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黃金二兩鹽

在我們縣裡,尤其在鄉下,要叫誰家一次拿出一二十兩黃金,那是不大成問題的;要是你想叫人家一下子拿出半斤鹽來,那可辦不到;家家的鹽罐子都颳得光亮亮閃晶晶得像大廟頂上的琉璃瓦。

鹽,在我們家鄉是最奢侈最貴重的日用品,家鄉曾有這麼一句俗諺:「一兩黃金二兩鹽,寧吃淡來不吃鹹。」所以每家的菜肴裡,都可淡得出鳥來;但鹽是每天必需之物,鄉下人都是勞動階級,不吃鹽就沒有力氣幹活。雜貨店裡生意最旺的是鹽,但都是一兩二兩的賣,如果誰家一下子買了一斤兩斤鹽,那會被人側目而視:不是發了橫財,就是挖到了金窖。

哪家要請客,擔心的只是鹽,頭兩天就全家出動到每家雜貨店去買鹽,甚至遠到幾里路外的他村去買,湊合起來也很可觀。如果你在某一家雜貨店買了一斤鹽,不到一個時辰,保證全村都會知道!「某家某天買了一斤鹽。」

鄉下人每年冬天都要醃菜,醃油豆腐,以備來年夏秋天佐餐。醃一水缸菜,起碼得要三五斤鹽,醃淡了菜裡會長蛆,因此家長們從大年初一起就盤計著買二十斤鹽的錢,錢有了著落,鹽在哪兒?一二十家人家湊起來僱一輛獨輪車派個精幹的人到縣城裡去採購。

一蒲包一蒲包的鹽推到家門,那準會引起一陣歡呼,唯有這幾天,才能吃到正常鹽味的菜。

由於食鹽量少,鄉人普遍患甲狀腺腫瘤(俗稱氣頸子),三五家總有個把,項下吊著一個大肉瘤,像牲口項下的鈴鐺。小者如拳,大者如盆,我的一位遠房嬸婆,竟大到與腹看齊,稀奇的是,居然她能活到七八十歲。

詩人瘂弦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嬤嬤與鹽」,極可能戰時中原地帶也是缺鹽如金的緣故。

談到糖,那就更奢侈了,我鄉有個首富的老夫人,天天要吃冰糖燉蓮子,被鄉人們視為滿漢大席,那時冰糖的價錢真可與黃金等價,他們家都是從蕪湖、南京那邊買來。

白糖的顏色黃黃的,有點像臺灣的砂糖,不過顆粒要細些,牌子是「正建」,據說是福建的貨。

糖並不是最重要的,吃不吃都沒關係,而且我們自己也會製糖——麥芽糖、米糖、玉蜀黍糖和蕃薯糖,麥芽是大麥經過發芽而製成,我們鄉下大麥的用途不廣,除了釀酒、製糖以外,便是餵豬;米糖很少做,不是因為米貴,而是米糖粘牙,喜食者少;顧名思義,蕃薯糖是最賤的一種,很少人家做這種糖。每到臘月(臘八以後送灶以前),做豆腐做糖成了大事,這些都不必去麻煩豆腐店——自己來就行,這時已經醃好年菜了。做完這些就等著過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