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叢林原始土著的生活面貌——一個秘魯土著的自述

【譯者的話】

去年十一月,到南美洲秘魯去旅行時,曾進入深不可測的亞馬遜叢林尋幽探秘。為我當嚮導的,是秘魯基巴羅部族一位聰明絕頂的土著朱略西撒。

朱略西撒出生並成長於人煙稀少的叢林深處。七歲那年,西方某個宗教團體到他所住的部落傳教,扭轉了他一生的命運。他愛叢林,卻不甘一輩子困居叢林。於是,他發奮學習英文,學習西班牙文。通過語言建立起一道通向外面世界的橋樑。掙扎奮鬪的過程當然很苦,但是,在十九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導遊。

與外界廣為接觸後,他驚訝地發現,外人對於叢林裡的土著有很深的誤解,以為他們全是野蠻兇悍、殘酷無道的。除此以外,外界對於土著的生活狀況也一無所知。

鑒於此,他痛下決心,立志以英文寫出基巴羅部落土著的生活,從而促進外界人士對叢林土著的了解,並藉以擊破種種荒誕不經的傳說。

在亞馬遜叢林留宿的那個夜晚,朱略西撒向我出示了一部分他初寫而成的原稿。他以堅定的語調滿懷信心地對我說:

「不論有多困難、多艱苦,我都要把這部書寫出來!」

我在搖晃的燭光下細細地讀了,覺得頗有吸引力,智識與趣味,兼而有之。

我這篇譯文,就是根據朱略西撒的原稿翻譯而成的,希望讀者讀了以後,對亞馬遜叢林土著的生活面貌能有一點粗淺的認識。

【朱略西撒的話】

◎有苦同當.有福同享

我是亞馬遜叢林基巴羅(Jibaro)部族的一份子。我生於斯而又長於斯,對於這個部族,有一份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情感。

目前,大約有二萬名基巴羅原始土著散居於秘魯境內的亞馬遜叢林裡。

集體群居的基巴羅部族,住屋非常的簡陋——茅草為頂、樹幹為柱,無門無窗,四面通風。屋子以外,是深不可測的叢林,是潺潺流動的溪水;人和屋子,已和大自然結合成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基巴羅部族,通常百餘人聚居於幾排相連的茅屋裡,他們有苦同當、有福同享,彼此尊重,也彼此照顧,大家和諧相處,生活得極為愉快。當然,殘酷的打鬪事件有時也會難以避免的發生,但是,大家總設法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爭執。

基巴羅部族是「父系社會」,舉凡社交、作戰、打獵、貿易等等重要事務,都操縱在男性手中,女性的主要任務是烹煮食物和養育孩子。

男女所享有的社會地位是不平等的,男人高高在上而女人則必須事事服從他們。一旦女人做錯了事情,男人便會毫不客氣的毆打她們;倘若妻子紅杏出牆,可能會被丈夫活活打死;然而,反過來說,丈夫不忠於配偶,妻子至多只能大聲辱罵他。

◎均分肉類.保持和諧

耕種、捕魚和打獵是基巴羅土族獲取食物的三大來源。

捕魚是女人的工作。在叢林深處居住的土著,缺乏完善良好的捕魚技術,她們通常赤手空拳的站在水裡,以她們粗厚的手掌來抓那些滑溜溜的魚,因此,魚獲量自然不多。有時,普植於河邊的巨樹向河裡伸出盤曲如龍蛇的粗根,婦女們便利用這些粗根當作天然的屏障,把魚兒引進來,然後再下手去抓。然而,她們捕獲的魚,依然不夠吃。

基本上,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日常糧食來自耕種。婦女們利用肥沃的土壤種植木薯、馬鈴薯、玉蜀黍、甘蔗、黃梨、香蕉等等。這些農產品固然提供族人以足夠的食物熱量,但是,由於土著絕少種植豆類植物,所以,必須從肉類中攝取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

要吃肉,只能靠打獵。男人把打獵視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常常和左鄰右舍談論狩獵之道,探聽野獸出沒之處以及有利的狩獵地點等等。

決定外出打獵那天,他們會在黎明時分起身,準備行囊,把箭一一煨上毒藥,在天濛濛亮時,便偕同兄弟或好友上路去。叢林裡各種鳥類、猴子、野豬,都是族人射殺的目標,如果運氣好的話,或可獵得一隻大老虎哩!

