不是說一定要吃得精緻,或是不能走進吃到飽的餐廳,重點是你自己要快樂。我在吃到飽餐廳看到一個正在發育的小孩,爸爸叫他吃到飽,說多吃一點才划算,所以孩子就拚命拿,盤子裡的食物堆得跟山一樣,光是水煮蛋就拿了七顆。我想,那個孩子真的被爸爸害死了,他需要一次吃七顆蛋嗎?

如果我們是抱著「多吃一點才划算」的心態,就是物化了。劃得來嗎?實際上賠得更多,賠掉孩子的道德,賠掉孩子的味覺,賠掉孩子身體的美。為了區區幾百塊錢,全部都賠掉了,我覺得非常荒謬。

你可以想像島嶼上的下一代,是用一種「吃到飽」的心態去做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標準,他的性、他的倫理、他的婚姻都要「吃到飽」,否則不划算,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嗎?

如果從最基本的社會道德價值再去衡量,怎麼會讓一個孩子吃成這樣?應該是教他怎麼吃,才能營養均衡,不是嗎?

— — —

新食代

你可以想像島嶼上的下一代,

是用「吃到飽」做為衡量事物的標準,

他的性、他的倫理、他的婚姻都要「吃到飽」,

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嗎?

— — —

【自然永續的循環】

現在很多人都在檢討,二十世紀因為西方工業革命讓人力干擾自然,造成污染和危害,所以提倡環保,試圖恢復有機生命狀態。這個行動是出於「地球只有一個」的觀念,我們不能把所有資源在短時間內全部用完,應該顧慮到地球甚至整個宇宙的平衡問題。這個認知,不應該只是一種知識,而要成為一種生活信仰,如果只是知識,就會導致為了要很快吃到一棵植物或一隻雞,就打生長激素、加農藥,讓它快速成長,而這個方法是不健康的。

所謂的有機就是一切東西都可以再轉化、再延續,而不是一個速成、絕望的狀態。它可以很安靜、很沉默,卻是源遠流長的。我們現在常用兩個字「永續」,物質的永續狀態,或是生命的永續狀態,就是有機。

我們可能都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是有機,就像我以為小時候看到用人的糞尿當肥料,就是有機,後來才知道,因為食物的關係,現代人的糞尿也被污染了,人的糞便裡可能含有大量的銅。即使是用來當肥料,都不是有機。

十九世紀前,人類還沒遭遇到這麼大的元素失衡問題,這真的是二十世紀以後人類的難題,造成的原因可能牽涉到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工業革命等等,我們會希望在二十一世紀時,能有些調整,加以制衡,但還是有很多困難。

這幾十年來,台灣的經濟有很大的進步,但同時我們對「進步」這兩個字也開始有所懷疑,可能在富裕的同時,土壤壞了,空氣壞了,水壞了,我們付出不小的代價,也讓我們生活在「食物的恐懼」中,不知道究竟吃進去什麼東西。現在有一些人開始提倡「有機」,我想這不只是農業的問題,而是牽連到整個大政策,包括政治、經濟、生活品質等層面,讓我們能做更多的反省。

所以我們會發現,關心有機農業的不只是農友,可能也包括家庭主婦,她也會想在家前面的小小陽台中,種植一些能改善飲食生活的蔬菜。或者,是自己買一塊地來種植的夢想家,他們會想用有機農業來實踐自己的生活哲學。這個我要特別提出來,因為我到荷蘭時住在一個朋友家中,這個朋友就是丘彥明,她原本是聯合文學的編輯,後來嫁到荷蘭去,我們發現在荷蘭有個現象,很多住在城市裡的人,會在近郊租一塊農地,每天騎著腳踏車去看自己種植的農作物,所以農地上插滿了牌子,標示這是誰的農地。在那裡種花、種蔬菜的都有,社區裡也會固定一段時間辦比賽,請專家來鑑定,看誰種植的方法最符合自然農法,而且種得最漂亮。丘彥明本身是編輯也是作家,所以她每天就用文字記錄自己種的菜和花成長的過程,我覺得蠻感動的。

荷蘭和台灣的面積、人口都很像,是不是也有可能將來我們也會有類似的方法去推廣自然農法?目前我們的公寓是不太可能做到,可是將來是不是有可能由政府提倡,讓都市的人也有一塊農地來做農夫?

說真的,都市人要圓有機農夫夢不容易,光土壤就是一個問題,不易取得,也沒有適當的空間做堆肥。這些問題在我小時候幾乎不會發生,那時候我們住的地方一定有個院子,院子裡就有土,果皮吃完就埋在院子裡,肥也會有人固定來收,我記得那時候我還很喜歡追水肥車,就會被大人罵很髒。

有機是個大理想,不是一下子就能達成,需要大家慢慢去重新反省過去生活裡的很多問題,並從中做一點調整。譬如建立一個觀念,好的食物即使再貴都要買。吃好的食物,讓身體健康,同時也可以避免產銷不平衡的問題。我常常下鄉觀察到台灣農業產銷不平衡的問題,大量的蔬果就放在路邊爛掉,看了讓人覺得好傷心。

【用心與有機】

還有,要認真的看待「吃」這件事。我覺得囫圇吞棗、大吃大喝,或是隨手抓個漢堡往嘴裡塞,都不夠認真,這樣吃不但吃不出食物的味道,也間接鼓勵了生產食物的人,可以為了求快、求量,忽視品質,會用生長激素去縮短一隻雞的成長時間,或者灑農藥讓菜長得快一點、漂亮一點,卻失去了原本該有的營養。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真的在意「吃」這件事,願意去感受食材的新鮮度,願意花費時間去了解一道食物從材料、處理到烹煮上桌的過程,甚至願意用很多道程序去料理一樣食物,你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有機」。

也唯有如此,你才能體會到食物裡的情感。我們吃東西,不只是求飽,也在消化一份情感,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我們常聽到異鄉工作的遊子,吃到一樣東西,覺得有媽媽的味道,覺得很感動。他吃到的這個味道,不是單純食物在料理後的甜或鹹或辣或甘,他吃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