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掌故多

筆者在《香港礦藏的往事》一文中,曾經提及大嶼山麓的銀礦洞廢址已湮沒,只留下銀礦灣的地名。

這麼一段小掌故,引起了一位精於此道又是世居大嶼山的父老注意,並欣然約晤,談了更多有關大嶼山的掌故。

原來位於梅窩谷內蝴蝶山後的銀礦洞,是由東來霸佔了澳門的葡萄牙人,為開採銀礦而挖掘的;銀礦採光後,該洞就被棄置了,但不時仍有人冒險進去,直至出過事故後才被封閉了。銀礦洞的西南邊,還有白銀鄉,也是曾經有鄉民在那裡採過白銀而得名。村內有間文武廟,明朝萬曆年間建成,它是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文物古蹟。

當然,古稱「大奚」的大嶼山上所留下的古蹟文物,絕不只這座建於四百年前的古廟。許多年前,一位地質專家在昂平發掘到距今有十億年的海底動物化石。而在寶蓮寺前的蓮花石,就是遠古火山氣泡岩漿構成的遺跡。

循銀礦灣向北走,經過東灣頭石灘,越過小山坡後,就到了萬角咀。這條住人不多的新村落,原來與南丫島的大灣、洪聖爺灣、長洲西灣島,同樣是史前人類居住過的遠古鄉村遺址之一。古村已無可追尋,但所掘出的石斧、石環與簡樸陶器,都顯示了我們的祖先遠在石器時代就已居住在那一帶,從事漁獵來過活了。

大嶼山不但有過銀礦,另在沙螺灣附近,曾有人去開採過鎢礦,但亦已是許多年之前的舊事了。

在白望與涌口市附近,都曾是曬製海鹽的鹽場。而今日的雞翼角與東涌,都仍留下有古代堡壘的遺跡。這正好說明了,大嶼山曾經被當作是中國海防的要塞。

早已成為大嶼山吐納港口的梅窩,據說是因形如梅花五瓣的梅窩谷而得名。另據故者相傳,說梅窩的古稱是「梅蔚」。在若干年代之前,那一帶曾經是大片大片的梅林,後來時移世易,滄海桑田,那裡的梅林泯滅,再無蹤跡可尋了。如今只有山區龍仔悟園附近的山坡,有人種植起新梅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