由於狩獵是獲取糧食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族人狩獵時,態度嚴謹而心情緊張;一旦成功地獵到野獸,歡欣之情,溢於言表。獵人們在日落之前帶著「勝利品」回返家門,妻兒引頸企盼;見到肉類,自然眉開眼笑,口涎長流。

族人有一個外人所不知道的禁忌——不能食用自己親手獵得的任何飛禽走獸,所以,慣常的做法是:把肉類均分給村子裡其他族人,再由其他獵人手中分得分量相等的肉類。有時,分肉不均,會引起嚴重的打鬪事件。所以說,同一村子裡,族人的和諧相處,是有賴於食物的均等分配的。

◎貢頭蠱術.奪取人命

在精神信仰方面,基巴羅土族視巫師如神明,異常崇敬。族人深信巫師能為他們驅除妖魔、祛除病患。在蚊蟲滋生的叢林裡生活,最常見的疾病是瘧疾;而凡患上瘧疾者,都請巫師來作法,並服用由巫師配給的草藥。

族人很忌諱「死亡」這個字眼,凡以「死亡」此詞來詛咒他人者,必定會引致一場大大的毆鬪。

族人也相信「貢頭」能奪取人命。有一回,村子裡一名巫師撒手塵寰,他們便斷言是中了其他部落的「黑色詛咒」。

按照土族的禮儀,一般上是以火化的方式來進行葬禮的;但是,如果死者是因為中了貢頭而死的,則族人會以樹葉把屍體包裹起來,丟棄到叢林裡,任它腐爛;直到他們認為附在屍體內的「小鬼頭」已離開了,才敢把腐爛的屍體收回來火化。

如果在屍體腐爛前便進行火化,則他們相信屍體內的「小鬼頭」會隨著煙氣逃出來,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

◎只要和平.不要戰爭

外界許多人以為基巴羅土族是野蠻無道、動輒殺人的;實際上,一般基巴羅土族喜歡的是和平無戰的生活。無可否認的,他們當中有許多對白人懷有敵意,這主要的原因是基巴羅土族曾經親眼目睹白人以殘酷凶暴的手段開發一些原始的落後區域,從而佔領面積廣大的橡膠園,以便輸出橡膠以牟利。這種深刻而恐怖的經驗,已化作了根深蒂固的記憶,代代相傳,因此,為了自衛,族人不得不以兇悍的方式來對待外來的闖入者。在這種情形下,到來探險的人,除非能充分地證明他是沒有惡意的,否則,一旦他的行蹤引起族人一丁點兒的懷疑,族人便會以弓箭毫不留情的射殺他。

一般上,住在叢林深處的基巴羅族,都沒有侵佔其他部族村落的野心,他們喜歡過傳統式的恬靜生活。如果他們攻擊其他部落,必定有充分的理由,諸如:地盤受侵犯,酋長村民被施以蠱術等等。

當然,也有少數年輕力壯的基巴羅土族為了滿足征服慾而向鄰近的部落發動侵略,不過,大部分的基巴羅土族是只要和平,不要戰爭的!

◎部落之間.貿易頻繁

基巴羅部族和其他部落的土族常有貿易的來往,彼此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貿易活動,是建立在物物交換的基礎上的。一旦他們發現他們需要從其他部落取得某種配給,他們便會組成一個「貿易訪問團」,挑選一批用以交換的物品,在黎明時分上路。土族身子矯健,步履如飛;他們半途絕少停下來歇息或交談,總希望能夠在夜幕低垂時抵達目的地;但是,如果路途實在遙遠,他們會在叢林裡過夜。

在抵達另外一個部落以前,他們一定會在河中沐浴,潔淨身子後,他們便以禿鷲的羽毛蘸漿果的紅汁而在臉上塗上各種花紋圖案(這是土族慣用的化妝術)。

按照習俗,在進入另一個部落前,到訪者必須在村口猛吹口哨,通知主人「我們來也」,然後,主人會邊喊邊跳地從屋子裡「彈」出來,用弓箭指向客人。這時,客人必須靜靜的站在那兒,仰望天空,直到主人首肯,客人才一個個的朝掛在屋前的吊床走過去,躺著。接下來,主人便會連同其他族人圍上來,高唱歡迎的歌曲。

一宿無話,次日一早,主客雙方便正式進行交易。客人必須兩腿分叉而坐,把所帶來的物品一一展示出來。部落之間的深厚情誼,往往就是建立在這類的貿易活動上,雙方表現得越大方、越隨便,關係也就顯得越融洽、越鞏固。

交易順利完成後,主人通常會殷勤地邀請客人留宿一兩天。在這期間,他們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大吃大喝,巫師也會慎重其事的為他們唱讚美歌(這是客人所能享有的最高榮譽)。

有時,在慶典上,主客雙方也會進行拳擊遊戲,偶爾「玩」得過火,激起真怒,主客雙方便會運用斧頭及鏟子互相殺戮,演變成慘不忍睹的流血事件,使原本友善的兩個部落變成仇敵。

平心而論,上述那種情況是很罕見的;比較常見的是「口舌招尤」。舉例來說,叢林裡的土族,對於亡故親人的名字,是很忌諱的;然而,許多土著的名字,卻又是取自動物、水果、樹木、河流、農產品,甚至疾病的名稱等等;(有一位酋長的母親,名字叫做「Harabi」,在土語裡的意思是「瘧疾」,她去世後,「瘧疾」一詞,頓成禁忌,部落裡所有的族人,必須以其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