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書針與書坊鋪

「打書釘」是近來已少聽到的口語,這口語雖與書本有關,卻既不「打」亦不必用「釘」的。其真正意思,是指進入書店去的人,並未準備去買什麼書籍,只是去隨手翻看一下店裡擺開的書,瀏覽過之後,不一定購買,這就叫「打書釘」。

以「打書釘」來作免費娛樂、消閒遣悶的人,現在仍有不少,而有些書店也會另設無門書架或櫃台,擺好新書來任人翻看選買,但若看夠便放下來不買,亦不會受到歧視。

據老街坊講,書店可以任人「打書釘」的景氣,流行了大約四十多年。以前還沒有書店,所有書坊鋪多集中在中環的荷李活道上,且多是經營文具、老式賬簿並兼售書籍的。

早年所賣的書籍,全是刻了木板印成的,如《三字經》等紅皮書,《四書》、《左傳》、《古文評註》、《東萊博議》、《成語考》、《唐詩三百首》、《明心寶鑒》,也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封神榜》、《聊齋誌異》等繡像小說,此外還有芥子圖畫冊,以及一些講醫、卜、星、相和講堪輿風水的書。

行銷得最多而售價又最低的書籍,應該是《紫霞杯》、《金葉菊》那一類木魚書了。那都是將一些民間傳奇故事,編撰成七言韻文唱詞,清淺易學,不避俗字俗詞,薄薄幾頁就自成一冊,只賣三兩文錢。買來學唱的多是家庭婦女,互相傳授認字與唱法,也曾使尚無女校前的許多婦女免做完全文盲。

後來,有些書坊鋪為了迎合潮流,兼賣起學童要讀的較新型書本來。這些課本都是來自上海的一般教科書,全都照大洋定價摺合港幣零售,只賺個批發折扣,相當公道。而兼售文具的書坊鋪,也漸添了鉛筆、間尺、鋼筆、擦紙膠等新文具,且於「上大人、孔乙己」等紅字帖之外,多賣了英文字帖。

跟著教科書之後,亦由上海運銷了一些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如《斷鴻零雁記》、《余之妻》、《沈亞浪墨》等。這些書本都已採用活版和三號鉛字排印的。

一九三○年以後,才有一兩間書坊售賣來自上海的新文藝書籍以及一些思想性的新雜誌刊物。但格於當時的情勢,有些刊物只能半公開地出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