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
生活在土地當中的人很自然會有信仰,
他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
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其自然的發展現象,人類有很多智慧就是從自然現象中學習到的,假設一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人類,蹲在地上觀看一顆種子的發芽,開花到結果,或是發現季節的轉移,仰觀天上星辰,看到幾點鐘時星座會在哪一個方位,其實都是在學習大自然中的秩序,這種秩序的學習在人類文明歷史中,非常漫長,也非常珍貴。比如我們走到台北近郊汐止,就會發現當初的人如何去發現基隆河的潮汐到這裡是停止的,很多地名和觀念都是從大自然的觀察中建立起來的「信仰」。當他有這種信仰時,他就是生活在秩序中,會有一種安定感,他知道這棵植物枯萎了,但在下一個季節會再發芽,他發現了秩序,在植物枯萎時他就不會絕望、不會幻滅,他知道來年春天植物會再發芽。知道這個秩序、智慧的人,和不知道的人,他們的生命態度是不一樣的。
我們常常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也是從大自然中學習到的智慧,這種智慧也會變成我們的信仰。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在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種「知障」,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的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我一直很喜歡「行深」這兩個字,尤其是把「深」字加進去,就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不斷的檢討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有時候做了,但可能做不夠,就是行不深。信仰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實踐力量,哪怕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信仰。譬如說我觀察父親,在他青少年時期就培養九點鐘上床,五點鐘起來的規律,這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知識,可是當他到八十幾歲還這麼做時,就是一種信仰。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他都覺得這是他必須遵守的信仰,讓我很佩服,這就是「行深」。
這裡面沒有知識上的大道理,難就難在實踐,但對父親而言,他覺得不難了,因為根本已經變成一種信仰,如果說他每天還要「努力」去做到這件事,就表示尚有一些勉強,可是他是很自然的做到了;時間到了,他就覺得應該去睡覺,早上天一亮,鳥一叫,他就覺得該起床。他的生活好像跟自然的季節、曰出日落之間,有了一個對話的關係。這種信仰是令現在的我很著迷的,它是完全順應自然的,健康的,不難做到,也不會走到歧途的。
— — —
新信仰
愛因斯坦的信仰不是出自脆弱,而是謙卑,
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不足,
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種堅強。
— — —
【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
在一個「不對」的生活裡,信仰很容易走向歧途。不對,可能是指違反自然法則,譬如太急著吃這隻雞,太急著要吃到某種蔬果。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並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是現代社會當務之急。
我們會發現,這個社會有許多人渴望信仰,說明了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想要對生命狀態中的無助、脆弱,有更多的認識,這部分是我們絕對要尊重的,如果不能尊重這個部分,我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處於這種脆弱的狀態中;試想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你浮沉於無邊際的海洋中,從你眼前漂過的任何一根小草,你都會想去抓它的——那麼當我們打開報紙,看到那麼多人無助的尋找著信仰時,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媒體要去嘲笑這些人,或是批判這些人?
當然,我們希望這些無助的人,能真正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但是,因為他無助,所以急切,因為急切、所以亂抓,而使得原本他擁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個方向去。
這件事是兩面的。第一個我要說的是,我們不該嘲笑那些無助的、渴望信仰的人,我覺得,沒有信仰的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即使是再威權的帝王,再跋扈的將軍,再富有的商人,他們都有最無助的時刻,只是還沒有到那個關頭而已,到那個關頭的時候,他們不見得會比今天我們嘲笑的這些人好到哪裡去。在現實社會裡,那些咄咄逼人的人,在信仰面前都會下跪的。其實剛好說明,信仰本身絕對是人類最偉大的一個動機。
檯面上愈是強橫的人,愈不容易讓人看見他的脆弱之處,但是脆弱一定存在。年輕時我讀過一本書,作者說,在神的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乞丐。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帝王或是平民,是知識分子或非知識分子,我們面臨的死亡是一樣的,我們也都無法解答生死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信仰。因為我們是在同一種處境中,所以對於擁有不同信仰的人,應該要有很大的寬容和悲憫,
我還是要提醒這一句,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遭遇災難,所以要留很大的餘地,在現實生活中越不留餘地的人,在脆弱時越可能亂抓。我不贊成當社會發生信仰的誤導現象時,就加以嘲笑、打擊,難道我們的社會不需要信仰嗎?這些事實只是說明了我們的社會欠缺信仰,我們的教育系統裡缺乏了極大的信仰教育。
我常看到一些在學校裡被視為問題學生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去飆車、會去打電動玩具、會吸安非他命,可是當我跟著他們去旅行,經過樹林裡的一間小小的土地廟,他突然雙手合十,彎腰一拜,在那一剎那我非常震撼。那個行動本身就是信仰,讓我知道他還是信服什麼事的,這個信服的種子,總有一天會萌芽,讓他在為非作歹的時刻找回自我,這點我覺得非常非常的重要。
如果能讓孩子從小開始就有信仰,讓他信服,讓他知道頭頂之上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在做引導,會讓他學會謙卑,對於他日後的成長,會有正面的影響。
我年輕時曾經加入天主教,因為那時候我很迷惑,想藉由宗教來尋找答案。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和神父一起研讀《聖經》,也接受受洗,成為正式的天主教徒。那時候,我每個星期日都會去參加彌撒的儀式,儀式進行前要做告解,在一個小房間裡,隔著網格、黑色簾幕,對著神父……這時候他代表的是神,不是神父,告訴他這一個星期來你所犯過的錯、你的慾望、你的貪婪、你的自私……這是我到目前為止都還很感謝的時刻,因為你知道有個說話的「對象」,而且他在聽。
通常神父不會告訴你這些行為是對是錯,只會告訴你去唸幾遍的天主經,然後領聖體。對我而言,唸經是懲罰,也是一種解脫。而「告解」其實不只是宗教儀式,有時候我寫日記、寫小說,有時候我跟朋友傾吐心事,都是一種告解的形式,就是在自我反省。
信仰裡面最可貴的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貪心、有多賴皮、有多恐懼。你知道了以後,再回到現世裡,在做人處事上都會有一些不同,平常的咄咄逼人可能會收歛一點點,平常的予取予求可能會稍微少一點點,其實只是平衡而已。
換一個角度來講,信仰不完全是因為脆弱。譬如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在物理學上的知識是人類世界頂尖的,對於宇宙的了解,沒有人比得上,但他也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很多人在檢討愛因斯坦在科學知識和宗教信仰上的矛盾,我們總覺得他應該用科學知識來理解整個世界。事實上,愛因斯坦的信仰不是出自脆弱,而是謙卑,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不足,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種堅強。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反而會讓我尊重他。一個商人應該知道斤斤計較累積財富之後的不足,一個政治家應該知道權力之後的不足,因為這個不足,所以有信仰,並讓信仰往健康有機的方向發展。
— — —
新信仰
信仰最可貴的,
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
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貪心、
有多賴皮、有多恐懼。
— — —
【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我說的健康,有機的信仰,是指非單一性的。信仰可以是哲學,可以是道德的實踐力量,也可以是美的完成,它跟很多東西有關,如果把信仰孤立出來,它就很危險。
只有一種信仰很可怕,譬如只有政治信仰,只有財富信仰,只有權力信仰,甚至只有單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應該要平衡的,我不知道能不能說是一種「自然信仰」?就是對於各種現象都能有比較平衡的思維。如果有自然農耕法,我想也應該要有自然信仰法,把自然做為一種最高準則,就像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信仰沒有速成之道,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惑的對話關係,好像是在一種螺旋形的山路上盤旋,每次盤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